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zhong)共中(zhong)央办(ban)公厅(ting)、国务院办(ban)公厅(ting)印发(fa)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并发(fa)出通知,要求各(ge)地区(qu)各(ge)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全文如(ru)下。
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保(bao)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she)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zhua)手。为推(tui)动逐步把具备(bei)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ti)要求
坚持以习大大新时代中(zhong)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深入(ru)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zhong)、三中(zhong)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fa)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fa)展格局,着力推(tui)动高质量发(fa)展,深入(ru)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ji)战略,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she)、验收、管护机制,优化(hua)建设(she)布局,明确建设(she)时序,加大投入(ru)力度,做到新建和改造(zao)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she)和管护并重,真正把具备(bei)条件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bao)收、高产稳产的现(xian)代化(hua)良(liang)田,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mu),累计改造(zao)提升2.8亿亩(mu),统筹规划(hua)、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00万亩(mu);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bei)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zao)提升4.55亿亩(mu),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mu)。
二、建设(she)安排
(一)建设(she)标准。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合理确定不同区(qu)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she)标准和投入(ru)标准。国家标准突出旱涝保(bao)收、抗灾减灾、产能提升等基础性、通用性要求,省级层(ceng)面细化(hua)制定田块整治、灌排设(she)施、田间道(dao)路、地力提升等具体(ti)要求,市县级层(ceng)面制定简便易行、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形成层(ceng)次分(fen)明、上下衔(xian)接、务实管用的标准体(ti)系。
(二)建设(she)内容。因地制宜推(tui)进高标准农田建设(she),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ji)、管综合治理,将建设(she)重点放(fang)在田内。新建项目优先开展田块整治、田间灌排体(ti)系、田间道(dao)路和电力设(she)施配套等基础建设(she),着力提高农田保(bao)水保(bao)土保(bao)肥能力、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机械化(hua)耕作便捷水平;改造(zao)提升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补齐田间设(she)施短板弱项。通过客土填充、表土剥离回填等措施平整土地,合理调整农田地表坡降(jiang),改善农田耕作层(ceng)。结合日常农业生产加强土壤改良(liang)培肥,切实提高耕地地力。因害设(she)防,合理采取岸坡防护、防风防沙等工程措施,提高农田防护和水土保(bao)持能力。鼓励高标准农田经营主体(ti)自主推(tui)进水肥一体(ti)化(hua)、智能灌溉、墒(shang)情虫(chong)情自动监(jian)测、智慧气象服(fu)务等信息化(hua)建设(she)。
(三)建设(she)布局。优化(hua)高标准农田建设(she)空(kong)间布局和时序安排,优先在东北黑土地区(qu)、平原地区(qu)、具备(bei)水利灌溉条件地区(qu)以及粮食产量高和增产潜力大地区(qu)开展建设(she),可不局限于永久基本农田。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区(qu)、沿海内陆滩涂等区(qu)域,禁止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格管控类耕地、生态保(bao)护红线(红线内集中(zhong)连片梯田或与保(bao)护对象共生的连片耕地除外)、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牧区(qu)域等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she)。在有(you)条件地区(qu)开展整区(qu)域推(tui)进高标准农田建设(she)示范。
(四)建设(she)分(fen)区(qu)。依据区(qu)域资源禀(bing)赋、耕作制度和行政区(qu)划(hua)等,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she)分(fen)为7个区(qu)域。东北区(qu)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以及内蒙古东部的赤(chi)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4盟(市),重点加快完善农田灌排设(she)施,加强田块整治和黑土地保(bao)护。黄淮海区(qu)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shan)东、河南5省(直辖市),重点着力提高灌溉保(bao)证(zheng)率(lu),完善现(xian)代化(hua)耕作条件。长江中(zhong)下游区(qu)包括上海、江苏、安徽(hui)、江西(xi)、湖北、湖南6省(直辖市),重点突出田间设(she)施现(xian)代化(hua)配套升级,开展旱、涝、渍综合治理。东南区(qu)包括浙(zhe)江、福建、广(guang)东、海南4省,重点在尊(zun)重农民(min)意愿前提下逐步改善田块细碎化(hua)问题,增强农田防御暴雨能力。西(xi)南区(qu)包括广(guang)西(xi)、重庆、四川、贵州(zhou)、云南5省(自治区(qu)、直辖市),重点加强水平梯田改造(zao)建设(she),完善田间道(dao)路,补齐工程性缺水短板。西(xi)北区(qu)包括山(shan)西(xi)、陕西(xi)、甘肃、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she)兵团)5省(自治区(qu)),以及内蒙古中(zhong)西(xi)部8盟(市),重点加强田块整治,提高农业用水效率(lu),破解“卡脖子”旱问题。青藏区(qu)包括西(xi)藏、青海2省(自治区(qu)),重点完善农田防护设(she)施,改善机械化(hua)作业条件。各(ge)地要细化(hua)建设(she)分(fen)区(qu),分(fen)类施策,针(zhen)对性破解农田生产障碍因素。
