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本书用实录方式记录吴悦石先生的(de)创作观念、审美精神、创作方式和笔(bi)墨个(ge)性等,“原(yuan)文记录”“原(yuan)声(sheng)再现”“还原(yuan)现场”,以传统“师徒相授”模式精彩(cai)呈现。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hua)画(hua)理、画(hua)法娓(wei)娓(wei)道来,语言(yan)平实,通俗易(yi)懂。
当代(dai)大写意(yi)绘画(hua)如何继古开新?如何创作出符合传统审美规律、具备时代(dai)特征的(de)精品力作?如何在精神追求、语言(yan)特征、画(hua)理画(hua)法、笔(bi)墨意(yi)趣(qu)等方面做出主动性选择?笔(bi)记体艺(yi)术评论集《吴悦石授课笔(bi)记》给出了答案。
四色印刷,图文并茂,精心编排,设计新颖,内容丰富。
具有较高的(de)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为艺(yi)术家、研究者和艺(yi)术爱好者提供可靠的(de)艺(yi)术读本和参考借鉴(jian)。
在当代(dai)中国画(hua)坛,吴悦石以其独特的(de)艺(yi)术风格和深厚的(de)学问底蕴,在传统大写意(yi)中国绘画(hua)领域独树一帜。他的(de)作品犹如一扇通往艺(yi)术殿堂的(de)大门,引(yin)领大家(men)领略(lue)传统艺(yi)术的(de)无穷魅力。
《松风涧响天然韵》
吴悦石
365cmX145cm
纸本
1999年(nian)
《关山春暖》
吴悦石
218cm×99cm
纸本
2005年(nian)
《独立(li)苍茫》
吴悦石
136cmx67cm
纸本
2021年(nian)
1 艺(yi)术生涯:扎根传统,化古出新
吴悦石自幼便踏上了绘画(hua)艺(yi)术之路(lu)。在学画(hua)之初就得(de)到名师指点,审美境界(jie)得(de)以提升。青年(nian)时期他对书画(hua)艺(yi)术的(de)热爱从未熄灭,在书画(hua)同源的(de)理念下练习书法,挑灯夜读学习碑帖。他还与李可染(ran)、陆俨少、李苦禅等名家交(jiao)流,增长了对中国画(hua)的(de)见识(shi)。20世纪80年(nian)代(dai)中期,他寓(yu)居海外(wai)十余年(nian),其间临摹大量中国古代(dai)经典字画(hua),体悟古人笔(bi)墨趣(qu)味。2000年(nian),他回到北京,继续为传承中国画(hua)而努力。深厚的(de)师承、扎实的(de)艺(yi)术实践(jian),兼(jian)修绘画(hua)、书法、篆刻、诗词、鉴(jian)藏、武(wu)艺(yi)、古琴等,诸美并臻,手挥目送,形(xing)成多元艺(yi)术谱系,风格卓然,成为当代(dai)艺(yi)术大家。
为学生示(shi)范画(hua)荷花(课稿)
2 作品风格:古朴灵动,文人气息浓郁
吴悦石笔(bi)下的(de)线条(tiao)独具特色,老辣、苍劲、古朴、圆润。下笔(bi)时,简而不空,繁而不乱,每一笔(bi)都蕴含着深厚的(de)功力和独特的(de)艺(yi)术韵味。在绘画(hua)过(guo)程中,他注重浓淡干湿的(de)变化,使笔(bi)墨富有节奏(zou)感和层次感,让画(hua)面呈现出丰富的(de)视觉效果。他认为一个(ge)优秀的(de)画(hua)家,笔(bi)下要有凛然的(de)清刚之气、敦厚的(de)儒(ru)雅之气,这种气质也体现在他的(de)作品之中。
为学生示(shi)范枇杷画(hua)法(课稿)
为学生示(shi)范画(hua)鹰(课稿)
3 题材表(biao)现:各有千秋(qiu)
他画(hua)山水(shui),画(hua)面浑朴空灵、气韵高雅。那(na)磅(pang)礴(bo)的(de)气势、细腻的(de)笔(bi)触,将山水(shui)的(de)雄浑与灵动展现得(de)淋漓尽致(zhi),让人仿(fang)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de)神奇(qi)与壮美。
他画(hua)花鸟,作品简括(kuo)洗(xi)练、奇(qi)崛生动,寥寥数笔(bi),便勾勒出花鸟的(de)神韵和姿态,展现出大自然的(de)生机与活力,仿(fang)佛能听到鸟儿的(de)歌声(sheng),闻(wen)到花儿的(de)芬芳。
他画(hua)人物更是一绝,寥寥数笔(bi)就能让人物仪态万方。通过(guo)简洁的(de)线条(tiao)和细腻的(de)表(biao)情刻画(hua),展现出人物的(de)性格和情感,使观者能够(gou)与画(hua)面中的(de)人物产生共鸣。
