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zhi)播间里,主(zhu)播开箱时的(de)欢呼声、铃铛声与(yu)观众刷屏的(de)“欧气”交织成循环,与(yu)之相对的(de)是盲盒10万+的(de)销售量。从(cong)各种样式的(de)对对碰,演变到如今纷繁复杂的(de)不(bu)同玩法,拆(chai)盲盒从(cong)线下(xia)演变为直(zhi)播间的(de)新型消费模式。这(zhe)场看似热闹的(de)消费狂欢背后(hou),也隐藏着诸多陷阱。
调查:直(zhi)播间盲盒线上代拆(chai)爆火
“大多数是萌(meng)粒,一般是通(tong)过玩游戏来买。只要一下(xia)手决定(ding)买,根(gen)本就停不(bu)下(xia)来。”4月7日晚,消费者小杨告诉(su)北京青年报记者,她在近几个月沉迷于各大直(zhi)播间,通(tong)过大鱼吃小鱼或者猜数字等游戏来购买盲盒,短短三个月的(de)时间便(bian)花费了四万元购入各色盲盒。
盲盒代拆(chai)直(zhi)播从(cong)去(qu)年开始在网上火爆,从(cong)全红婵实名参与(yu)而“出圈”的(de)乌龟对对碰,到各种卡牌盲袋(dai)代拆(chai),各种盲盒叠加不(bu)同游戏的(de)玩法,成了网上互动直(zhi)播的(de)一种新型消费模式。这(zhe)种盲盒+游戏的(de)方式衍生出的(de)不(bu)确(que)定(ding)性和游戏性,满足了人们的(de)新鲜感和好奇心(xin),成为不(bu)少人闲暇之余释放压力的(de)新选择。
在直(zhi)播间内,主(zhu)播罗列的(de)商品琳琅满目,有年轻人喜爱的(de)动漫卡片、角色谷子,也有精(jing)致的(de)小玩具和各类饰品,同一种盲盒商品的(de)稀有度(du)各不(bu)相同,观众可直(zhi)接在直(zhi)播间内下(xia)单(dan),随后(hou)主(zhu)播公开拆(chai)盒展(zhan)示商品。
“看别人都特别能‘欧’,觉(jue)得自己也可以。不(bu)够‘欧’,肯定(ding)是自己买得不(bu)够多。真的(de)是赌徒心(xin)理。”小杨表(biao)示。
所(suo)谓“欧”,在拆(chai)盲盒的(de)直(zhi)播间代表(biao)“运气好”等意义。有的(de)直(zhi)播间遇到这(zhe)种“欧气”的(de)单(dan)主(zhu),主(zhu)播还会不(bu)停按(an)响(xiang)桌面放置的(de)铃铛,并不(bu)断重(zhong)复着一单(dan)带走多少件,“老板血亏”。而当单(dan)主(zhu)不(bu)太“欧”时,部分主(zhu)播还会看心(xin)情“奶一口”,也就是多送单(dan)主(zhu)一些现(xian)场拆(chai)开的(de)盲盒,让游戏得以继续。这(zhe)让不(bu)少观众对这(zhe)个游戏充满“信心(xin)”,认为自己也可以一直(zhi)“欧气”。
不(bu)少消费者被盲盒的(de)神秘感和潜在丰厚回报吸引,幻想成为“抽中隐藏款”或者“一直(zhi)欧”的(de)幸运儿,不(bu)断追加投入。然(ran)而“欧”与(yu)“不(bu)欧”难道真的(de)只是运气加持下(xia)的(de)概率游戏吗?北青报调查显示,代拆(chai)盲盒背后(hou)暗藏消费陷阱。
小杨的(de)订单(dan)截图
陷阱一:主(zhu)播“偷(tou)梁换柱”紫(zi)色盲盒秒变黄色
在直(zhi)播场景下(xia),代拆(chai)主(zhu)播充当着消费者屏幕内的(de)“手”,选择拆(chai)开哪个盲盒或者选择哪种玩法,看上去(qu)都是单(dan)主(zhu)自主(zhu)决定(ding)的(de)。然(ran)而,近来主(zhu)播这(zhe)一角色频繁遭到消费者质疑——大家入手的(de)盲盒款式,难道真的(de)只是概率随机分配的(de)结果?
