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中(zhong)叶以来,核武(wu)器以其巨大的破坏力成(cheng)为影响国际(ji)关系和全球战(zhan)略稳定的核心因素之(zhi)一。随着科技的飞(fei)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shu)逐渐渗透到军事领域,对传统的核武(wu)器体(ti)系产生(sheng)了深远影响。
据参考消息网日前援引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人工智能(AI)专家警告说(shuo),主要核国家必须在规范人工智能技术(shu)的军事用途(tu)方面寻求共识,以最大限(xian)度降低核升级的风险。专家认为,在这些系统中(zhong)使(shi)用人工智能会对威慑实践产生(sheng)影响,并(bing)有可能颠(dian)覆战(zhan)略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由蓄(xu)意、无意甚至意外的核威胁升级引发核冲突的风险更高。
核武(wu)器领域的AI应用
AI在核武(wu)器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全球核战(zhan)略格局。由于各国核武(wu)器计(ji)划的保密性,有关AI在核武(wu)器领域的应用信息有限(xian),但从AI军事化运用特性和部分披露项目信息可以看出,AI在向(xiang)核武(wu)器的预警与情报、指挥、控制与通信、运载系统等多领域渗透。
一些新式核导(dao)弹(dan)已(yi)经开始配备AI,提升作战(zhan)能力。图为俄罗斯发射“亚(ya)尔(er)斯”洲际(ji)导(dao)弹(dan)。
在核武(wu)器预警与情报领域,AI技术(shu)的重要性与日俱(ju)增。传统的预警系统主要依赖基于规则的AI技术(shu)来识别和传输导(dao)弹(dan)的位(wei)置、发射和轨(gui)迹信息。但随着机器学习技术(shu)的发展,如今AI已(yi)能够对海量(liang)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shi)分析,更准确地(di)判断(duan)潜在的核威胁。例如,通过对卫星图像、雷达信号以及通信情报等多源(yuan)数据的综合分析,AI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出敌方核导(dao)弹(dan)的位(wei)置信息、发射迹象,并(bing)提前发出预警,为己方争取更多的应对时(shi)间。
核指挥、控制与通信(NC3)系统是(shi)确保核力量(liang)有效运作与安全管控的核心架构。AI技术(shu)的引入旨在提高NC3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在指挥决策方面,AI可以通过对战(zhan)场态势的实时(shi)分析,为指挥官提供决策建议,辅助其制定核作战(zhan)计(ji)划,如利用AI的模(mo)拟推演能力,能够对不同的核打击方案进行评(ping)估,预测其可能产生(sheng)的后果,帮(bang)助指挥官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在控制方面,AI可以实现(xian)对核武(wu)器发射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同时(shi),在通信领域,AI还可用于提升NC3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gan)扰能力,通过智能算法实时(shi)监测系统状态,自动检测和修复(fu)潜在故障,抵御敌方的网络攻击和电磁干(gan)扰,确保核指挥控制通信链路的畅通。
在核武(wu)器的运载系统中(zhong),AI也有广泛的应用。在导(dao)弹(dan)制导(dao)方面,AI技术(shu)可以提高导(dao)弹(dan)的命中(zhong)精度。通过对目标信息的实时(shi)分析和处理,智能制导(dao)系统能够根据战(zhan)场环(huan)境的变化自动调整(zheng)导(dao)弹(dan)的飞(fei)行轨(gui)迹,提高突防能力。此外,AI能提高运载系统的可靠性。在核潜艇运载平台上,AI可用于优化潜艇的飞行控制和隐蔽性能。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潜艇的声(sheng)呐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di)识别周(zhou)围的海洋(yang)环(huan)境,实现(xian)更高效的静音飞行,提高核潜艇的生(sheng)存能力。美(mei)国国防部在2025年3月(yue)与诺斯罗普·格鲁曼(man)公(gong)司签署价值2490万美(mei)元的研发合同,正式启动为期五年的“全光(guang)谱(pu)海底作战(zhan)创新”自主传感项目。该系统旨在突破传统声(sheng)呐技术(shu)局限(xian),通过开发智能算法与新型传感器融合方案,构建具(ju)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海底威胁监测体(ti)系。美(mei)国还积(ji)极将AI引入军用航空领域。2024年5月(yue),美(mei)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ken)德尔(er)乘坐了由AI控制的F-16战(zhan)机改装机型,并(bing)表示“AI有能力决定是(shi)否在战(zhan)争中(zhong)发射武(wu)器”。
