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辟 谣(yao) 关于警(jing)惕不法分子(zi)假冒(mao)中(zhong)国残(can)疾人联合会宣传学问部名(ming)义开展所谓“线上试点”活动的(de)声明
详情:近日,有不法分子(zi)假冒(mao)中(zhong)国残(can)疾人联合会宣传学问部(中(zhong)国残(can)联宣文部)名(ming)义开展所谓“APP线上试点”等活动,相关行为涉嫌诈骗。对此,中(zhong)国残(can)疾人联合会宣传学问部发布声明表(biao)示:从未(wei)授权任何组织或(huo)个(ge)人成立所谓“中(zhong)国残(can)联线上试点线下工作室”,从未(wei)组织开展过(guo)所谓“APP线上试点精准扶贫助(zhu)残(can)”、申购(gou)“助(zhu)残(can)基(ji)金”等活动。请(qing)社会公众特别是残(can)疾人及亲属提高警(jing)惕,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发布的(de)投资(zi)、募资(zi)等相关信息,不参与任何需(xu)要预付资(zi)金的(de)项目,谨防上当受(shou)骗,避免财产损失。(来源:@中(zhong)国残(can)联)
科 普 这些事不能犯糊(hu)涂(tu)!4.15国家(jia)安全(quan)教育日教您守护国家(jia)安全(quan)
详情:今天是第10个(ge)“全(quan)民国家(jia)安全(quan)教育日”,一(yi)些与我(wo)们生活息息相关的(de)内容,其实都涉及国家(jia)安全(quan)。
守护网络安全(quan) 这些网络不能连
内网计算机直接连通互联网或(huo)通过(guo)其他(ta)网络访问互联网,专网设备未(wei)经安全(quan)防护及策略设置直接连通其他(ta)网络,均属于违(wei)规外联。违(wei)规外联使(shi)原本封闭的(de)系统(tong)环(huan)境(jing)暴露在互联网之中(zhong),内部网络将面临病毒、木马(ma)、非授权访问、数据泄(xie)密、数据篡改等多种安全(quan)威胁,工作文件、内部资(zi)料等敏感数据可能被非法获取,造成泄(xie)密事件。同时,病毒、木马(ma)程序可能被带入内部网络,造成工作系统(tong)内部网络和应用系统(tong)崩溃,危害国家(jia)安全(quan)。
守护金融安全(quan) 这些账户不能借
通过(guo)各种方式提现是犯罪(zui)分子(zi)最常采用的(de)洗钱手法之一(yi)。洗钱为犯罪(zui)活动所获资(zi)金进(jin)行转移(yi)和掩饰,使(shi)不法分子(zi)“合法”占有非法资(zi)金,而这一(yi)行为也会帮助(zhu)、刺激(ji)更严(yan)重和更大规模的(de)犯罪(zui)活动,破坏(huai)社会稳定、国家(jia)安全(quan),并对人民的(de)生命和财产形成巨大威胁。
守护生物(wu)安全(quan) 这些东西不能带
新鲜水果可能带有检疫害虫,私自携带入境(jing)可能造成生物(wu)入侵(qin),损害当地甚至全(quan)国农业、种植业,危害国家(jia)安全(quan)。
守护军事安全(quan) 这些照片不能拍
一(yi)架飞机、一(yi)艘军舰、一(yi)座(zuo)大楼……每一(yi)次不经意的(de)“接触”很有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zhe)获取情报的(de)来源。请(qing)提高警(jing)惕,不要在军事基(ji)地、涉军港(gang)口等军事区域未(wei)经允许(xu)随意拍照,更别将军队、军人、军事装备、军事设施等涉密信息随意发到社交平台。(来源:“公安部资讯传媒(mei)”微信公众号)
关 注 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的(de)通知
详情:为进(jin)一(yi)步深(shen)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zhong)央(yang)网信办自4月15日起(qi),开展为期3个(ge)月的(de)“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重点聚焦以下4类问题:
1.恶意虚假摆拍问题。打造悲惨人设,假冒(mao)新就业群体(ti)身份(fen),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通过(guo)自我(wo)包装、作秀等手段,编造“社会名(ming)流”“成功(gong)人士”等虚假人设和情节,虚夸“爽剧”经历,收割流量(liang)牟取利益。打着“助(zhu)农”“扶贫”名(ming)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打造低俗恶俗人设,摆拍编造打架斗殴、谩骂吐脏、无底(di)线骚扰等低俗恶俗内容。
2.散布虚假信息问题。以“剪切拼(pin)凑”“断章取义”“故意模糊(hu)时间地点”“冒(mao)用身份(fen)”等方式恶意制造不实信息。编造、夸大渲染家(jia)庭矛盾、职场冲突、暴力案事件,制造社会焦虑(lu)、网络戾(li)气,挑动群体(ti)对立。利用“换(huan)脸”“换(huan)声”“P图”等手段编造不实内容。假借“科普”“解读”名(ming)义,或(huo)假冒(mao)、“碰瓷”权威机构、专家(jia)学者(zhe),恶意编造、散布涉经济、法律、历史、医学等专业领域虚假信息。
3.违(wei)背公序良俗问题。以“户外搭讪”“街头采访”等方式尾随陌生路(lu)人进(jin)行语言、肢体(ti)骚扰,或(huo)在互动交流中(zhong)以“撩妹”“相亲”“求吻”等话题为噱头,诱导受(shou)访者(zhe)口述隐晦(hui)色情内容。在短视频标题、配文中(zhong)故意关联低俗、“软(ruan)色情”字眼或(huo)话题,在短视频内容中(zhong)突出呈现低俗声音、暴露着装、诱惑(huo)动作等,刻意制造性暗示、性挑逗氛围诱导用户低俗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