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掌勺、冲咖啡,走进工厂搬砖、拧螺丝……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诞生,到全球首个实(shi)现前空翻的机器人,再到“机器人谷”的悄(qiao)然崛起,深圳的机器人产业正持续跑出“加速度”。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
4月24日至(zhi)26日,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tian))举行,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专家、行业精英、行业协会及来自全国各地(di)的200多家知名机器人企业携展品参会。依托深圳在机器人产业链上(shang)的突出优势,本届大(da)会正着力打造一个覆(fu)盖(gai)全产业链、聚(ju)焦深度合作的交流平台。
今(jin)年3月,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具身(shen)智能(neng)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要在关键核心零部件、AI芯片、人工智能(neng)与机器人融合技术、多模态感知、高精度运动控制、灵巧操(cao)作等领域实(shi)现技术突破。计划新增培育估值超百亿元(yuan)企业10家以上(shang)、营收超十亿元(yuan)企业20家以上(shang),推动落地(di)十亿级应用场景50个以上(shang),带动关联产业规模达(da)到1000亿元(yuan)以上(shang),形成具身(shen)智能(neng)机器人产业集群,相(xiang)关企业数(shu)量(liang)突破1200家。
“具身(shen)智能(neng)”指依靠物理实(shi)体,通过与环境交互实(shi)现智能(neng)增长的系统。当(dang)人工智能(neng)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便构成了具身(shen)智能(neng)的核心模式,赋予(yu)机器人更强大(da)的“智能(neng)大(da)脑(nao)”,进而打开更广阔(kuo)的产业应用空间。
这(zhe)份行动计划也被视为深圳抢占具身(shen)智能(neng)战略高地(di)的“入场券”。当(dang)前,深圳已(yi)在该(gai)赛(sai)道(dao)积累了坚实(shi)的基础。HUAWEI盘古、Tencent(xun)混元(yuan)等AI大(da)模型(xing)为机器人提供智能(neng)算力支撑;多模态感知、高精度运动控制、灵巧操(cao)作等关键环节也已(yi)涌现出一批(pi)行业领先企业。它们通过紧(jin)密协同,加速具身(shen)智能(neng)机器人的研发与实(shi)际落地(di)。
从实(shi)验室走向现实(shi),机器人应用场景迎来集中爆(bao)发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上(shang),覆(fu)盖(gai)了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wu)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成为深圳市内目前规模最大(da)、种类最齐(qi)全的机器人产业盛会。
开幕(mu)式上(shang)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pi)书(2024)》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达(da)2012亿元(yuan),首次突破2000亿元(yuan)大(da)关,较2023年的1787亿元(yuan)增长12.58%。该(gai)增幅(fu)不仅稳定提升,也明显高于同期深圳战略性(xing)新兴产业平均增速(10.50%),凸显机器人产业在新质生产力中的支柱作用。
白皮(pi)书同时指出,截(jie)至(zhi)2024年底(di),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专利(li)申请量(liang)位居全国前列(lie)。在专利(li)申请主(zhu)体排名前20中,深圳企业占据16席,其余4席由高校和科研机构获(huo)得。Tencent(xun)、HUAWEI、大(da)疆、平安科技等头部企业加快布局机器人领域,推动深圳机器人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neng)化方向发展。
展会现场,来自工业、物流、医疗、服务(wu)等多个应用领域的机器人悉数(shu)登场,现场演示各自“拿手好戏”。
在人形机器人展区,帕西尼的多维(wei)触觉灵巧手DexH 13完成了一项“高难(nan)度动作”——轻柔地(di)拾起玻璃器皿并(bing)精准摆放。这(zhe)款灵巧手配(pei)备1140个ITPU多维(wei)触觉传感单(dan)元(yuan),展现出近乎人类手感的操(cao)作能(neng)力,引来不少观众驻足拍摄。
帕西尼相(xiang)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湾财社(she)记者采(cai)访时表示,高精度触觉感知是实(shi)现人形机器人落地(di)复杂场景的关键,企业希翼通过这(zhe)一能(neng)力加快机器人从实(shi)验室走向现实(shi)世界。
在优必选展区,天工行者以稳健步伐跨越模拟台阶,展示其复杂地(di)形下的运动控制能(neng)力。这(zhe)是业内首个售价(jia)在30万元(yuan)以下的科研级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凭(ping)借其开放式平台设计,成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
