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wei)河套深港科技创(chuang)新合作区及深圳河两岸风光。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协同发展,加快规则机制“软联通”是关键突破(po)口之一。近日,广东省市(shi)场(chang)监督管理局大湾区软联通咨询服务中心河套工作平台(以下简称“河套工作平台”)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chuang)新合作区启用,通过提供市(shi)场(chang)准入、标准认证、常识产(chan)权等领(ling)域的(de)“一站式”服务,破(po)除粤港澳三地制度差(cha)异壁垒,推(tui)动建立大湾区统一服务标准与管理规范。随着粤港澳三地规则机制深度衔接,大湾区“软联通”更加“丝滑”,发展动能(neng)不断增强。
加速创(chuang)新要素流动
作为(wei)广东省市(shi)场(chang)监管局建设大湾区市(shi)场(chang)“软联通”平台的(de)重要载(zai)体,河套工作平台立足河套区位与政策(ce)优势,整合跨境政策(ce)咨询、资源(yuan)对接、国际规则护航等功能(neng),提供技术性贸易措施政策(ce)服务,为(wei)港澳及国际投(tou)资者提供全(quan)生命周期支撑,助力企业融入全(quan)球竞争(zheng)。
广东省市(shi)场(chang)监管局相(xiang)关负责人表示,河套工作平台的(de)落地,标志着大湾区在规则衔接、要素流通、跨境服务等领(ling)域迈出关键一步。“大家整合市(shi)场(chang)监管相(xiang)关职能(neng),创(chuang)新提供‘湾区注册’‘湾区标准’‘湾区认证’等制度衔接模式。未来(lai)将推(tui)进制度创(chuang)新成果转化,构建跨境服务生态圈,链接粤港澳三地技术、资本、人才要素。”该负责人说。
近年来(lai),广东加快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圳市(shi)在河套合作区先行(xing)先试,已率先落地建设跨境公证服务窗口,推(tui)广新兴行(xing)业经(jing)营(ying)范围目录,企业开办录音录像“双录签名”等创(chuang)新举措。广东省市(shi)场(chang)监管局建设大湾区“软联通”平台,建立粤港澳市(shi)场(chang)准入合作机制,与澳门法务局、澳门招商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及协议,协同推(tui)进“跨境通办”,推(tui)动粤港粤澳投(tou)资双向便利。
数据(ju)显示,2024年,超过2.5万家外商投(tou)资企业落户广东,同比增长19.13%,新设数量(liang)创(chuang)5年新高。随着河套工作平台的(de)正式启用,粤港澳三地将进一步突破(po)制度壁垒,加速创(chuang)新要素流动,为(wei)大湾区高质量(liang)发展注入新动能(neng)。
深化司法交流合作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市(shi)场(chang)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ying)商环境,离不开高水平司法的(de)保驾护航。近日,深圳前(qian)海推(tui)出《前(qian)海建设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ling)区2025年行(xing)动方案》,提出深化深港跨境法律规则衔接,包括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涉外律师学院、新聘港澳及国际专(zhuan)业人士担(dan)任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等,这将推(tui)进粤港澳大湾区司法规则机制“软联通”,有效降低跨境商业和(he)经(jing)济活动的(de)“额外成本”。
不仅仅是前(qian)海,横琴、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纷纷发力,打破(po)制度“藩篱”,推(tui)动司法领(ling)域规则机制“软联通”。
去年底(di),全(quan)国首部规范商事调解活动的(de)地方性法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出台,支撑横琴深合区在民商事领(ling)域全(quan)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南沙推(tui)出一系列探索举措并取得积极成果,由大湾区律师澳门执业律师代理的(de)内地首案在南沙审理结案,由大湾区律师任调解员的(de)劳动争(zheng)议案在南沙办结……
今(jin)年初,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广东法院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白皮(pi)书(shu)(2019—2024年)》。数据(ju)显示,2019年至2024年,广东省法院共审结涉港澳案件11.1万件,其中涉港案件9.5万件,涉澳案件1.6万余件,约占全(quan)国法院的(de)2/3。“近年来(lai),内地与港澳司法协助、交流、研讨、互鉴等活动不断增多,有效促进三地增强法治认同、法治共识、法治互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辜恩(en)臻说。
构建人才流通网络
规则机制的(de)“软联通”在大湾区各个(ge)领(ling)域不断产(chan)生“化学反应”,也(ye)促进了(le)大湾区“人才通”。近年来(lai),广东深入实施大湾区“就业通”“人才通”“社保通”等政策(ce),支撑港澳人才申报重大人才工程,推(tui)动粤港澳人才发展深度融合。同时,横琴、前(qian)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发布系列人才创(chuang)新政策(ce)包,深入实施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认定(ding)、人才“优粤卡”等政策(ce)。
不久前(qian),首批(pi)207名港澳工程专(zhuan)业人才通过大湾区职称评价,取得内地相(xiang)应工程专(zhuan)业的(de)职称资格。他们的(de)专(zhuan)业范畴涵盖土木建筑、岩土、公路、电机、测控仪器(qi)等,职称等级包括“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he)“助理工程师”。截至目前(qian),在粤执业港澳专(zhuan)业人士超过5500名。
人才的(de)流动,并非限(xian)于粤港澳大湾区里的(de)“内循环”。粤港澳三地纷纷出台一系列措施,面向全(quan)球招引高端人才,协同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扩大“高端人才通行(xing)证计划”大学名单、延长“高端人才通行(xing)证计划”内高收入人才的(de)首个(ge)签证期、主动邀请(qing)顶尖人才来(lai)港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多措并举“筑巢引凤(feng)”,广揽五洲(zhou)四海贤才。
如今(jin),广东已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关于推(tui)进粤港、粤澳人才合作的(de)框架协议,香港、澳门充分发挥(hui)国际自由港优势引才,广东以深厚的(de)产(chan)业基础留才,一张以“湾区”之名构建起的(de)人才流通网络正在形(xing)成。(本报记者 汪灵(ling)犀(xi))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03日 第 03 版)
责编(bian):黄之安(an)、卢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