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欧(ou)阳志强,通讯员李思番(fan)、高方悦报道:韶关南雄市是著名的“中(zhong)国恐龙之乡”,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wu)化石集(ji)中(zhong)产地。连(lian)日来,中(zhong)国科(ke)学院古脊椎动物(wu)与古人类研究所(suo)权威专家到(dao)韶关南雄开展了为(wei)期一周的科(ke)学考察,实地探究了韶关南雄地区恐龙蛋和脊椎动物(wu)化石的特异埋藏条(tiao)件、白垩纪(ji)—古近纪(ji)大灭绝界线地层划分等重大科(ke)知识题,助力南雄挖掘恐龙文(wen)化内涵、实现(xian)研究成果转化利用赋能发展。
此次科(ke)考汇集(ji)了国内恐龙蛋化石、古哺乳动物(wu)、地层研究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科(ke)考期间,专家组深入(ru)南雄油山镇的杨梅坑——大塘(tang)剖面,开展剖面调查、取样(yang)、测量等综合科(ke)考工作。
据了解,位(wei)于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K/Pg界线剖面)是我国陆(lu)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划分的标(biao)准剖面,研究程(cheng)度较高,是全球研究恐龙灭绝大实践(jian)的绝佳地点,备受地质学家的重视。
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中(zhong)国科(ke)学院古脊椎所(suo)二(er)级研究员叶捷,曾经在南雄开展过十多次的科(ke)考活动。日前带领中(zhong)国科(ke)学院团队,再次踏上南雄这片红土地,实地开展古生物(wu)和地层研究。专家学者们表示,南雄恐龙化石及地层界线地质遗迹具有极其典型的意义、特殊科(ke)学研究价值和研学科(ke)普价值,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dou)是地质遗迹中(zhong)独一无二(er)的稀世之宝,是不(bu)可(ke)多得和再生的自然遗产,要加强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科(ke)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杨梅坑——大塘(tang)剖面打造成世界级陆(lu)相地层的标(biao)杆。
下一步,南雄将进一步加大与中(zhong)国科(ke)学院科(ke)研机(ji)构的合作交流(liu),充分发挥中(zhong)国科(ke)学院的平台、人才和科(ke)研优(you)势(shi),为(wei)南雄古生物(wu)化石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把脉会诊、传经送宝,与南雄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liu)合作,推动更多科(ke)研成果在南雄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