不久(jiu)前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sai)中,“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fen)42秒的成绩(ji)率先冲线,凭(ping)借稳定步态与较快速度在网络上(shang)圈粉无数(shu)。
据先容,这(zhe)款机器人由优必选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并(bing)设立“人形机器人科研共研共创基金”,首期资(zi)金达(da)1000万元(yuan),主(zhu)要用于支撑机器人软硬件设计、算法研究(jiu)和应用开发。目前“天工行者”已(yi)在全国范围内获(huo)得超100台意向订(ding)单(dan)。
在智平方展区,刚刚发布的AlphaBot 2也亮(liang)相(xiang)展会。不同于传统工业机器人,该(gai)款产品搭(da)载了自研的GOVLA具身(shen)大(da)模型(xing),具备自然语言理解能(neng)力,能(neng)够自主(zhu)规划行动路径,完成从冰箱取材、简单(dan)烹饪到端餐上(shang)桌的全流程任务(wu)。
智平方相(xiang)关负责人表示,通用型(xing)智能(neng)机器人不应仅限于实行单(dan)一任务(wu),而应成为面向未来的“第四(si)代智能(neng)终端”,更深度地(di)融入生活和生产场景。
除(chu)深圳本地(di)企业外,来自上(shang)海、北京、苏州等地(di)的机器人企业也携带面向具体场景的解决方案参展。从车间自动化、仓储(chu)物流,到商业零售、智慧城市,机器人正以更灵活的形态、更智能(neng)的技术,渗透至(zhi)千行百业。
产业扩容势头强劲,深圳机器人跑出“加速度”
数(shu)据显示,截(jie)至(zhi)2024年12月31日,深圳机器人企业总量(liang)达(da)74032家,全年新增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高达(da)39.64%。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yuan),达(da)到2012亿元(yuan),同比增长12.58%,跑出了一条清晰可见(jian)的“加速度曲线”。
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强势增长并(bing)非偶然。依托雄厚(hou)的工业制造底(di)盘、持续优化的政策支撑和高度活跃的创新环境,这(zhe)座城市为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如今(jin),一条涵盖(gai)基础零部件、核心模块、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已(yi)在深圳成型(xing),工业机器人和非工业机器人双线并(bing)进、协同发展。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深圳的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自动化控制器、无人化设备等关键环节优势突出,一批(pi)技术扎实(shi)、反应敏捷的本土企业正在快速成长。
在非工业机器人方面,深圳同样构建起较为成熟的技术生态,从核心零部件、操(cao)作系统、集成模块到终端整机,产品类型(xing)多样,服务(wu)场景广泛,涵盖(gai)教育、医疗、商业、家庭等多个方向,正在不断拓展“机器人+”的边界。
技术创新方面,深圳机器人产业依然动力十足。2024年,专利(li)申请量(liang)高达(da)20531件,同比增长35.56%;专利(li)授权数(shu)量(liang)7575件,同比增长36.14%,自2015年以来保持爆(bao)发式增长趋势,展现出持续旺盛的创新活力。
从专利(li)主(zhu)体来看,企业依旧是创新主(zhu)力军。Tencent(xun)、HUAWEI、大(da)疆、平安科技等科技巨头在机器人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加速推动产业迈向更高端的智能(neng)化阶段。
不仅如此,深圳机器人产业在资(zi)本市场上(shang)的吸引力也在持续释放。2024年共发生72起融资(zi)事件,占全国比重近四(si)分(fen)之(zhi)一(24.91%),位居全国首位。其中,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zi)占比达(da)到31.9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shui)平,反映出深圳市场对前沿项目的高度敏锐与前瞻眼光。
这(zhe)些融资(zi)不仅集中在具身(shen)智能(neng)、人形机器人等“硬核赛(sai)道(dao)”,也覆(fu)盖(gai)核心零部件与应用产品,构建出涵盖(gai)硬件、App与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机器人产业生态。
《白皮(pi)书》指出,深圳在“硬件”层面具备制造优势,在“App”层面也展现出强大(da)创新力,从AI算法到系统服务(wu)齐(qi)头并(bing)进,正逐步形成“硬强软不弱”的产业格局。机器人,正在成为深圳下一个高质量(liang)发展的核心引擎之(zhi)一。
采(cai)写:南都·湾财社(she)记者 严兆鑫 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