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南日报客户端】;
编(bian)者(zhe)按: 当(dang)乡村与艺术相遇,当(dang)记忆被文字留存,总有一些人,在改变与守护之间找(zhao)到平衡。他们或是用(yong)画笔唤醒沉睡村庄的艺术家(jia),将破败老屋变成色彩斑斓的创(chuang)作空间;或是像张(zhang)忠民这样的“学问候鸟”,以学者(zhe)的热忱,记录侨(qiao)乡的咖啡香与南洋往(wang)事(shi)。他们改变的,是乡村的面貌与活(huo)力;留住的,是土地的乡愁与根脉。无论是艺术村的墙绘、动漫(man),还是兴隆的咖啡故事(shi)、华侨(qiao)记忆,都在诉(su)说着同一种可(ke)能(neng)——改变不是消逝(shi),而是让传统以新的方(fang)式延续。海南的村庄,正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既拥抱未来,也(ye)从未遗忘过去(qu)。
近日,898艺术村棕编(bian)手艺人盛玉正坐在工(gong)作室里埋头编(bian)织,不多时,一只活(huo)灵活(huo)现的“小青蛇”就在她的手下出现。环顾(gu)小小的工(gong)作室,展(zhan)示柜上挤满了盛玉的编(bian)织作品,十二生肖、玫(mei)瑰(gui)花(hua)、昆虫等(deng)造型栩栩如生。
盛玉所(suo)在的棕编(bian)工(gong)作室是898艺术村近60个(ge)艺术机(ji)构和工(gong)作室之一。这个(ge)位于海口美(mei)兰区灵山(shan)镇权拥东村、占(zhan)地近3万(wan)平方(fang)米的艺术村,共入驻艺术家(jia)、艺术工(gong)编辑(zhe)80余人,涵盖国画、油画、书法(fa)、雕塑(su)、灰(hui)塑(su)、文创(chuang)等(deng)领(ling)域。
在海口江东新区“898艺术村”,这里成为游客打卡地。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zhe)张(zhang)茂(mao) 摄
走进乡村,不仅能(neng)看到稻田和池塘,还能(neng)与艺术不期而遇。近年(nian)来,海南陆续涌(yong)现出898艺术村、“油画之乡”咸六村等(deng)充满艺术气息的村庄。当(dang)古朴的村道与绚烂的墙绘相遇,当(dang)淳朴的民风(feng)与新潮的审美(mei)碰撞,一个(ge)个(ge)老村庄成为了新“打卡点”。
A
装点 | 画笔唤醒沉睡古村
走进898艺术村,巨幅墙绘让人目不暇接,8座展(zhan)馆各有特色。漫(man)步村道间,任何一家(jia)小店都能(neng)给人惊喜。898艺术村的故事(shi)起源(yuan)于2016年(nian)。在这之前(qian),权拥东村只是一个(ge)平凡的村庄,虽然历史悠久,但也(ye)因此难以为继——比村里人年(nian)龄还大的房子纷纷变得破败,坑坑洼洼的村道杂草丛生,大部分村民都搬迁(qian)到了邻近的新村子里,“老村”则基本闲置荒(huang)废了。2016年(nian),画家(jia)王彬为了创(chuang)作方(fang)便,到权拥东村租了一栋老房子作画。
2020年(nian)初,王彬的学长王凯受其邀请(qing)来到权拥东村,几番交谈后便萌生了在此打造艺术村的想(xiang)法(fa)。在取(qu)名时,他们对标(biao)北京的“798艺术区”,结合(he)海南区号“0898”,将村子命名为“898艺术村”。
王凯陆续租下权拥东村几十套(tao)民居,在保留海南旧瓦房风(feng)格的基础(chu)上将其改造成工(gong)作室或展(zhan)厅,吸引创(chuang)编辑(zhe)、艺术家(jia)们入驻。画家(jia)赵(zhao)志飞在村子里开了“大飞艺术工(gong)作室”,将民居墙面作为画板,绘制了一幅巨大的“松鼠啃玉米”墙绘——这幅墙绘至今仍保存着,成为898艺术村的一个(ge)标(biao)志性“打卡点”。
东方(fang)市八(ba)所(suo)镇北黎村,村民在店内织锦。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zhe)陈元才 摄
被画笔改变的还有屯昌县南吕镇咸六村和东方(fang)市八(ba)所(suo)镇北黎村。咸六村有着“画里故乡”的美(mei)誉,优美(mei)的自然风(feng)光不仅每年(nian)吸引大量(liang)国内绘画爱好(hao)者(zhe)来这里写生创(chuang)作,还孕育(yu)了许多本土艺术家(jia)。北黎村是一个(ge)古老而安(an)静的黎族村落,2022年(nian)东方(fang)本地画家(jia)王安(an)能(neng)将村里一处民宅改造成油画工(gong)作室。如今,村里有了博物馆、美(mei)术馆、画家(jia)工(gong)作室等(deng),游客评价这里是“寻一处幽静、寻一处清欢”的目的地。
B
碰撞 | 新潮打破村庄“次元”
像898艺术村一样装点着墙绘的,还有三亚(ya)市崖州区梅联社(she)区。落日、椰树、渔船(chuan)、仙人掌……具有热带风(feng)情和海洋风(feng)情的元素尽数(shu)出现在梅联社(she)区的彩绘墙上,延绵不绝,将游客带往(wang)梅联特色的“诗与远方(fang)”。这个(ge)村庄以发展(zhan)学问艺术产业为突破口,推出原创(chuang)梅联村独立学问IP,吸引各类(lei)艺术家(jia)入驻——“新锐”“先锋”,成了这个(ge)海边渔村崭新的代名词。
