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zuo)日,北京市2025年清明祭扫服(fu)务保(bao)障资讯发(fa)布会举行。北京青(qing)年报记者(zhe)从(cong)会上获悉,根据今年清明节放假(jia)安排(pai),将3月22日至4月10日确定为祭扫服(fu)务集中日,共计20天。其中,3月29日、30日(双(shuang)休日),4月4日、5日、6日(清明假(jia)期)共5天为祭扫服(fu)务高峰日。今年,本市继续提供现场祭扫、代为祭扫、网络祭扫三种祭扫服(fu)务。需要注意的是,清明期间市民旅(lu)游和祭扫活动交织,倡导市民错峰祭扫。同时,今年清明森林防(fang)火形(xing)势较(jiao)往年严峻,倡导广大市民自觉抵制烧纸焚香等陋习(xi),祭扫场所内严禁(jin)使用(yong)明火。
继续提供三种祭扫服(fu)务
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fu)局长、资讯发(fa)言人杨志伟(wei)先容,今年本市继续提供现场祭扫、代为祭扫、网络祭扫三种祭扫服(fu)务。
现场祭扫方面,市民可根据自身的祭扫需求,直接前往园(yuan)区进行现场祭扫。为做好祭扫服(fu)务,各殡葬服(fu)务机构结合实际设立了便民服(fu)务台,免费提供各类祭扫用(yong)具用(yong)品、祭祀鲜花、应急药品、热水纸杯(bei)、雨伞雨衣等物资。
在网络祭扫方面,市民可通过(guo)首都之窗(chuang)、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网站的2025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服(fu)务专区,开展寄语、献花等网上祭奠。
“清明期间,市民旅(lu)游和祭扫活动交织,预计会出现多个瞬时人流、车流高峰,倡导市民朋友优先选择(ze)代为祭扫和网络祭扫服(fu)务,确需到现场祭扫的市民朋友,鼓励(li)节前、节后错峰祭扫。”杨志伟(wei)说。
祭扫场所内严禁(jin)使用(yong)明火
“从(cong)总体上看(kan),今年清明祭扫森林防(fang)火形(xing)势较(jiao)往年异常严峻复杂(za)。”北京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fu)局长、资讯发(fa)言人高云飞先容,从(cong)天候物候条件看(kan),去年12月以来,本市有效降水较(jiao)常年同期偏少近(jin)70%,平均气温14℃左右,比常年同期(13.2℃)略偏高1℃,且清明节期间大风天气较(jiao)多、空气干燥、林下可燃物湿度值持续下降,部分监测(ce)站点数据已接近(jin)极度易燃数值。
高云飞表(biao)示,从(cong)社会活动看(kan),清明前后集中祭扫、春耕生产、郊游踏青(qing)等活动频(pin)繁(fan),人员流动性(xing)大,受传统习(xi)惯影响,烧纸焚香、违规农事用(yong)火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部分市民违规携带火种进山、随意丢弃烟头等现象仍然时有发(fa)生,使得野外火源管控压力激增。从(cong)历史规律看(kan),2019年以来,全(quan)市共发(fa)生森林火灾27起,其中16起发(fa)生在清明祭扫期,占比近(jin)60%,上坟烧纸、违规农事用(yong)火、电线打火、施工作业跑火是主要诱发(fa)因素。
高云飞表(biao)示:“近(jin)期本市3天内连(lian)续发(fa)生两起山火,虽然都在短时间内迅(xun)速扑灭(mie),但是反思山火发(fa)生原因,教训极其深刻。其中,3月20日,门头沟区雁翅镇(zhen)因林缘耕地水泵房供电线路受大风天气作用(yong)产生短路打火,引燃地面杂(za)草,迅(xun)速蔓延引发(fa)山火;22日,房山区张坊镇(zhen)一村民上坟烧纸引发(fa)山火,肇(zhao)事人员涉嫌失火罪,已被依(yi)法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zheng)在进一步(bu)侦破中。”
他向(xiang)广大市民发(fa)出三点倡议,一是文(wen)明祭扫,绿色追思。倡导采用(yong)鲜花祭祀、植树缅怀、家庭(ting)追思等低碳方式(shi),自觉抵制烧纸焚香等陋习(xi)。二是严守规定,杜绝隐患。进入林区请主动配(pei)合检查,严禁(jin)携带火种、易燃物品,切勿在林区及周边吸烟、野炊、烧荒或违规烧秸秆。三是科学避险,安全(quan)救火。如遇到火情,务必(bi)保(bao)持沉着,迅(xun)速撤离至安全(quan)区域,并马上拨打12119或119电话报警(jing),切勿盲目扑救。
杨志伟(wei)也提醒,为切实保(bao)障祭扫安全(quan),各殡仪馆、公墓等祭扫场所内严禁(jin)使用(yong)明火、吸烟、点燃香烛、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请市民朋友理解。
将组织多批次骨灰海(hai)葬活动
近(jin)年来,本市持续推行绿色生态安葬。一段时期以来,本市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wen)件,对选择(ze)海(hai)葬、自然葬的,免费提供遗体接运(yun)、冷藏、整容(rong)、告(gao)别、火化及骨灰寄存等殡仪服(fu)务。
杨志伟(wei)先容,本市骨灰海(hai)葬自1994年启动,截至目前,共安葬逝者(zhe)近(jin)4万名,服(fu)务随行家属十余万人次。特别是近(jin)十年,公众接受度和参与(yu)度不断提升,骨灰海(hai)葬量已经达到年火化量的4%。为进一步(bu)推进绿色生态安葬,2017年,本市又推出了自然葬服(fu)务。今年清明期间,本市将精心组织多批次骨灰海(hai)葬活动,并计划在天津港举办京津冀(ji)协同骨灰海(hai)葬启航活动,在长青(qing)生命(ming)纪念园(yuan)举办生态葬公祭活动。
“提示广大市民朋友,遵守《北京市文(wen)明行为促(cu)进条例》,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倡导市民朋友选择(ze)鲜花祭祀、植树纪念、网络祭扫、代为祭扫等文(wen)明低碳祭扫方式(shi)。同时,请大家尽可能(neng)选择(ze)公共交通工具,错峰出行,确保(bao)清明祭扫安全(quan)。”杨志伟(wei)说。
文(wen)/本报记者(zhe)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