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xun) 南都记者(zhe)从白云区云城街道萧岗联社获悉,该联社在(zai)广州鸣泉居内的水库减水处发现三元里抗英斗争(zheng)重要人物何玉成举人石碑三块,并于近日开始对石碑展开发掘工作。据了解(jie),萧岗联社后续将对石碑进行修复,并研究存放位置,以更(geng)好地弘扬何玉成的英雄(xiong)故事。
在(zai)发掘现场(chang),工作队先在(zai)石碑周边的水泥(ni)层上精准定(ding)位,再用手铲切入(ru)地表,轻划半圈,深入(ru)土层,在(zai)确定(ding)坚硬石碑底部的位置后,松(song)土挖出,使得碑身完整出土。
石碑发掘工作现场(chang)。(李明(ming)健 摄(she))
时(shi)隔一百(bai)多年,历经(jing)风雨洗刷、湖水浸泡的石碑,石碑文字仍清晰可见,碑面上书有“道光辛卯 恩科第十八名举人何玉成立”等字。
何玉成举人石碑特写。通讯(xun)员供图
萧岗联社党委委员何恺是土生土长的萧岗村(cun)人,一直(zhi)致力(li)于保护(hu)萧岗村(cun)的历史学问。他表示,多年前他就在(zai)广州鸣泉居水库看(kan)到该石碑,随后向萧岗村(cun)及云城街反映,在(zai)多方的协商下,今年获批取回石碑。
据悉,何玉成为萧岗乡人,是清代举人、怀清社学(xue)首事,更(geng)是三元里抗英斗争(zheng)重要人物。此次发掘出的三块石碑,均是以何玉成名字为落款的举人石碑。
“石碑记载了何玉成中举名次及时(shi)间,其中两块一模(mo)一样的石碑为旗杆石。石碑应曾(ceng)置于揽翠(cui)山房(何玉成旧居)屋前,用于竖大旗,让四围的乡邻远远地就能看(kan)见,光宗耀祖。”何恺先容,举人刻碑留(liu)名是古代科举制度下彰显举人身份(fen)特征、家族荣耀的载体。
三块新发掘的何玉成举人石碑。通讯(xun)员供图
据悉,这三块新发掘的何玉成石碑目前暂存于萧岗联社得朋书院(yuan),后续,该联社将对石碑进行修复,并研究存放位置。
何玉成生平(ping)事迹
据《南海县(xian)志》及《鸦片战争(zheng)时(shi)期广东人民在(zai)三元里反帝战争(zheng)前的运动》记载,鸦片战争(zheng)时(shi)期,何玉成以怀清社学(xue)为阵地构筑起思想防(fang)线(xian),带领各乡民众于反抗中觉醒。何玉成被举荐为广州市郊各乡(时(shi)番(fan)禺、南海、增城等县(xian))会盟首领,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挥三元里抗英斗争(zheng)。
何玉成“飞柬(jian)”号召103乡农民、义勇抗英自(zi)卫。其间,他提(ti)出“十家联保”制度,让每块稻田都成为战略据点(dian),互相(xiang)监(jian)督(du)协作,将分散的乡勇编织成严密的情(qing)报网络,因此获六品军功。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何玉成建议官方增强(qiang)设备(bei),协助广州各地新建社学(xue),主(zhu)张社学(xue)在(zai)武(wu)装的同时(shi),以社学(xue)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前沿课堂,这在(zai)以后抗击英军进入(ru)广州城的多次斗争(zheng)中起到了组织人民群众的重大作用。清咸丰末年(1861),何玉成休官回乡,后被乡人推(tui)荐至(zhi)保良(liang)局,保全乡人幸免于难。
南都广州资讯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zhe) 陈卓睿
通讯(xun)员:张楚琪 区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