“AI+核武(wu)器”对全球战(zhan)略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AI+核武(wu)器”导(dao)致危机稳定性下降。一是(shi)增加误判风险。由于AI系统依赖于大量(liang)的数据和复(fu)杂的算法,一旦数据出现(xian)偏差或算法存在漏洞,就可能发出错误的预警信息。AI应用于与核武(wu)器相关的指挥控制系统,还会为黑客和恐怖分子(zi)利用系统漏洞破解发射程序代码提供可能。二是(shi)AI系统的快速决策特性可能导(dao)致危机升级的速度加快。在紧张(zhang)的国际(ji)局势下,双方的AI预警和决策系统可能会因为误判或过度反应,加速推动危机朝着不可控的方向(xiang)发展。由于AI系统的决策过程具(ju)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快速性,削(xue)弱“人在回路”(human in the loop)机制,一旦出现(xian)误判,留给决策者核实和纠正的时(shi)间非常有限(xian),增加了误判引发军事冲突甚至核战(zhan)争的风险。三是(shi)由于AI系统的“黑箱”特性,双方难以准确预测对方AI决策的依据和可能采取的行动,在危急(ji)时(shi)刻会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降低危机的稳定性。
美(mei)国战(zhan)略核潜艇停靠韩国。
“AI+核武(wu)器”使(shi)得军备竞赛(sai)的稳定性遭到破坏。AI技术(shu)在核武(wu)器领域的应用引发了新一轮(lun)的军备竞赛(sai),拥有先进AI技术(shu)的国家更容易在核领域获得更大的战(zhan)略优势。各国为了在核领域保持技术(shu)优势,纷纷加大对AI技术(shu)研发和应用的投(tou)入。美(mei)国和俄罗斯作为核大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美(mei)国正积(ji)极推动AI技术(shu)在核领域的应用,投(tou)入大量(liang)资金开展相关研究项目。美(mei)国国家地(di)理空间情报局2024年9月(yue)称将对AI技术(shu)进行重大投(tou)资,计(ji)划在未来5年内最多投(tou)资7亿美(mei)元采购数据标记服(fu)务,旨在大幅度提升利用AI技术(shu)分析卫星遥感图像和其他地(di)理空间数据的能力。这将有助于提升对他国核设施的监测和识别能力。美(mei)国战(zhan)略司令部领导(dao)人安东尼-J-科顿将军在2024年10月(yue)表示,五角大楼正在探索将AI整(zheng)合到核指挥与控制系统中(zhong),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威胁和海量(liang)数据。美(mei)国共和党2024年纲领亦(yi)认为AI发展应“植根于言论自由和人类繁(fan)荣”,凸显对AI“去监管化”倾向(xiang),强调以AI发展引领下一代战(zhan)争形态。可以预测,川普第二任期,AI在核武(wu)器领域的发展应用将更加深入。
俄罗斯同样(yang)重视AI在核武(wu)器领域的发展,希翼通过发展AI技术(shu),提升其核威慑和防御能力。俄正在研究利用AI技术(shu)提高核潜艇的作战(zhan)效能和生(sheng)存能力,同时(shi)也为S-500防空系统等开发AI控制能力。除美(mei)国和俄罗斯外,英(ying)国、法国等国也在关注AI在核领域的发展动态,积(ji)极开展相关研究,以适应未来核战(zhan)略环(huan)境的变化。随着世界(jie)各国军备领域的AI化进程的推进,AI驱动的核武(wu)器军备竞赛(sai)有进一步蔓延和升级的趋势,这种军备竞赛(sai)不仅加剧了国际(ji)紧张(zhang)局势,还可能导(dao)致核力量(liang)的失衡,破坏现(xian)有的战(zhan)略稳定格局。
国际(ji)社会在管控AI与核武(wu)器结合问题上的不足与努(nu)力