他的(de)作品能够(gou)将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形(xing)成鲜明(ming)的(de)个(ge)性与风貌(mao),体现在作品中,可能既有花鸟的(de)灵动,又有山水(shui)的(de)意(yi)境和人物的(de)神韵。
为学生示(shi)范海水(shui)礁石(课稿)
画(hua)月法(课稿)
4 学问内涵:文人情怀
读吴悦石的(de)作品,很容易(yi)被其画(hua)面弥漫着的(de)文人情怀所感染(ran)。无论是匠心独运的(de)位置经营、传神简约的(de)人物写照、随性而发的(de)书写性笔(bi)墨,还是富有深意(yi)的(de)题画(hua)诗文和意(yi)味无穷的(de)书法,都在经意(yi)不经意(yi)之间,传达着浓厚的(de)文人气息。这种境界(jie),非深厚的(de)学问积淀不能企及。
《蛰龙初起》(指画(hua))
吴悦石
85cmx41cm
纸本
2004年(nian)
图片
《曾参》
吴悦石
80cm×42cm
纸本
1986年(nian)
5 艺(yi)术传承:口传心授,薪火相传
为了将传统的(de)大写意(yi)中国画(hua)传承下去,吴悦石不仅在作品中展现传统艺(yi)术的(de)魅力,还口传心授,为学生答疑解(jie)惑。他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出与书画(hua)艺(yi)术相关的(de)典籍书单,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开拓眼(yan)界(jie),增加见闻(wen),建立(li)起对传统的(de)正(zheng)确认识(shi)。他就像(xiang)一位引(yin)路(lu)人,带领着年(nian)轻(qing)一代(dai)走进传统大写意(yi)中国画(hua)的(de)世界(jie),让这门古老的(de)艺(yi)术在新时代(dai)焕发出新的(de)活力。
点评学生作品
授课现场
古琴弹奏(zou)
指画(hua)创作
吴悦石的(de)作品,是传统与现代(dai)的(de)完美融合,是艺(yi)术与学问的(de)生动体现。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他对艺(yi)术的(de)固执追求和对传统学问的(de)深厚情感。让大家(men)走进吴悦石的(de)作品和精神世界(jie),感受传统大写意(yi)中国画(hua)的(de)独特魅力,领略(lue)中国传统学问的(de)博大精深。
内|容|简|介
《吴悦石授课笔(bi)记》由吴悦石先生口述,学生王海青编著,采用语言(yan)摘录结(jie)合叙述评论的(de)方式整理中国国家画(hua)院吴悦石先生的(de)授课笔(bi)记而成。
书稿内容充实,共分(fen)为四个(ge)部分(fen),收录艺(yi)术评论、日常随笔(bi)、教学笔(bi)记等文章54篇(pian),较为全(quan)面地呈现了吴悦石先生多年(nian)来从事绘画(hua)创作、教学多年(nian)的(de)心得(de)体会、艺(yi)术理念等。
收录图片近200幅,大部分(fen)为吴悦石先生绘画(hua)作品,题材有山水(shui)、花鸟、人物等,包(bao)括(kuo)课堂画(hua)稿30余幅,以及部分(fen)书法作品。作品时间跨度长达60余年(nian),创作年(nian)代(dai)自20世纪70年(nian)代(dai)至今。
作|者|简|介
吴悦石,1945年(nian)生。著名画(hua)家。少年(nian)时开始学习中国画(hua),为著名国画(hua)家王铸九先生、董寿平先生的(de)入(ru)室弟子。现为中国国家画(hua)院国画(hua)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国家画(hua)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中国艺(yi)术研究院写意(yi)画(hua)院艺(yi)委会主任、中国艺(yi)术研究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中国国际学问交(jiao)流中心理事、中国画(hua)学会理事、中国职工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书画(hua)教育工作四十余年(nian)。
王海青,山东荣成人, 毕业于厦(sha)门大学历(li)史系,曾研修于中国国家画(hua)院吴悦石工作室等,吴悦石先生入(ru)室弟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艺(yi)术评论集《艺(yi)海对晤》等七部著作,多次参加书画(hua)联展并举(ju)办(ban)个(ge)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