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jin)期,国务院办公厅(ting)印发《关(guan)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引导意见》,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ling)域和主要着力点。科技金融作为(wei)首篇大文章,持续为(wei)实现高水平科技自(zi)立自(zi)强和建(jian)设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近(jin)年来,保险业不断(duan)提升服务能(neng)力、丰富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加强对科技领(ling)域的保险保障和投融资支撑。
丰富科技保险产品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步子越走越快,科技保险产品的创新也日(ri)益活跃,一路护航科技成果从(cong)实验室走向市场。去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guan)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chu)要推动建(jian)立科技保险政策(ce)体系,完善配套支撑措施;优化首台(套)首批次(ci)保险补偿政策(ce)机制;鼓励在国家重点支撑领(ling)域发挥(hui)共保体等保险机制作用,提升保险保障能(neng)力;丰富研发、中试(shi)、常识产权、网络安全(quan)等领(ling)域保险供给。
近(jin)期,中国人保在青岛、广州、无锡、苏州等地落地全(quan)国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责任保险,首批签约(yue)企业涉及化学农药、汽(qi)车零配件、医用材料、集成电路等多个领(ling)域,承保产品所使用的专利总数达54项,体现了常识产权保险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撑。据了解,专利密集型产品由(you)于科技含量高,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往往面临侵权纠纷、产品责任等风险挑战。该保险产品既能(neng)为(wei)企业应对专利侵权纠纷所支出(chu)的相关(guan)费用和应承担(dan)的经济赔(pei)偿责任提供保障,又能(neng)覆(fu)盖因产品缺陷造成第三方人身伤害或(huo)财产损失所需承担(dan)的经济赔(pei)偿责任。
平安产险从(cong)科技型企业需求出(chu)发,已(yi)推出(chu)研发费用损失、成果转化失败等科技类保险产品超70款,积极(ji)服务高水平科技自(zi)立自(zi)强。同时,大力推进常识产权保险创新发展,开发了包括被侵权损失保险、专利实行险等13款常识产险相关(guan)产品,可(ke)以(yi)满足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等不同阶段企业创新发展保障需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ri),平安产险累计为(wei)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航空航天(tian)、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neng)源、资源及环境、先进制造等重点领(ling)域的6.9万(wan)家科技型企业客户提供了超9万(wan)亿元的风险保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曾燕表(biao)示(shi),目前,科技保险呈现出(chu)产品创新加速、数字化程度加深(shen)、政策(ce)支撑力度加大的趋势。网络安全(quan)保险、常识产权保险、研发中断(duan)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不断(duan)涌现,满足了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管理需求。同时,保险企业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neng)等技术,更精确地评估科技型企业的风险特征,实现个性化定价(jia),提高了保险产品的竞争力。此外,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共保平台建(jian)设等方式加快推动科技保险发展。
大力支撑科创融资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关(guan)键(jian)载体。我国融资结构长期以(yi)间接融资为(wei)主,需要引(yin)导银行保险资金积极(ji)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关(guan)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引导意见》提出(chu),要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天(tian)使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支撑培育发展科技领(ling)军企业、独(du)角(jiao)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保险业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聚焦科技型企业在人才创业、信贷融资等重点领(ling)域的保障需求,通过提供伙伴(ban)式的保险支撑和创新服务,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nan)关(guan)、拓展市场空间、走向稳健经营。
聚焦科技型企业研发周期长、技术迭(die)代快、亟需大额(e)长周期融资支撑的特点,在上海金融监管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hui)的引导与支撑下,人保财险上海市分企业、环亚保险经纪企业、国任财险上海分企业联合7家银行推出(chu)“科技履约(yue)贷”B款,保险方案实现了三方面突破(po):一是支撑最长授信期为(wei)3年的贷款项目投保,进一步满足企业的长期资金使用需求。二是构建(jian)科技型企业还款能(neng)力综合评估模型,将代表(biao)企业科创浓度的因素,比如(ru)发明专利数量、研发团队履历(li)等纳(na)入(ru)评估,适度弱化企业财务数据、成立年限等经营性指标要求。三是完善政银保风险分担(dan)机制,通过政府风险兜底后置,进一步激发金融机构在前端市场的专业优势和效率,同时确保该项目的商业可(ke)持续性。
