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头形来通杯
陶塑群像
彩绘陶壶
古希腊神话(hua)中,横卧在爱琴海(hai)南端的克里特岛是众神之王宙斯的故乡(xiang)。“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hua)”特展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北京(jing)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172件(套)珍(zhen)贵文物及1件现(xian)代复原展品将带参观者走进美丽的克里特岛。人们(men)不(bu)仅能触摸到掩埋在古老地层里的神话(hua)烙印,更将透过悠久历史和精彩文物解读出镌刻在西方文明源头的基因密码。观众可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参观本次展览(lan)。
神话(hua)故事与考古实证穿插结合
作为故宫博物院百年华(hua)诞的重要展览(lan)之一,本次特展由希腊学问部(bu)、希腊文物及学问遗(yi)产总局(ju)、希腊伊(yi)拉克利翁(weng)考古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联合主(zhu)办。展览(lan)以古希腊神话(hua)流传的绝世巧(qiao)匠“代达罗斯”为叙(xu)事线索,将神话(hua)故事与考古实证穿插结合,生动讲述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源头——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的米诺斯学问。
作为欧(ou)洲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米诺斯学问以宏伟的宫殿建筑、精美的壁画(hua)、高度发(fa)达的海(hai)洋贸易体系、独特的文字系统闻名于世。展览(lan)主(zhu)题“代达罗斯”是古希腊神话(hua)中代表匠艺与创(chuang)造精神的重要人物,其(qi)建造迷宫、发(fa)明蜡翼的故事广为流传。
伊(yi)拉克利翁(weng)考古博物馆是世界上(shang)重要的米诺斯文物收藏机构之一,本次展览(lan)为中国首(shou)个米诺斯学问专题特展,汇集该馆珍(zhen)藏的172件(套)珍(zhen)贵文物及1件现(xian)代复原展品,分设神话(hua)、迷宫、青铜、巧(qiao)匠、雕像、远航(hang)共六个单元,系统呈现(xian)米诺斯学问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间的辉煌成就。
展览(lan)在神武门展厅“重现(xian)”著名的克诺索斯王宫遗(yi)址,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观众可沿着“代达罗斯”的足(zu)迹,从(cong)传奇(qi)的神话(hua)故事,走进真实的考古世界,全方位(wei)感受米诺斯建筑、壁画(hua)、文字、青铜、彩陶、金饰、石器、印章及雕像艺术之美。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期待以本次展览(lan)为契机,在古希腊的匠心智慧与紫(zi)禁(jin)城的营造哲学(xue)之间,在米诺斯人的航(hang)海(hai)精神与郑和下西洋的开拓气魄之间,构建起(qi)更具深度的文明对话(hua)机制,让学问遗(yi)产在当代焕发(fa)勃(bo)勃(bo)生机。
在考古遗(yi)迹中寻(xun)找神话(hua)故事依(yi)据(ju)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shang)掀起(qi)了一股神话(hua)考古热潮。学(xue)者们(men)追(zhui)寻(xun)着那(na)些(xie)神话(hua)传说,在古遗(yi)物中寻(xun)找蛛丝马迹。尤其(qi)是英国考古学(xue)家(jia)亚瑟·伊(yi)文思等(deng)人拉开史前考古大幕,他找到的克诺索斯王宫,对应了代达罗斯神话(hua)里建造的这个迷宫。如此,让一个神话(hua)故事变成了现(xian)实。这也是我(wo)们(men)此次特展依(yi)据(ju)神话(hua)故事揭秘考古遗(yi)迹的一个线索。”本特展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展览(lan)部(bu)薄海(hai)昆先容。
伊(yi)文思发(fa)掘的克诺索斯王宫建筑结构以其(qi)异常复杂的形态令人惊叹,这种空(kong)间特质极易激发(fa)神话(hua)编纂者的创(chuang)作灵感,使人联想起(qi)“有进无出”的迷宫意象。遗(yi)址平面呈典型(xing)回字形布局(ju),中央庭院长50余米、宽近30米,周围密布数以千计(ji)的房(fang)间、楼梯与走廊,形成多层级立(li)体空(kong)间。王宫不(bu)仅设计(ji)精巧(qiao),更配备当时先(xian)进的排水系统——陶制管道与倾斜地面的组合。考古研究表明,依(yi)托(tuo)这座王宫形成的政治势力最终确立(li)了对克里特岛的统治,环(huan)绕(rao)王宫发(fa)展的聚落也被(bei)认为是欧(ou)洲历史上(shang)现(xian)存最早的城市雏形。
伊(yi)文思之后(hou),考古学(xue)者们(men)的研究范围逐步扩展至全岛,陆续(xu)在其(qi)他地区也发(fa)现(xian)了多处米诺斯学问遗(yi)址及文物。特展现(xian)场展出的陶棺便是考古发(fa)现(xian)成果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一件公牛头形来通杯(古老的饮酒器)。这件器物以绿泥石雕刻而成,牛头面部(bu)的毛(mao)发(fa)刻画(hua)细腻,额头处可见(jian)螺形发(fa)旋。来通杯注水口位(wei)于后(hou)颈部(bu)和左侧牛角处,出水孔位(wei)于牛嘴。
据(ju)先容,“来通”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流淌”。作为一种珍(zhen)贵物品,兽头形来通杯常被(bei)克里特岛的统治者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他国。希腊大陆出土(tu)的牛头形来通杯和埃(ai)及第18王朝法老墓壁画(hua)上(shang)的来通杯图像,均表明这种器物在克里特岛与地中海(hai)东部(bu)其(qi)他文明的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se)。
展览(lan)现(xian)场有多件充(chong)满了古希腊神话(hua)色(se)彩的展品,其(qi)中有一件阿芙洛狄忒(te)躯干大理石雕像。这件雕像的头部(bu)和肢体已经残缺,但通过身体姿态可知它表现(xian)的是准备入(ru)浴的阿芙洛狄忒(te)。阿芙洛狄忒(te)是古希腊神话(hua)中掌管爱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也是美丽与美德的象征(zheng),在罗马时代亦受到崇拜。
在展厅二层,还有一件做工精细的金花环(huan)展品。金花环(huan)通常出土(tu)于富裕男女的墓葬中,花环(huan)的设计(ji)以花卉或叶片形态为主(zhu),模仿希腊本土(tu)植物,并(bing)根据(ju)其(qi)与神话(hua)的关联赋(fu)予象征(zheng)意义。简洁(jie)而风格化的叶片可能指代月桂叶,这一植物与达芙妮与阿波罗的神话(hua)紧密相连。
同台展示人类早期文明多元性与共通性
展厅结尾特别增设“海(hai)月同辉”篇章,展出故宫博物院藏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13件重要文物,同台展示人类早期文明的多元性与共通性。
当青铜文明第一缕光(guang)芒(mang)同时照亮爱琴海(hai)与华(hua)夏大地,米诺斯工匠与中国先(xian)民以铜锡合金为介质,在隔(ge)绝的地理时空(kong)浇铸出风格迥异却同样璀璨的文明之花。据(ju)了解,本次特展的续(xu)篇将通过故宫博物院珍(zhen)藏的一小(xiao)部(bu)分先(xian)秦文物,与克里特青铜时代文物展开“跨越时空(kong)对话(hua)”,展现(xian)人类文明在相似认知阶段产生的精神共鸣。
文/本报记者张恩杰(jie)
统筹/李洋摄影/本报记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