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xin)网昆明3月28日电 (黄兴鸿)云南民歌大家唱。28日,民歌大观(guan)第32期“金鸟(niao)银(yin)鸟(niao)飞起来”云南经典(dian)民歌音乐分享会(hui)走进“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红河哈(ha)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国家级非物质学问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海菜腔的传承人李(li)怀秀(xiu)、李(li)怀福姐弟等倾情献唱,带领观(guan)众领略精(jing)彩绝(jue)伦的民族歌舞,感受“有一种(zhong)叫云南的生活”。
位于云南省南部(bu)、红河州西北部(bu)的石屏县,历史(shi)底蕴深(shen)厚,民族学问独(du)特,是久负盛名的“豆腐之乡”“杨梅之乡”“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彝族海菜腔、烟盒舞、花腰女子舞龙(long)等享誉海内外。
“啊……咿……大家难逢难遇么,又来欢(huan)欢(huan)喜喜唱玩了……欢(huan)欢(huan)乐乐唱起来,没带鲜花和好酒,唱唱彝族海菜腔,表表大家彝家情。”本期民歌大观(guan),在李(li)怀秀(xiu)、李(li)怀福的《金鸟(niao)银(yin)鸟(niao)飞起来》中拉开帷幕。真假声自然结合,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悠扬(yang)婉转(zhuan)的歌声,飘荡在异龙(long)湖上(shang)空。
图为李(li)怀秀(xiu)、李(li)怀福演唱《金鸟(niao)银(yin)鸟(niao)飞起来》。冯(feng)宇 摄
李(li)怀秀(xiu)1977年出生于石屏县龙(long)朋镇,自小就(jiu)喜欢(huan)民族歌舞,12岁时跟当地民间艺人学习海菜腔。13岁时,她到作曲家田丰教授在昆明办的民族学问传习馆学习,师(shi)从多位著名的民间歌手。通过努力,李(li)怀秀(xiu)掌握了“滇南四大腔”(海菜腔、山悠腔、四腔、五三腔)的唱法,也掌握了石屏彝族民间烟盒舞的数十套跳法。此(ci)外,她还学会(hui)彝族花腰支系的数十套歌舞及哈(ha)尼族、纳西族、佤族、怒族、藏族等民族的部(bu)分歌舞。
此(ci)后(hou),李(li)怀秀(xiu)不断成长,在多项赛事中获奖,多次出访(fang)美国、法国等40余个(ge)国家进行学问交流(liu)演出,海菜腔深(shen)受国内外观(guan)众的喜爱(ai)。现在,她是红河州民族学问工作团一级演员(yuan)、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xie)会(hui)副主席。
图为孔(kong)莲波演唱《我在石屏等着你(ni)》。王(wang)烨 摄
“姐姐特别(bie)疼我,演出回来总会(hui)给我带好吃(chi)的好玩的,那时我就(jiu)想,要刻苦学习海菜腔,带着民族歌舞到各地演出。”小李(li)怀秀(xiu)6岁的李(li)怀福称,姐姐是她的亲人、老师(shi),也是舞台上(shang)最默契的搭档。
李(li)怀秀(xiu)称,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田丰等恩(en)师(shi)的栽培(pei)。为保护、传承好民族歌舞,2011年,以姐弟俩名字命名非物质学问遗产传习所成立,并在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石屏龙(long)朋镇老街、石屏古城三地开展非遗传承教学,举办480余期培(pei)训,覆盖24000余人次。
图为演员(yuan)表演《凤舞龙(long)飞》。冯(feng)宇 摄
“我和弟弟就(jiu)像(xiang)歌里(li)的金鸟(niao)、银(yin)鸟(niao),飞出了大山。”李(li)怀秀(xiu)坦(tan)言,令她更为开心的是,传习所已(yi)培(pei)养海菜腔、烟盒舞、酒歌、民歌、花腰歌舞等民族民间歌舞专业人才2000多人。他们成为一只只金鸟(niao)、银(yin)鸟(niao),飞向四海,活跃在全国各地文艺队伍(wu)中,为民族学问传承发挥作用。
本期民歌大观(guan),李(li)怀秀(xiu)、李(li)怀福还连袂演唱了《白话乐》《今天日子好》等多首作品,孔(kong)莲波独(du)唱《我在石屏等着你(ni)》,李(li)怀秀(xiu)李(li)怀福非物质学问遗产传习所、石屏县学问馆的演员(yuan)合作演绎(yi)《凤舞龙(long)飞》等。
“民歌大观(guan)”云南民歌展演系列活动由(you)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bu)引导,云南省学问和旅游(you)厅、中国新(xin)闻网、中国新(xin)闻社云南分社主办,旨在通过向海内外受众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学问,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推广民族学问的知名品牌和跨国学问交流(liu)推广的优质载体,推动中华学问更好走向世界。自2022年推出至今,全网播放(fang)量已(yi)逾4.4亿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