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杯盖、取出小勺、揭掉(diao)封膜,里面露出一整个去皮大柿子,圆鼓鼓、黄灿(can)灿(can)、冰晶晶。少顷,剜一小块入口,舌齿(chi)间顿时溢满柿子的甜糯多汁,外(wai)加(jia)冰淇淋般的细滑冻爽。“等到六七月份天热时候吃那才(cai)美呢!”近日,河(he)北省保定市沃隆农(nong)业(ye)发展有限企业董事长郭(guo)子龙向(xiang)来到企业(ye)驻地——河(he)北省保定市易县独乐乡中独乐村的参(can)观者,热情递上刚(gang)出库的“保定冰柿”果杯。
个大、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因外(wai)观形似上下相扣(kou)的磨盘,用于(yu)加(jia)工冰柿的这(zhe)些柿子被称为磨盘柿,主产于(yu)保定。其栽培历史(shi)悠久,主要分布于(yu)所辖的易县、顺(shun)平、满城、唐县、徐水、涞水等县区。保定市农(nong)业(ye)农(nong)村局副局长崔文(wen)宇先容(shao),目前保定全域种植(zhi)磨盘柿面积达28万亩、年产鲜柿48万余吨,其中易县就(jiu)有11万余亩、年产18万吨。
插根细管就(jiu)能吸食的磨盘柿,虽然滋味可人,却有一个致命短板,就(jiu)是鲜果售卖时间太短。“下树后满打满算到不了俩月!”2013年发起成立柿子专业(ye)合作社、带领(ling)社员发展林果产业(ye)的王永旺在现场(chang)讲解时说,“我(wo)们合作社所在的易县高村镇东(dong)高村位于(yu)易水河(he)畔,那里有总数超过两万株的古(gu)磨盘柿林,树龄多在300至500年。过去常因售卖难(nan)柿子没人摘烂在树上。自从研发成功(gong)冰柿技术后,等于(yu)将(jiang)鲜果售卖期从只有一个多月,延长到了全年12个月,再(zai)加(jia)上柿饼、柿酒、柿茶(cha)等多样(yang)化产品,‘家门口’的这(zhe)宗林果产业(ye)越来越有奔头了。”
从零下20摄氏度(du)左右的冷库中出料,直(zhi)接进(jin)入严格杀菌的加(jia)工车间,脱色糖化后单果都在250克以(yi)上的磨盘柿,要经过挑选清洗、去皮称重、杀菌覆膜、放勺压盖等流水线工序,最后才(cai)能检验封箱入库冷藏。沃隆企业的冰柿生产技术负责人郭(guo)伟告诉记者:“企业建有5座专用冷库,每座库容60吨,可随时保证原料收储、货品发运需要。”
引(yin)人关注的是,冰柿产业(ye)虽还在起步阶(jie)段,却被特别纳入保定特色农(nong)业(ye)产业(ye)发展总体战略,即“以(yi)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为引(yin)领(ling),聚焦(jiao)百(bai)亿级磨盘柿产业(ye)奋斗目标,打造‘保定冰柿’核心品牌,推动保定冰柿产业(ye)规模化、标准(zhun)化、品牌化发展,实(shi)现保定磨盘柿产业(ye)全面跃升和(he)高质量发展”,并已(yi)在强(qiang)化顶层设计、培壮龙头企业(ye)、组建产业(ye)联盟、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取得实(shi)质成效。
“目前,以(yi)磨盘柿为原料精选加(jia)工的‘保定冰柿’已(yi)入选市级区域公用品牌,2024年产量超过320万枚,产值突破6400万元(yuan)。下一步,我(wo)们将(jiang)在种植(zhi)栽培关键技术、推广标准(zhun)化栽培模式(shi)、育强(qiang)产业(ye)经营主体、提(ti)升加(jia)工能力、品牌培优市场(chang)营销等方面重点发力,奋力打造‘中国磨盘柿第一市’。”崔文(wen)宇表示。(记者 孙(sun)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