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淡忠奎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37269
“加快‘双一流’建设”,今年(nian)政府工作报告(gao)中提到。
在此之前(qian),教(jiao)育部(bu)也明确表示(shi),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kuo)大“双一流”建设范围。我国(guo)已有过两轮“双一流”建设,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全国(guo)普通高等学校中仅占5.13%。
眼下,推动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建设,正在成(cheng)为各地创新驱动的重要着眼点。
被定位为“国(guo)家重要科研(yan)和文教(jiao)中心”,西安提出,要更大力度增强(qiang)创新驱动能力,“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撑建设西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空天动力产业园、西电信息港、西北(bei)大未来科创城。”
同时,以第三轮“双一流”建设为窗口,西安高校正在迎来新一轮“扩(kuo)张潮”,包括空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zi)科技大学、西北(bei)大学、西安理(li)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在推动新校区建设。
这(zhe)背后,传递出哪些新的信号(hao)?
谋划新校区
近两年(nian)来,广东、河南等地密集推动高校建设,弥补高教(jiao)短板。而在高教(jiao)重镇(zhen)西安,也正在悄然掀起一股“另类”高校扩(kuo)张潮——建设新校区。
3月(yue)27日,西咸新区公(gong)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西北(bei)大学沣西校区(未来科创城)组团一EPC项(xiang)目招标计划》等一到组团十系列招标计划,该项(xiang)目总投资约40.2亿元(yuan),总占地面积(ji)约1021亩(mu),包括图书馆、科研(yan)楼等项(xiang)目逐(zhu)步浮出水面。
根(gen)据项(xiang)目环评报告(gao),该校区拟(ni)容(rong)纳学生规模约12000人(ren),承载高水平师资和研(yan)究人(ren)员规模约1000人(ren)。从(cong)学校规模看(kan),新校区占地面积(ji)相(xiang)当(dang)于现有太白、桃园、长(chang)安三校区的二分之一,学生规模相(xiang)当(dang)于后者的三分之一,可谓一次历(li)史性的扩(kuo)容(rong)。
种种迹象显(xian)示(shi),就像20年(nian)前(qian)悄然崛(jue)起的长(chang)安大学城,如今西咸新区尤其是沣西新城,正在成(cheng)为西安高校新一轮扩(kuo)张的主阵地。
去年(nian)2月(yue),西安理(li)工大学与西咸新区签署《西咸新区—西安理(li)工大学战略合作协议》,西安理(li)工大学科创城签约选址沣西新城;西工大“遨游小镇(zhen)”2017年(nian)就已经落地沣西新城,而今年(nian)初沣西新城管委会相(xiang)关负责人(ren)调研(yan)西工大,“双方就新校区建设选址等情况进行深(shen)入讨论交流”,这(zhe)也意味着西工大有望进一步在沣西新城落地新校区。
另一所“双一流”高校——空军军医大学,也正在西咸新区的秦汉新城建设占地2000余亩(mu)的新校区,今年(nian)初官宣“主体建筑已全面封顶,计划2025年(nian)底竣工”,届时空军军医大学本部(bu)及986医院将整体搬(ban)迁。
向西咸新区“西迁”是主流,但也不乏高校就地“做大”。
去年(nian)9月(yue),《关于西安市(shi)高新片区国(guo)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gong)示(shi)》提及,高新片区将形成(cheng)“两港带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其中“两港”就是西交大创新港,以及围绕西安电子(zi)科技大学打造的“信息港”。
不久前(qian),陕西省公(gong)共资源交易中心“西安电子(zi)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以下简称“信息港”)修建性详细规划招标计划”显(xian)示(shi),信息港校区位于西安市(shi)长(chang)安区西沣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ji)1298亩(mu),总建筑面积(ji)约93万平米。
这(zhe)些高校密集谋划新校区,也成(cheng)为西安新一轮高校“扩(kuo)张潮”的缩影。
从(cong)省级层面来看(kan)新一轮新校区建设的必要性,当(dang)地媒体此前(qian)曾报道了(le)一份来自于教(jiao)育界的两位陕西省人(ren)大代表提交的《关于加快推动陕西“双一流”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建议》。
当(dang)中提到,近年(nian)来,受办(ban)学空间与资源限制,陕西省属“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基本维持在本科约3400人(ren)左右、研(yan)究生约4800人(ren)左右,与全国(guo)同类型“双一流”建设高校相(xiang)比,规模明显(xian)偏小。
上述建议中还提到,国(guo)家“两重”建设(国(guo)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预计支撑20所左右“双一流”高校新校区建设,目前(qian)全国(guo)已有50所左右“双一流”高校向国(guo)家发改委提交了(le)新校区总体建设规划。
新的模式
“这(zhe)些新建校区建设不再局限于传统学科扩(kuo)张,而是围绕城市(shi)产业需(xu)求来布局。像西电信息港就是聚焦电子(zi)信息与网络安全,与西安高新区半导体、集成(cheng)电路产业形成(cheng)协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jiao)育研(yan)究所所长(chang)张鹤(he)告(gao)诉城市(shi)进化论,本轮新校区建设潮的显(xian)著特点是“学科-产业-区域”三位一体的规划模式。
据他观察,新校区普遍向城市(shi)外围扩(kuo)张,以“大学城+科技园”模式打造创新生态(tai)圈。非(fei)常强(qiang)调开放共享,如西北(bei)大未来科创城计划引入国(guo)际顶尖实验(yan)室分支机构(如德国(guo)弗劳恩霍夫研(yan)究所),并设立跨境技术转移(yi)中心,推动国(guo)际创新资源对接(jie)。
