□伍里川
近日,中共(gong)中央办(ban)公厅(ting)、国务院办(ban)公厅(ting)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xing)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yuan),针(zhen)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这(zhe)一重磅文件,为提振消费的方向和路径作出了(le)系统规划,引(yin)人期待。
当前(qian),内需不足、消费不振的问题较(jiao)为突出,提振消费对于如期完成(cheng)经济(ji)增长目标,助力实现经济(ji)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民生福(fu)祉,有着极(ji)为重要的意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先容(shao)政府工作任(ren)务时,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第一位,体现了(le)深(shen)意。
提振消费已成(cheng)共(gong)识,关键(jian)在于如何科(ke)学精准(zhun)地提振消费,提高消费的信心和获得感。对此(ci),方案给出了(le)清晰的路线图。其首(shou)要一条(tiao),便是促进城乡(xiang)居民增收。这(zhe)一安排(pai),振奋人心。
民间对于消费有着直观的认(ren)知,“有钱才能花钱”“量入为出”。这(zhe)一朴素理念,道出了(le)老百姓(xing)对于消费的意愿(yuan)和对于增收的期待。如果城乡(xiang)居民的收入水平上不去,群(qun)众就不敢花钱,提振消费就会(hui)难上加(jia)难。改革开放四(si)十多年来,群(qun)众的钱袋子鼓了(le),消费市场也出现了(le)前(qian)所未有的繁荣,昔日群(qun)众眼(yan)里的“三大件”经过几轮迭代,已经被时代赋予了(le)更多的内涵,这(zhe)一事实印证了(le)“增收”这(zhe)一硬道理,也印证了(le)增收和消费的内在逻辑。
新的时间节点呼唤新的消费能力和观念。多年来,居民消费为经济(ji)发展作出了(le)卓越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据统计,2024年我国社会(hui)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内需对经济(ji)增长贡献率为69.7%,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44.5%,较(jiao)2023年有所减弱。出现这(zhe)一情况,原因是多样的,其中,居民消费能力受限,一些消费者为了(le)省钱而主动缩减消费开支,是不争(zheng)的事实。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唯有大力促进城乡(xiang)居民增收,才能有效激发消费动能,释(shi)放消费需求潜力,扭转(zhuan)内需不足的局面。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xiang)居民增收。全力做好城乡(xiang)居民增收工作,化解风险和隐患,解决群(qun)众消费的阻力,是提振消费、满足人民群(qun)众对更美好生活追求的前(qian)提和首(shou)要保证。方案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cuo)并举促进农(nong)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这(zhe)些要求把握了(le)增收的主要环节,直击居民增收的难点和痛点,有很强的针(zhen)对性。例如,促进就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zhun),是实实在在增强收入保障,而落实清欠,帮助企(qi)业解忧、减负,最终也体现在劳动者的收入上。
增收迈上“快(kuai)车(che)道”,消费提振工程也就筑(zhu)牢了(le)根基。但光是手里有钱还不够,还得强化消费能力保障,让群(qun)众敢消费、愿(yuan)消费。一个家庭的消费支出,总是受到(dao)多种(zhong)因素制约。育儿成(cheng)本、养老成(cheng)本、医(yi)疗(liao)开支……样样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指数。任(ren)何一个环节“拉后腿”,都(dou)可能让群(qun)众消费“降级”。可以说,在关乎(hu)“生老病死”的问题上,后顾之忧越少(shao),群(qun)众心里就越有谱,消费能力就越强。为此(ci),方案所提出的加(jia)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yi)疗(liao)养老保障能力、保障重点群(qun)体基本生活,就成(cheng)了(le)让群(qun)众安心消费的关键(jian)所在。
提振消费是一个内涵极(ji)为丰富的大课题,还牵涉到(dao)服务消费提质、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改善、完善支撑政策等方面。在伪劣商品还时有出现、消费放心指数还有待提高的语境中,荡涤消费领(ling)域的污浊之气(qi),营造一个有尊严(yan)、有张(zhang)力、有韧性的消费环境,成(cheng)为公众所期。而说一千(qian)道一万,让群(qun)众钱包更鼓、消费能力更强,才是解决消费难题、提振消费的第一要务。
(编辑是资深(shen)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