现(xian)有的核军控机制在应对AI与核武(wu)器结合的问题上明显覆盖不足。传统核军控条约(yue)主要关注核武(wu)器的数量(liang)、规模(mo)、试验等方面,对于新兴的AI技术(shu)在核武(wu)器领域的应用缺乏针对性规范。例如,《不扩散核武(wu)器条约(yue)》并(bing)未涉及如何防止AI技术(shu)被用于增强核武(wu)器的性能或改进核打击能力的问题。《新削(xue)减战(zhan)略武(wu)器条约(yue)》仅仅限(xian)制了战(zhan)略核武(wu)器的数量(liang),而对于AI在核指挥控制、预警监测等系统中(zhong)的应用可能带来的战(zhan)略影响没有进行任何约(yue)束。《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yue)》虽然禁止了核试验,但无法阻(zu)止通过AI模(mo)拟等方式进行的核武(wu)器性能优化和改进。
通过对目标信息的实时(shi)分析和处理,智能制导(dao)系统能够根据战(zhan)场环(huan)境的变化自动调整(zheng)导(dao)弹(dan)的飞(fei)行轨(gui)迹,提高突防能力。
同时(shi),现(xian)有的国际(ji)军控机制在技术(shu)核查方面也面临挑战(zhan)。由于AI技术(shu)具(ju)有高度的复(fu)杂性和隐蔽性,其在核武(wu)器系统中(zhong)的应用往往难以通过传统的核查手段进行有效监测,AI算法可以被嵌入到核武(wu)器相关的App系统中(zhong),而这些App系统的运行逻辑(ji)和数据处理过程很难被外部直接观察和验证,这使(shi)得国际(ji)军控机制在监督AI与核武(wu)器结合的问题上存在技术(shu)障碍。
面对AI与核武(wu)器结合带来的风险,国际(ji)社会已(yi)经开始进行管控尝试,但是(shi)尚未形成(cheng)专门针对AI与核武(wu)器结合的独(du)立治理框架,现(xian)有的治理尝试主要零散地(di)嵌入在更广泛的AI治理或核武(wu)器治理框架中(zhong)。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警告,AI技术(shu)的发展加剧了核战(zhan)争的威胁,呼吁所(suo)有国家同意让人类决定使(shi)用核武(wu)器,而不是(shi)让机器或算法来决定。此外,国际(ji)原子(zi)能机构等国际(ji)组(zu)织也在关注AI对核安全和核安保的影响,积(ji)极探索如何通过技术(shu)合作和规范制定,确保AI在核领域的应用符合国际(ji)安全标准。
中(zhong)国始终致力于在AI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ti),积(ji)极倡导(dao)“以人为本”和“智能向(xiang)善”理念,于2021年12月(yue)发布《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文件》,呼吁各方“确保有关武(wu)器系统永远处于人类控制之(zhi)下”。中(zhong)美(mei)作为世界(jie)上的两个大国,在这方面也达成(cheng)了重要共识。2024年11月(yue),时(shi)任美(mei)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华时(shi)表示,中(zhong)美(mei)高层(ceng)一致认为“在人工智能不断(duan)进步的情况下,保留人类对使(shi)用核武(wu)器决定的控制权很重要”。这一承诺明确了在核决策领域,人类的主导(dao)地(di)位(wei)不可替(ti)代,有助于降低因AI自主决策引发核战(zhan)争的风险。法国和英(ying)国也做出了类似(si)的承诺,强调人类对核武(wu)器拥有完全控制权。这些大国之(zhi)间的共识为全球范围内管控AI与核武(wu)器的结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2年1月(yue),中(zhong)、俄、美(mei)、英(ying)、法五个核武(wu)器国家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zhan)争与避免军备竞赛(sai)的联合声(sheng)明》,强调核战(zhan)争打不赢(ying)也打不得。当前形势下,为了有效应对AI对全球战(zhan)略稳定的消极影响,减少战(zhan)略风险,国际(ji)社会亟须构建新的管控框架,包括(kuo)制定专门的国际(ji)规范、加强国际(ji)合作与技术(shu)共享及建立监督与核查机制等方面。只有通过国际(ji)社会共同努(nu)力,形成(cheng)全面、有效的管控体(ti)系,才能降低AI与核武(wu)器结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风险,维护全球战(zhan)略稳定。这不仅是(shi)各国在技术(shu)层(ceng)面的合作需求,更是(shi)保障全人类安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编辑系中(zhong)国国际(ji)问题研究院世界(jie)和平与安全研究所(suo)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