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dian)视剧《黄雀》剧照。 片(pian)方供图
《黄雀》是我写的第一部(bu)公安题材原创剧本。荧屏上,扫黑和命案(an)的故事已有不少,我想(xiang)找一个不怎么(me)被人关注的警种,通过案(an)件(jian)里形形色色的人,展示些许侥(yao)幸和巧合,丢(diu)失与(yu)追寻(xun),固执跟放弃,以及人生的得与(yu)失。
不了解反扒去写抓贼,就像初出茅庐的“幼鸟”去抓小偷。深入采访是绕不过去的环节(jie)。3年前,我跟着公交地铁的反扒民警,每天(tian)在早(zao)晚高峰里,跟着一辆辆公共汽车(che),一圈圈地绕着,用专业(ye)术语说,叫“慢慢磨”。反扒民警的确(que)不容易,是汗珠滴到尘埃里的不易,是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的不易。剧本里很多的台词(ci)和细节(jie),都是用眼睛和耳朵,看到和听(ting)到的第一手资料。看得听(ting)得越多,越是心生感慨。在反扒民警的故事背后(hou),我看到了人生的机遇与(yu)巧合,以及坚守正义、追逐光明的责任与(yu)定力(li)。时代的浪潮就像一只大手,把很多人推来搡去,将他(ta)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黄雀》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火车(che)站广场,这里盗窃案(an)层出不穷(qiong),火车(che)站广场就像一个循环的跑道(dao),反扒民警不遗余力(li)地追逐着。跑得快,或(huo)许就能抓住自己想(xiang)要的东(dong)西,倘(tang)若(ruo)跑得慢了,目标(biao)就跟丢(diu)了。
火车(che)站也是一个缩影。再(zai)也没(mei)有比火车(che)站更能把人迅(xun)速吸引(yin)集中,又(you)迅(xun)速分散别离的地方了。缘分深浅不一的人擦肩而过,随便两个人就能萍水相逢,在无数个偶(ou)然堆砌而成的契机之下,在人生中寻(xun)常的一天(tian)里相见于此(ci),或(huo)者点头之交,或(huo)者生死(si)博弈,但通常都只是一面之缘,匆匆相见又(you)匆匆而别,也许这辈子再(zai)也不会相见,如同大家人生旅途中曾经遇到过的很多过客一样。花姐、黎(li)小莲(lian),众多人物在《黄雀》的故事里都有较完整的前传。相隔多年,当他(ta)们再(zai)次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变了,包括但不限于口音、善恶、年龄、心态(tai),以及生活里的挣扎与(yu)轨迹,以及每个人在结(jie)尾(wei)时的归宿。
也许时间才是最大的窃贼,它“偷”走(zou)了太(tai)多人最珍视的东(dong)西。在《黄雀》的故事中,我写了反扒民警郭鹏飞(fei)、李(li)唐、花姐,同样不惜笔(bi)墨地写了走(zou)上歧途的黎(li)小莲(lian)。他(ta)们中有人丢(diu)失了爱情,有人丢(diu)失了善良,有人丢(diu)失了曾经的辉煌和勇气。有人塞(sai)翁失马(ma),也有人失而复得。
我写螳螂捕蝉(chan),也想(xiang)写黄雀在后(hou)。车(che)站里,每个人都奋勇向前,他(ta)们行色匆匆,发力(li)赶路。有人会错过列车(che),但更多的人会准时抵达终点。每个人会面对怎样的未来,其实并(bing)没(mei)有人能完全预知(zhi),悬念就此(ci)生出。黄雀,更隐(yin)喻着命运。
无论社会怎样变迁,描摹生活的书写者都该(gai)有一颗(ke)虔诚(cheng)之心。
(编辑为电(dian)视剧《黄雀》编剧)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7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