北青报记者发现(xian),不(bu)少网友(you)曾在社(she)交平(ping)台曝光某(mou)些直(zhi)播间在盲盒销售时存在暗箱操作。一位网友(you)提供的(de)录屏画面中,主(zhu)播打开盲盒的(de)瞬(shun)间,镜头边缘清晰地拍到包装紫(zi)色的(de)一角。紧(jin)接着,主(zhu)播一边重(zhong)复着一些话语(yu),一边将盲盒移出镜头。几秒钟(zhong)后(hou),当盲盒重(zhong)新回到画面中央,展(zhan)示在观众眼前的(de),竟变成了一个黄色包装的(de)盲盒,整个过程(cheng)疑点重(zhong)重(zhong)。
一个盲盒直(zhi)播间的(de)主(zhu)播也在社(she)交媒体上分享道,“不(bu)要购买不(bu)在直(zhi)播间画面上拿的(de)盲袋(dai),很有可能人家已经知(zhi)道里面装的(de)什么、心(xin)里有数你能欧中还是不(bu)欧中。或者是看你欧得多给(gei)你拿便(bian)宜的(de)东西(xi)凑数。”
小美(mei)就曾在这(zhe)类盲盒直(zhi)播间担任过几天助手,主(zhu)要负责盲盒打包工作。她说直(zhi)播间里中奖(jiang)信息大多存在造假情况。主(zhu)播在镜头前热火朝天地拆(chai)盲盒,与(yu)此(ci)同时,小美(mei)在幕后(hou)将拆(chai)开的(de)盲盒迅速重(zhong)新封(feng)装,并按(an)颜色分类整理。
此(ci)外,消费者也称,在直(zhi)播间看到的(de)展(zhan)示盲盒确(que)实是正品,但实际收到的(de)盲盒却是“一眼假”,但因为盲盒的(de)属性,想要维权却很难。
陷阱二:看似巧合实为内定(ding)的(de)虚假中奖(jiang)
除了直(zhi)播过程(cheng)中可能存在的(de)“调包”现(xian)象(xiang),稀有盲盒获得者的(de)身份,同样饱受网友(you)质疑。这(zhe)些幸运儿究(jiu)竟是普通(tong)消费者,还是直(zhi)播间安排(pai)的(de)“托”?
一段网友(you)爆料(liao)的(de)录屏,将这(zhe)一疑问推到大众眼前。录屏画面显示,直(zhi)播间在线人数仅30人左右(you),中奖(jiang)名单(dan)上某(mou)款盲盒获得者“Y”本不(bu)在直(zhi)播间,却在主(zhu)播喊出中奖(jiang)号码之后(hou)突然(ran)出现(xian)在直(zhi)播间发了句“我的(de)”。
此(ci)类疑惑(huo)的(de)提出并非个例,一位网友(you)在某(mou)直(zhi)播间看了一个多小时,发现(xian)每(mei)一轮游戏抽奖(jiang)都会抽中同一个人。被抽中的(de)人从(cong)不(bu)参与(yu)直(zhi)播间互动,理论上是不(bu)具备(bei)抽奖(jiang)资格的(de)。而且,这(zhe)人中奖(jiang)之后(hou)就会离(li)开直(zhi)播间。在发现(xian)这(zhe)些端倪后(hou),网友(you)第一时间询问主(zhu)播,却被拉黑。
而在北青报记者观察中也发现(xian),有的(de)直(zhi)播间在线人数不(bu)足5人,但是等待代拆(chai)盲盒的(de)单(dan)子却有十(shi)余张,其间还有人时不(bu)时地中奖(jiang)。在主(zhu)播口中更是有单(dan)主(zhu)首次(ci)下(xia)单(dan)就能中奖(jiang),简(jian)直(zhi)“欧气”满满。
为何有人一直(zhi)买却一直(zhi)不(bu)中,有人一进(jin)直(zhi)播间就“一发入魂”?这(zhe)究(jiu)竟只是巧合,还是“内定(ding)”?