(五)分(fen)级规划(hua)。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规划(hua)方案体(ti)系,引导有(you)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she)。国家制定总体(ti)规划(hua)方案,强化(hua)战略部署,农业农村部依据本方案制定分(fen)区(qu)分(fen)类建设(she)指南。省级出台本区(qu)域规划(hua)方案,细化(hua)建设(she)空(kong)间布局、时序安排、建设(she)标准和保(bao)障措施,分(fen)解落实建设(she)任务,并抄送农业农村部、国家发(fa)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市县级以县域为单元出台具体(ti)实施方案,明确待建任务、建设(she)内容和工作进度安排。
三、建设(she)管理
(六)项目实施。各(ge)地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she)项目储(chu)备(bei),扎实做好项目前期(qi)工作。坚持申(shen)报和下达相结合,科学(xue)合理确定、统一分(fen)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规范项目建设(she)程序,提高项目审批效率(lu),避免重复审批、多头审批。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jian)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属地责任,严把选(xuan)址、立(li)项、招标投标、建材、施工等各(ge)环节关(guan)口,严肃查处偷工减料、工程造(zao)假等质量问题以及招标投标中(zhong)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农田建设(she)相关(guan)单位资质条件要求,限制有(you)违法违规失信行为记录的单位和个人参与。
(七)资金监(jian)管。各(ge)地要根据预算管理、财政国库管理等制度规定,严格按时限分(fen)解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she)资金,合理调度库款,依据合同约定和项目建设(she)进度支(zhi)付(fu),提高资金使用效率(lu)。加强资金日常监(jian)管、预警监(jian)控、专项核查,对预算下达不及时、未按项目建设(she)进度支(zhi)付(fu)等问题,及时提醒和纠正,坚决防止出现(xian)以拨代支(zhi)、套取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各(ge)省(自治区(qu)、直辖市)可在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的国库单一账户下设(she)置高标准农田建设(she)资金专门子账户,实现(xian)专账监(jian)管、专账调拨、专账清算,真正把资金用到耕地上。
(八(ba))竣工验收。高标准农田建设(she)项目要及时完工并组织(zhi)竣工验收。严格验收环节质量控制,落实县级初验、市级验收、省级抽验程序,将是否符(fu)合项目设(she)计要求、能否有(you)效提升旱涝保(bao)收能力和粮食产能以及试用结果、群众满意度等作为验收的重要依据。项目验收后,及时明确工程设(she)施所有(you)权,由政府(fu)投入(ru)形成的原则上归(gui)项目区(qu)土地所有(you)者所有(you)。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she)项目档案管理。
(九)全程监(jian)督。建立(li)健全农田建设(she)工程质量监(jian)督检验体(ti)系。建立(li)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例行检查制度,国家和省级开展常态化(hua)抽检,及时公布抽检结果,通报典型问题。完善监(jian)督机制,强化(hua)纪检、督查、审计、农民(min)群众和媒体(ti)监(jian)督,用好工程质量监(jian)督服(fu)务电话(hua)、“农田建设(she)随手拍(pai)”小程序等监(jian)督手段。依托全国农田建设(she)综合监(jian)测监(jian)管平台,及时将项目立(li)项、实施、验收、使用等各(ge)阶段相关(guan)信息上图入(ru)库,强化(hua)全流程监(jian)管。加强农田建设(she)行业管理服(fu)务,引导从业主体(ti)依法成立(li)行业协会等服(fu)务和自律组织(zhi)。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she)从业机构信用评价,加大违规失信行为惩戒力度。推(tui)动健全农田建设(she)相关(guan)法律法规制度体(ti)系。
四、运营管护
(十)运营管护主体(ti)。分(fen)级压实高标准农田属地运营管护责任,明确运营管护内容和标准。对于公共设(she)施,县级政府(fu)要定期(qi)组织(zhi)开展检查和维护,相关(guan)行业部门按照职责分(fen)工加强对灌溉排水、输配电等工程设(she)施运营管护的监(jian)管和引导,确保(bao)责任落实到位。按照责权一致、责能一致原则,在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中(zhong),明确高标准农田运营管护方面的履职事项。对于田间地头日常使用率(lu)高的小型农田水利设(she)施,支(zhi)持高标准农田经营主体(ti)通过自主投工筹资、购买服(fu)务等方式(shi)开展日常运营管护。加强对运营管护人员的技(ji)术引导、培训服(fu)务和监(jian)督管理。
(十一)运营管护模式(shi)。各(ge)地可结合实际探索高标准农田运营管护模式(shi)。鼓励通过政府(fu)购买服(fu)务或委托行业机构等方式(shi),对水闸、泵站、电力设(she)施等技(ji)术性较强的设(she)施设(she)备(bei)进行专业化(hua)维护。鼓励开展工程质量保(bao)险,支(zhi)持承保(bao)机构组织(zhi)专业力量对设(she)计、施工、监(jian)理等主体(ti)进行监(jian)督,防范工程质量风险,及时理赔解决工程运营管护问题。
(十二)保(bao)护利用。严格保(bao)护高标准农田,严禁擅(shan)自占用;经依法批准允许占用的,各(ge)地要及时落实补建,确保(bao)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jiang)低。任何组织(zhi)和个人不得损(sun)毁高标准农田设(she)施,对因灾损(sun)毁的高标准农田,纳入(ru)年度改造(zao)提升建设(she)任务及时修复或补建。加强农田后续培肥和质量监(jian)测,防止地力下降(jiang)。严禁将污水、生活垃(la)圾、工业废弃物等排放(fang)、倾倒(dao)、存(cun)放(fang)到农田。
五、政策协同