这(zhe)背后,也正是西安本土高校发展迎来升级。从(cong)2022年(nian)以来,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guo)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cheng)为第四个“双中心”城市(shi),逐(zhu)步形成(cheng)电子(zi)信息、汽车(che)、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硬科技产业集群,背后产业与高校之间的融合互(hu)动越发明显(xian)。
从(cong)合肥身后的中科大,再到杭州背后的浙大,都印证着一个同样的逻辑——“大学的水平决定着城市(shi)的水平,大学的高度代表着城市(shi)的高度”。尤其是人(ren)形机器人(ren)、无人(ren)机等具(ju)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领域,更是如此。
今年(nian)西安市(shi)政府工作报告(gao)在强(qiang)调支撑建设西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空天动力产业园、西电信息港、西北(bei)大未来科创城之外,还强(qiang)调要支撑西工大加快大中型无人(ren)驾驶(shi)航空器研(yan)发制造,打造军民两用无人(ren)机生产基地,加强(qiang)应用牵引,发展多业态(tai)低空经济,鼓励更多无人(ren)机研(yan)发制造企业融入创新体系和应用场景,加速形成(cheng)规模化无人(ren)机产业集群。
这(zhe)也是西安依托高校优势,竞(jing)逐(zhu)未来产业集群的生动缩影。陕西现有高等院校111所,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guo)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绝大多数集中在省会西安。
不过西安也一度困扰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尽管近年(nian)来以秦创原为牵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shen)度融合,除了(le)西工大、西理(li)工等高校外,整体科技成(cheng)果就地转化率仍然有待提升。
张鹤(he)认为,西安要进一步借鉴深(shen)圳经验(yan),在高校周边建设专业中试基地(如西电信息港规划中的6万平方米中试车(che)间),破解“实验(yan)室成(cheng)果不敢用”难题。同时,推广西交大“一院一所一校”模式(如法士特与西交共建智(zhi)能传动研(yan)究院),由企业提出需(xu)求、高校攻关、共享知(zhi)识产权,2023年(nian)此类项(xiang)目已促成(cheng)技术交易额43亿元(yuan)。
不久前(qian),先进技术成(cheng)果转化西北(bei)地区推进会在西安召开,先进技术成(cheng)果西安转化中心揭(jie)牌(pai)。这(zhe)也是全国(guo)第三个、西北(bei)第一个先进技术成(cheng)果区域转化中心,助力突破转化难题,西安与本土高校的融合也将更加紧密。
冲刺“双一流”
今年(nian)初,中共中央、国(guo)务院印发《教(jiao)育强(qiang)国(guo)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nian))》提出,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kuo)大“双一流”建设范围。面对“双一流”扩(kuo)容(rong)的重大机遇,各地高校以及政府也都动作频频——
今年(nian)3月(yue),山东省教(jiao)育厅公(gong)布部(bu)门预算,用于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项(xiang)目的资金达12.25亿元(yuan),支撑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山东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等10个潜力学科建设。
而在此之前(qian),陕西财政厅也表示(shi),每年(nian)投入9.3亿元(yuan)支撑“双一流”高校建设,通过高校绩效奖(jiang)补资金,引导高校主动对接(jie)国(guo)家重大战略需(xu)求、服务陕西重点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
从(cong)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来看(kan),西安共有7所大学入围,分别是西北(bei)大、西交大、西工大、西电、长(chang)安大学、陕师大、空军军医大学(西农在杨凌(ling)),仅次于北(bei)京、上海和南京。
在本轮西安“双一流”高校密集建设新校区的同时,冲击下一轮“双一流”建设的种子(zi)选手们也已经行动起来。
2月(yue),西安科技大学召开2025年(nian)工作会议,安排部(bu)署2025年(nian)重点工作,动员全校上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双一流”建设之中。
3月(yue),西安理(li)工大学召开2025年(nian)工作会,校长(chang)刘云(yun)贺部(bu)署2025年(nian)重点工作,包括加快推进双一流和新校区建设。
此外,包括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行业名校高校也均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成(cheng)为西安高校的后备军团。
“教(jiao)育部(bu)第五轮学科评估释放明确信号(hao)——优先支撑服务国(guo)家重大战略、突破‘卡脖子(zi)’技术的学科。”张鹤(he)告(gao)诉城市(shi)进化论,西安已经拥有7所双一流高校,下一轮“扩(kuo)容(rong)”可以侧重国(guo)防安全(如兵(bing)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能源转型(如电气(qi)工程、新能源材料)和数字经济(如网络空间安全、人(ren)工智(zhi)能)等重点方向。
在他看(kan)来,西安高校建设潮正从(cong)“规模扩(kuo)张”转向“内涵(han)式发展”,接(jie)下来的关键是要做好深(shen)化产教(jiao)融合、差异化定位和争取国(guo)家试点工作。
要避免“重硬件(jian)轻机制”,建立校企人(ren)员双向流动、收益共享制度;要避免同质化竞(jing)争,各高校双一流建设要聚焦细分领域,比如西理(li)工专攻旱区生态(tai)水利、西科大深(shen)耕矿山智(zhi)能安全等;同时,也建议陕西省联合教(jiao)育部(bu),在西安试点“学科特区”政策(ce),赋予高校更大自主权。
“通过这(zhe)些举措,西安有望在2030年(nian)前(qian)建成(cheng)35个世界一流学科集群,真正成(cheng)为支撑西部(bu)崛(jue)起的‘创新极(ji)核’。”他说。
每日经济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