3月,一场以“盲盒型收(shou)藏实验(yan)”为主题的艺术展(zhan)在梅联社(she)区落下帷幕,展(zhan)出的20件作品以动态的收(shou)藏史为线索,见(jian)证艺术生命在时空更迭中的蜕(tui)变,大胆的配色、新奇的装置再(zai)度为梅联社(she)区增添了别样的艺术氛围。近年(nian)来,梅联社(she)区通过艺术共创(chuang)、艺术驻留、艺术工(gong)作室进村等(deng)方(fang)式,倡(chang)导人、自然、村落、艺术之间无限融合(he)的共生关(guan)系,为村庄建立起崭新的学问体验(yan),让艺术回归山(shan)林、海滩。
于是,在梅联社(she)区的海边,你(ni)可(ke)以看到一棵孤独的圣诞树,可(ke)以看到一个(ge)巨大的海胆,一个(ge)戴着头纱的女人……这里像一个(ge)没有边界的艺术空间,为艺术家(jia)们提(ti)供源(yuan)源(yuan)不断的创(chuang)作灵感。
如果说起“动漫(man)里的村庄”,你(ni)会想(xiang)到什么?是《龙猫(mao)》里小梅一家(jia)居住的宁静乡村,是《大鱼海棠》里古老神秘的土楼(lou)群,抑或是《白雪公主》里迷你(ni)可(ke)爱的小房子……
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的昌学村就是一个(ge)“动漫(man)里的村庄”,漫(man)步其中,就好(hao)像“穿越”进另一个(ge)“次元”:红(hong)蓝兔子坐在村居的屋顶晒太阳(yang),透过白墙上平面的“洞口”,可(ke)以窥得“仙侠谷”内各位“大侠”的生活(huo)。整个(ge)昌学村成了一张(zhang)大画布(bu),白墙、民居,哪怕是电线杆,都被装点得色彩缤纷、趣味盎然。
随着一个(ge)个(ge)动漫(man)工(gong)作室陆续入驻昌学村,100余位动漫(man)人才在这里工(gong)作生活(huo),年(nian)均有40多部国漫(man)作品从这里走向国内外市场。随着龙华动漫(man)产业园二期开街,距离昌学村不远的保明村也(ye)成了另外一个(ge)“动漫(man)里的村庄”,一排排“多巴胺”色系的房屋让许多动漫(man)爱好(hao)者(zhe)们直呼好(hao)像来到“另一个(ge)次元”。
C
新生丨民族风(feng)情焕发生机(ji)
碎陶土、筛陶土、和泥、捏泥条、盘泥制坯……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制陶非遗工(gong)坊总是很热闹,游客们发挥想(xiang)象力,在工(gong)作人员的引导下将手里的陶泥制作成喜欢的形状。黎族原始泥条盘筑制陶技艺是新石器时期产物,一直流传至今,在保突村得以完好(hao)留存。
保突村黎陶制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zhe)陈元才 摄
保突村制陶馆占(zhan)地面积约(yue)7亩,建筑面积400多平方(fang)米,共分为两间展(zhan)厅和三间黎陶制作坊。近年(nian)来,保突村将黎陶产业与旅游结合(he),引入陶器展(zhan)览、制陶演示、制陶体验(yan)、民族歌(ge)舞表演等(deng)项目,打造了“产学研旅”一体化模(mo)式——与快节(jie)奏的城市生活(huo)不同,保突村成了一个(ge)可(ke)以放慢(man)脚(jiao)步“玩泥巴”的地方(fang)。
陶艺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而黎陶是其中一场跨(kua)越漫(man)长时光的奇妙旅程。与保突村类(lei)似(si)的还有位于三亚(ya)天涯区的黑土村,这里同样坐落着一间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习所(suo),屋顶用(yong)茅草覆盖,墙壁由稻草、木条和着泥巴糊成,充满黎族传统民居的生活(huo)学问气息。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三派村,山(shan)清水秀,风(feng)光旖旎。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zhe)陈元才 摄
如果想(xiang)再(zai)深入了解(jie)黎族人民的日常,不如驱车来到昌江王下乡三派村。这里的民居、院墙仿佛一本巨大的画册,画满了制陶、织锦、舂(chong)米、酿酒(jiu)等(deng)黎族生产生活(huo)场景及元素。黎家(jia)新妇晒衣图(tu)、黎女戏水图(tu)、老妪织布(bu)图(tu)、农(nong)耕图(tu)……充满浓郁民族风(feng)情的墙绘让人眼前(qian)一亮。漫(man)步三派村,探寻海南最早(zao)人类(lei)的生产与生活(huo),见(jian)证黎族的璀璨文明——难怪三派村被称为“流动的黎族学问博物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qian)来打卡。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zhe)吴(wu)心怡(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