(十三)永久基本农田补划(hua)调整。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hua)定规则,完善补划(hua)、调整程序。对资源禀(bing)赋好、生产潜能大、不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耕地上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按要求及时划(hua)为永久基本农田。对不符(fu)合高标准农田建设(she)立(li)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暂(zan)缓开展建设(she)。结合国土空(kong)间规划(hua)评估(gu)调整,依法将不符(fu)合划(hua)定要求的地块调出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she)项目区(qu)因配套建设(she)农田基础设(she)施需少量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she)前后项目区(qu)内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得减少,确需少量减少的,由县级政府(fu)组织(zhi)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hua)方案,并由其自然资源部门按规定履行备(bei)案程序,加强信息共享。高标准农田建设(she)项目区(qu)按农用地管理的农田基础设(she)施不纳入(ru)用地审批范围。
(十四)水资源配套。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和灌区(qu)建设(she)。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er)行、以水定地,合理确定灌溉发(fa)展规模及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科学(xue)有(you)序推(tui)进不同类型水源工程建设(she),强化(hua)田间工程与水源工程、骨(gu)干水利工程配套。加快推(tui)进大中(zhong)型灌区(qu)续建配套及现(xian)代化(hua)改造(zao),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qu)新建一批现(xian)代化(hua)灌区(qu)。全面推(tui)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she),提升农田灌溉排涝能力。
(十五)资金投入(ru)。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she)和运营管护多元化(hua)投入(ru)机制。中(zhong)央和地方政府(fu)共同为高标准农田建设(she)提供资金保(bao)障,省级政府(fu)承担地方投入(ru)主要责任。允许安排地方政府(fu)债券支(zhi)持符(fu)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she)。发(fa)挥政府(fu)投入(ru)引导和撬动作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fu)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探索通过贷款贴(tie)息等方式(shi)有(you)序引导金融、社会投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ti)等投入(ru)建设(she)。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信贷资金支(zhi)持农田建设(she)。发(fa)挥地方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多渠道(dao)筹措运营管护经费(fei)。
六、保(bao)障措施
(十六)加强领(ling)导,落实责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she)的领(ling)导,实行中(zhong)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zhua)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中(zhong)央层(ceng)面加强制度设(she)计、总体(ti)规划(hua)、通用标准确定、投入(ru)安排、引导监(jian)督等宏观管理工作,省级政府(fu)对目标任务落实、资金筹措、建设(she)进度、工程质量、运营管护等负总责,市地级政府(fu)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资金使用、运营管护等负主要监(jian)管责任,县级政府(fu)对项目实施、工程质量、资金使用、运营管护等负主体(ti)责任。
(十七)各(ge)方协同,统筹实施。落实好“五统一”(统一规划(hua)布局、统一建设(she)标准、统一组织(zhi)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ru)库)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hua)跟踪评估(gu),相关(guan)部门要按照职责分(fen)工推(tui)进各(ge)项任务落实。着眼提高建设(she)整体(ti)效能,在充分(fen)尊(zun)重农民(min)意愿前提下,探索推(tui)进项目设(she)计、实施、运营、管护一体(ti)化(hua)。引进和推(tui)广(guang)农田建设(she)先进实用技(ji)术,加强与农机农艺技(ji)术集成应用。在水体(ti)氮、磷(lin)等污染突出区(qu)域,统筹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相关(guan)项目,促进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在风沙危害地区(qu),深入(ru)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建设(she)工程,推(tui)行大网格农田林网建设(she),促进农田稳产高产。
(十八(ba))群众参与,可感可及。积极引导农村集体(ti)经济(ji)组织(zhi)、新型农业经营主体(ti)、农民(min)群众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she)和运营管护,落实农民(min)知情权、参与权、监(jian)督权。在项目选(xuan)址、设(she)计等前期(qi)工作中(zhong),广(guang)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bao)建设(she)内容符(fu)合实际。鼓励农民(min)对建材进场、日常施工、隐蔽工程验收、监(jian)理履行职责等进行监(jian)督。
(十九)动态跟踪,分(fen)级评价。健全定期(qi)调度、分(fen)析研判、通报约谈、奖优罚劣的任务落实机制。各(ge)地依据高标准农田评价规范等国家标准,定期(qi)组织(zhi)开展已验收的高标准农田分(fen)类分(fen)级评价,对不符(fu)合要求的不能认定为高标准农田。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she)工程全周期(qi)责任倒(dao)查和终身追责机制,确保(bao)各(ge)项监(jian)管措施落实落地。
(二十)正风肃纪,防范风险。坚决纠治高标准农田建设(she)中(zhong)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紧盯损(sun)害农民(min)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强化(hua)对重点领(ling)域和关(guan)键环节的监(jian)督,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ling)、弄虚作假等行为,切实防范清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