保险企业还积极(ji)推动常识产权保险质押融资保险,以(yi)保单增信的方式助力企业平稳发展。2024年,人保财险上海市分企业通过常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累计为(wei)18家拥有自(zi)主常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风险保障,支撑企业获得7350万(wan)元融资。大地财险营业部则与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及上海临港常识产权交流促进中心合作,共同推出(chu)常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临港知in贷”。该产品健全(quan)了保险、政府、银行之间的风险共担(dan)机制,可(ke)提供完整的常识产权价(jia)值(zhi)评估及回收处置服务,为(wei)常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风险保障。常识产权价(jia)值(zhi)评估机构以(yi)临港常识产权公允价(jia)值(zhi)评价(jia)体系为(wei)评估基础,解决了常识产权质押物处置路径不通畅的难(nan)点。
保险资金作为(wei)典型的“耐心资本”,更是直接以(yi)“真金白银”支撑科技创新。去年年底,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企业成功发起设立“中国人寿—北京科创股权投资计划”,规模50亿元,以(yi)S份额(e)方式投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探(tan)索保险资金发挥(hui)耐心资本特点、壮大创投产业发展的可(ke)行路径。据了解,该基金采(cai)取政府引(yin)导、市场化运(yun)作模式,运(yun)行以(yi)来在促进社会(hui)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等方面发挥(hui)了显(xian)著带动作用,通过与龙(long)头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形成深(shen)度合作,支撑了一批专注硬科技投资的基金,孵化落地了一批优质科技型企业。
目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shi)点正在推进,新质生产力领(ling)域的投资机会(hui)尤其受(shou)到保险资金关(guan)注。从(cong)年初至今,第二批试(shi)点项目共批复(fu)1620亿元试(shi)点资金,参与试(shi)点的机构也已(yi)经扩展至8家保险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li)云泽此前在十(shi)四届全(quan)国人大三次(ci)会(hui)议首场“部长通道”中表(biao)示(shi),试(shi)点不仅为(wei)资本市场带来实实在在的中长期增量资金,而且进一步壮大了机构投资者群体,今年会(hui)进一步加大试(shi)点力度。
探(tan)索应用创新模式
在为(wei)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撑的同时,保险业自(zi)身也积极(ji)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neng)、大模型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不同领(ling)域探(tan)索应用“保险+服务+科技+数据”的创新模式,提高保险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月份以(yi)来,多家保险企业宣布接入(ru)DeepSeek,推动保险业务智能(neng)化升级(ji)。在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xi)首席(xi)实行官谢(xie)永林看来,当前以(yi)DeepSeek为(wei)代表(biao)的开源大模型,正在深(shen)度重塑全(quan)球科技革命的方向,重构企业价(jia)值(zhi)创造的底层逻辑,对金融保险业影响(xiang)深(shen)远(yuan)。他(ta)表(biao)示(shi),中国平安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neng)、大数据技术及开源大模型的深(shen)度融合发展,在确保风险可(ke)控(kong)的基础上,积极(ji)布局、快速接入(ru)相关(guan)开源大模型,开发丰富的垂直应用及服务功能(neng)。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neng),保险业实现了降本增效。谢(xie)永林表(biao)示(shi),中国平安AI座席(xi)服务量达到18.4亿人次(ci),覆(fu)盖超过80%的客服总量。智能(neng)核保理赔(pei)实现了93%的寿险保单秒级(ji)核保,闪赔(pei)比例(li)达到56%。大数据和AI的应用显(xian)著提高了业务流程、服务流程和销售流程的效率,如(ru)车险闪赔(pei)秒级(ji)定损速度提升了4000倍。AI辅助诊疗系统的导诊准确率超过99%,辅助诊疗准确率在95%以(yi)上。
在科技赋能(neng)防灾减损方面,保险业也在着力推动风险减量服务向智能(neng)化转型。鼎和保险通过建(jian)设风险管理平台,为(wei)承保项目提供灾害预警、智能(neng)定价(jia)、巨灾模型等风险管理功能(neng),并向客户提供风险查勘、隐患(huan)排查等风险减量服务。在地震、台风等灾害中,企业借助平台精准排查受(shou)灾客户,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在防灾救灾工作中发挥(hui)了重要作用。
曾燕认为(wei),人工智能(nen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wei)保险业带来了诸多机遇。在风险评估方面,人工智能(neng)技术可(ke)以(yi)更精准地预测风险事故,从(cong)而实现个性化的保险产品设计和定价(jia)。这不仅提高了保险企业的定价(jia)效率,还能(neng)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保障需求。在理赔(pei)服务方面,由(you)人工智能(neng)技术驱动的智能(neng)理赔(pei)系统可(ke)以(yi)快速处理理赔(pei)申(shen)请,自(zi)动识别理赔(pei)材料的真实性,提高理赔(pei)效率,减少(shao)人工干预,提升客户满意度。 (经济日(ri)报记者 杨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