陷阱三:“饥饿(e)营(ying)销+诱导消费”组(zu)合拳
除了这(zhe)些质疑外,诱导消费、饥饿(e)营(ying)销等问题更是在盲盒代拆(chai)直(zhi)播间存在已久。
直(zhi)播盲盒的(de)销售模式,通(tong)常以“限量发售”“限时抢购”等由头,让消费者有了“紧(jin)迫感”。比(bi)如,有的(de)直(zhi)播间称该(gai)类盲盒“已被锁定(ding)”,如果不(bu)赶上这(zhe)一批,只能去(qu)他人手中花更高的(de)价格购入。
但这(zhe)些盲盒是否真的(de)是供不(bu)应求(qiu)?北青报记者在某(mou)直(zhi)播间蹲守了两个多小时,发现(xian)被主(zhu)播声称“售罄”的(de)某(mou)款盲盒,在一段时间后(hou),被其他单(dan)主(zhu)抽出。然(ran)而主(zhu)播并没有提醒该(gai)盲盒已售罄,而是正常达成了交易。
不(bu)仅如此(ci),直(zhi)播间还会设置各类游戏,让盲盒代抽有了“欧气”加成。例如累计购买积分可以换某(mou)款盲盒;拆(chai)出特定(ding)款式后(hou)可以免费加拆(chai)或叠加兑换新的(de)款式;能够达成某(mou)种要求(qiu),如出现(xian)同款等可以免费加拆(chai)或达到一定(ding)数量没有重(zhong)复能翻倍加拆(chai)等。
而在这(zhe)些玩法中,主(zhu)播造假以及直(zhi)播间“托”的(de)出没更是让这(zhe)类直(zhi)播间越发吸引旁观者“试试手气”。“每(mei)当有人说亏本的(de)时候,主(zhu)播就不(bu)停怂恿,宣称再试一次(ci)肯定(ding)回本。”有参与(yu)者称。而当看到直(zhi)播间里那(na)么多单(dan)主(zhu)都能中奖(jiang)或者拿到翻倍数量的(de)盲袋(dai)、盲盒,很多参与(yu)者都认为自己不(bu)够“欧”是因为买的(de)不(bu)够多,不(bu)论是单(dan)次(ci)的(de)数量还是购买的(de)次(ci)数。
但事实上,这(zhe)些都是“可控(kong)”的(de)。小美(mei)透露,仅下(xia)一单(dan)就中奖(jiang)的(de)情况,几乎就是虚假订单(dan)。哪些单(dan)子能被抽到,直(zhi)播间是可以控(kong)制的(de)。而当单(dan)主(zhu)多时,主(zhu)播也会暗示让少数购买多的(de)单(dan)主(zhu)“中奖(jiang)”。
提醒:参与(yu)盲盒代拆(chai)应多留证据(ju)
而盲盒作为商品的(de)特殊性,也让这(zhe)些不(bu)良商家钻了空子。根(gen)据(ju)《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盲盒经营(ying)活动规范指引(试行)》规定(ding),如盲盒经营(ying)者已充分告知(zhi)提示,并经消费者单(dan)次(ci)购买时确(que)认,则以互联网形式销售的(de)盲盒商品拆(chai)封(feng)后(hou)不(bu)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
不(bu)过,所(suo)购买的(de)盲盒商品存在质量不(bu)过关、虚假宣传或以次(ci)充好等问题,可以直(zhi)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qiu)经营(ying)者进(jin)行退换。
那(na)么如何界定(ding)盲盒销售中的(de)欺诈(zha)行为?罗春利(li)律师表(biao)示,商家故(gu)意虚假宣传盲盒内容(rong)物,声称盲盒中会有高价值(zhi)或特定(ding)商品,但实际根(gen)本不(bu)存在;或者刻意操纵盲盒抽取概率,使消费者难以获得宣传中的(de)商品,误导消费者购买,这(zhe)种情况下(xia)就涉嫌(xian)诈(zha)骗。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电商平(ping)台对盲盒商家的(de)审核(he)机制存在缺陷。资质审查不(bu)严,平(ping)台仅要求(qiu)商家提供营(ying)业执照,未对商品来源合法性进(jin)行核(he)查,导致无资质或“空壳”商家入驻。商品信息的(de)审核(he)存在不(bu)足,商家常以“随机性”为由推卸责任,未对其夸(kua)大或虚假宣传进(jin)行处(chu)理。同时,概率公示存在不(bu)透明的(de)情况,平(ping)台并未强制商家公示抽取概率,导致消费者难以验证其真实性。平(ping)台应该(gai)建立实名认证与(yu)信用评级制度(du),建立信用档案(an),公示违规记录。实行先(xian)行赔(pei)付制度(du),若商家拒绝退款,平(ping)台可从(cong)保证金中优先(xian)赔(pei)付消费者损失。
罗春利(li)律师表(biao)示,若消费者怀疑遭遇拆(chai)盲盒诈(zha)骗,应保留相关证据(ju),如购买凭证、宣传资料(liao)等,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su)或寻(xun)求(qiu)法律帮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实习(xi)生陈冰莹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