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官宣谢霆(ting)锋为“厨邦”酱油代言人的中炬高新,交出了一份2024年“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实现营收55.19亿元,同比(bi)增长7.39%,但净利润(run)大幅下滑(hua)47.37%,至8.93亿元。作为“酱油老二”,中炬高新核心业务调味品,业务营收50.75亿元,其中酱油营收29.82亿元,占比(bi)超六成,但该品类2024年增速下滑(hua)1.5%,与(yu)过去几年营收相比(bi),酱油品类营收逐步下滑(hua),尽显(xian)疲惫。
在2023年其股(gu)东“火炬系”与(yu)“宝能系”内斗(dou)结束后,宝能系持续减持,截至2025年2月份,其持股(gu)比(bi)例低(di)于(yu)5%,不再成为重要股(gu)东。业务发展(zhan)方面,2024年,中炬高新称将聚焦调味品业务发展(zhan),其董事长更是放出豪言“三年内再造一个(ge)厨邦”,但业内认为,中炬高新短期内难以实现高增长,更难以完(wan)成“再造厨邦”的目标,企业在“零添加”新规下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酱油业务尽显(xian)疲态
公告披露(lu),2024年,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bi)增加7.39%;实现净利润(run)8.93亿元,同比(bi)下降47.37%;实现扣非(fei)净利润(run)6.71亿元,同比(bi)增加27.97%。
从业绩不难看出,2024年的中炬高新增收不增利。中炬高新将营收大幅增长归因于(yu)确认征地(di)收入及调味品板块销售收入增加。而净利润(run)较上年同期减少(shao),主要原因是企业(si)与(yu)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企业(si)诉(su)讼和解与(yu)撤(che)诉(su),2023年转回在2022年度计提(ti)的预计负债影响。扣非(fei)后净利润(run)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是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原材料采购(gou)单价下降,企业(si)积(ji)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ben)增效。
从业务构成来看,调味品业务作为企业(si)核心主业,2024年实现收入50.75亿元,同比(bi)增长2.89%,占总营收比(bi)重达92%。其中,旗下“厨邦”“美味鲜”两大品牌由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企业(si)负责运(yun)营。不过,作为支柱产品的酱油业务却出现1.5%的下滑(hua),营收降至29.82亿元。而其鸡精鸡粉实现营收6.74亿元,同比(bi)下滑(hua)0.23%;但其食用油业务实现大幅增长,实现营收5.67亿元,同比(bi)增长27.03%。
与(yu)过去几年相比(bi),美味鲜的酱油增长似乎陷入瓶颈期。2022—2023年,美味鲜酱油品类的营收分别为30.25亿元、30.28亿元,分别同比(bi)增长7.01%、0.09%,增速逐年下降,这(zhe)也意味着美味鲜酱油业务进入“疲惫”期。
不仅(jin)如此,在酱油行业,被称为“酱油老二”的中炬高新与(yu)“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差距(ju)逐渐拉大。2024年,海天味业取得269.0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bi)增长9.53%;实现净利润(run)为63.44亿元,同比(bi)增长12.75%。其中,酱油的收入为137.58亿元,仍然是海天味业最为重要的收入构成,占据总营业收入的51.14%。数据显(xian)示,2023年,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旗下酱油市场占有率分别为近13%和3.02%。
宝能系股(gu)东持股(gu)低(di)于(yu)5%
值得关注的是,在资本(ben)市场,中炬高新近几年最被外界关注的是,股(gu)东火炬集团(以下简称“火炬系”)与(yu)“宝能系”股(gu)东展(zhan)开的长达8年的争斗(dou)。
早在2015年之前,中炬高新股(gu)东一直是火炬集团,同年4月,宝能系通过前海人寿大举收购(gou)中炬高新股(gu)票,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gu)东。前海人寿2018年将其所持股(gu)权转让(rang)给同是“宝能系”的中山润(run)田,后者变身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gu)东,也是中炬高新的控股(gu)股(gu)东,宝能系创始人姚振华成为中炬高新实控人。此后,“宝能系”与(yu)火炬集团双方经常起摩擦,还曾(ceng)因调味品业务起内讧。
2021年8月,随着“宝能系”债务危机蔓延波及中山润(run)田,其持有的中炬高新股(gu)份不断被司(si)法拍(pai)卖,导(dao)致被动减持。“宝能系”中山润(run)田股(gu)权逐步下降,而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从2022年7月开始不断增持,最终在2023年6月,合计持有中炬高新19.81%的股(gu)份,重新成为第一大股(gu)东。后续“火炬系”股(gu)东通过董事会改选,审议罢(ba)免4名现任“宝能系”董事重新获得中炬高新控股(gu)权,宝能系虽以“程序(xu)违法”为由抗(kang)议,但未能改变结果(guo)。控股(gu)权之争落下帷幕。
进入2024年,中山润(run)田的股(gu)权进一步下降,中炬高新2024年年报(bao)中提(ti)及,截至2024年末,中山润(run)田持股(gu)4654.58万(wan)股(gu),占比(bi)5.94%。但2025年2月18日,中炬高新公告披露(lu),中山润(run)田所持的900万(wan)股(gu)股(gu)份(占企业(si)总股(gu)本(ben)的1.15%)被司(si)法拍(pai)卖,本(ben)次权益变动后,中山润(run)田持股(gu)低(di)于(yu)5%,不再属于(yu)5%以上的股(gu)东。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xun)创始人詹军豪指出,短期内,宝能系的减持源于(yu)其自身流(liu)动性危机,若债务问题(ti)持续发酵,可能导(dao)致中炬高新股(gu)权被进一步被动处置,引发市场担忧(you)。
“再造厨邦”或难实现
火炬系与(yu)宝能系的内斗(dou)虽然结束,但系列事件以及此前中炬高新未聚焦调味品发展(zhan)等举措(cuo),导(dao)致中炬高新2022年首亏、2023年上半年净亏14.43亿元。
为改变现状,2024年,中炬高新管理层(ceng)战略调整聚焦调味品,其董事长余健(jian)华提(ti)出未来三年将“再造一个(ge)新厨邦”。计划到2026年实现子企业(si)美味鲜营收突破100亿元、利润(run)15亿元的目标。中炬高新为此制定了三年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将逐步剥离非(fei)主营业务,持续聚焦调味品主业发展(zhan),通过构建“精细营销、持续创新、精益运(yun)营”三大能力,以内涵+外延双轮(lun)驱(qu)动,助力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实现业绩提(ti)升。
“作为战略期的开局和蓄势之年,2024年,企业(si)迅速启动了营销变革(ge)、研发创新、运(yun)营优化、数字化建设、组织能力提(ti)升等战略举措(cuo),通过严(yan)格的战略细化、监控、检讨(tao)、评价和考核,整体管理模式和经营效益得到了优化和提(ti)升,有力推动了品牌重塑、产品优化、供应链效率提(ti)升、组织效能强(qiang)化等。”中炬高新称。
值得关注的是,报(bao)告期内,中炬高新还开展(zhan)三价(出厂价、终端进店价、零售价)梳理工作,规范三价标准;2024年企业(si)对部分产品实施了价格调整政策,目的是为了在局部区域恢复产品的竞争对位,推动各级留利回归合理,将额外资源聚焦关键客户(hu)。
尽管动作频频,但按(an)照目前业绩来看,其“三年内再造一个(ge)新厨邦”目标似乎难以实现。中炬高新2022年-2024年年报(bao)数据显(xian)示,其营收分别是53.41亿元、51.39亿元,55.19亿元,同比(bi)增长4.41%、-3.78%、7.39%。调味品业务主体美味鲜实现营收49.55亿元、49.32亿元,50.75亿元,同比(bi)增长-7.3%、-0.45%、2.89%,整体增幅并(bing)不稳定,且近几年营收尚未出现增幅10%以上的年份。若要实现2026年百亿目标,这(zhe)也意味着中炬高新在未来两年内需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2019年食品饮料酒年度投资与(yu)发展(zhan)策略分析报(bao)告》中曾(ceng)预测,预计未来调味品行业整体将呈(cheng)现稳健(jian)增长的格局,有望保持10%左右(you)的增长。另有业内人士(shi)称,当下调味品整体增速不足10%,中炬高新未来的增长难以超越(yue)20%。
不仅(jin)如此,中炬高新所属的调味品行业也进入市场竞争加剧(ju)阶(jie)段。中炬高新坦言,当前调味品行业正处在存量(liang)竞争阶(jie)段、调味品行业产品同质化严(yan)重,新兴品牌和外资企业的进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ju)内卷竞争,压缩行业利润(run)空间。
中国调味品协会经销商分会副秘书(shu)长、上海至汇营销咨询(xun)有限企业(si)首席顾问张戟表示,中炬高新想再造一个(ge)厨邦在短期内不现实,至少(shao)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其关键在于(yu)能否(fou)将酱油品类继续做(zuo)大,以及打造第二增长曲(qu)线。目前来看,厨邦已经开始发力减盐酱油和减盐鸡精,这(zhe)是一个(ge)好现象,如果(guo)能够(gou)坚(jian)定实行,是有可能成为“零添加”之后的另一个(ge)战略突破口(kou)。
詹军豪表示,长期再造一个(ge)“厨邦”是有可能的,但也会面临诸多挑战。当下,中炬高新需解决经营效率低(di)下和成本(ben)控制不力的问题(ti),提(ti)升盈利能力。再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创新产品、差异化竞争,以及适应消费(fei)者健(jian)康、高品质需求的变化,也是重大挑战。
“零添加”新规推动企业寻新增长点
需要关注的是,健(jian)康化调味品市场快速发展(zhan),“零添加”产品成为行业重要赛(sai)道。中炬高新在2024年积(ji)极布局这(zhe)一领域,半年报(bao)显(xian)示,企业(si)已构建起包括特(te)级减盐30%、零添加减盐50%、高鲜减盐等在内的产品矩阵,并(bing)推出零添加减盐小规格蚝油产品,同时拓展(zhan)复合调味料等新品类,培育第二增长曲(qu)线。
然而,这(zhe)一发展(zhan)态势或将面临调整。近期国家卫生健(jian)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修订(ding)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te)别强(qiang)调。
有业内人士(shi)指出,这(zhe)一政策变化将对中炬高新等已布局“零添加”产品的企业带(dai)来直接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在合规前提(ti)下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kou)。张戟指出,此前行业“零添加”风潮迫使众多企业跟(gen)进布局,新规的实施将促(cu)使行业回归品质竞争本(ben)质,调味品企业需要在未来两年内探索减盐等更实质性的健(jian)康化发展(zhan)方向。
新京报(bao)记者 刘欢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