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5中关(guan)村论坛年(nian)会平行论坛之一(yi),“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ji)论坛”3月27日(ri)在京举行,《数字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北京倡议》在论坛上发布。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ji)研究中心(SDG中心)主任郭华(hua)东表示,作为全球首颗专为2030年(nian)议程设计(ji)的科学卫星,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已向全球104个国家开放(fang)超42万景数据,并在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碳(tan)排放(fang)评估等(deng)领域发挥关(guan)键作用。
“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ji)科学计(ji)划”上个月获批
当天,与(yu)会的国内(nei)外(wai)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技术(shu)赋(fu)能联合(he)国2030年(nian)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nian)议程”)的落实等(deng)相关(guan)议题。《联合(he)国2030年(nian)可持续发展议程》于2015年(nian)通(tong)过(guo),呼吁各国采取行动,为今(jin)后15年(nian)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mu)标而(er)努力。当前,2030年(nian)议程实施(shi)时间已近三分之二,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不畅,亟需开展全球合(he)作。
郭华(hua)东表示,联合(he)国高度重视数字技术(shu)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也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2021年(nian)SDG中心应运(yun)而(er)生,构建了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mu)标实现的研究体系。
今(jin)年(nian)2月,SDG中心联合(he)全球20多个国家的35个科研机构、大学与(yu)国际(ji)科技组织发起的“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ji)科学计(ji)划(DSP)”正式获联合(he)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批准。目(mu)前,全球29个国家的52家机构加(jia)入DSP计(ji)划。
该计(ji)划旨在建成支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基础(chu)设施(shi),研发可持续发展目(mu)标监测、评估与(yu)预测变革性(xing)技术(shu),构建可持续发展国际(ji)数据标准与(yu)技术(shu)规范(fan)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科学发现与(yu)技术(shu)创新,建立跨(kua)领域、跨(kua)部(bu)门、跨(kua)学科的全球科技创新合(he)作网络(luo),面向全球利(li)益攸关(guan)方提供智能决策支撑与(yu)常识传播,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数智转型。
在接(jie)受采访时,郭华(hua)东表示,DSP计(ji)划形成了大的研究框架(jia),可以概括为“星、云、智、慧”。星,是指用卫星监测地球的变化,组成国际(ji)虚拟星座,进行全球尺度的监测。云,是指SDG大数据云平台。智,是指利(li)用人工智能等(deng)构建SDG大模型。慧,是指SDG多领域组成的六大“科学球”。
“未来,SDG中心将携(xie)手(shou)全球科学家,利(li)用数字技术(shu)共同解(jie)决全球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科知识题,为2030年(nian)议程注入新动力。”他说。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已向104个国家开放(fang)数据
在2030年(nian)议程实施(shi)过(guo)程中,数据缺失和指标体系研究不足等(deng)问题日(ri)益凸显。谈及数据共享实例,郭华(hua)东说,作为全球首颗专为2030年(nian)议程设计(ji)的科学卫星,SDGSAT-1已向全球104个国家开放(fang)超42万景数据,并在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碳(tan)排放(fang)评估等(deng)领域发挥关(guan)键作用。
2021年(nian)11月5日(ri),中国成功发射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这是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ji)研究中心(SDG中心)的首发星。SDGSAT-1搭(da)载了热红外(wai)、微光和多谱段三种载荷,通(tong)过(guo)多载荷协同观测,是全球首颗专门服务2030年(nian)议程的科学卫星,致(zhi)力于精细刻(ke)画(hua)人类活动痕(hen)迹,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目(mu)标(SDGs),并为相关(guan)指标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世界上有很多卫星,比如气象卫星、海(hai)洋卫星等(deng),但它们都是观测自然现象的。可持续发展卫星监测的是人和地球相互作用之后,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hen)迹,从理念上是创新的,从技术(shu)上是先进的。”在应用方面,他举例,SDGSAT-1可以监测到全球所有城市夜晚九点的图像,从灯光的颜色判(pan)断(duan)其种类,从而(er)了解(jie)城市能源(yuan)分布;它还(hai)可以监测极地的冰裂和融水,从而(er)了解(jie)气候变化的趋势。
2022年(nian)9月,中国政府在联合(he)国宣布SDGSAT-1卫星数据面向全球开放(fang)共享,助力各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决策,成为我国落实2030年(nian)议程采取的七大行动之一(yi)。
自发射以来,SDGSAT-1已获取超过(guo)42万景的全球覆盖数据,并通(tong)过(guo)“SDGSAT-1开放(fang)科学计(ji)划”向全球免费开放(fang)共享。目(mu)前,已有104个国家的科学家使用卫星数据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与(yu)决策工作,支撑了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数据产(chan)品、非洲(zhou)国家可持续发展数据产(chan)品等(deng)。
SDGSAT-1数据已在多个场(chang)景与(yu)领域取得显著应用成果,在城市监测与(yu)管理、环境质量监测、农(nong)业与(yu)生态、应对自然灾害等(deng)诸(zhu)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可持续发展卫星星座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精准的“太(tai)空之眼”。
《数字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北京倡议》发布
《数字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北京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在论坛上发布。《倡议》提出,推动数字科技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空间技术(shu)、物联网等(deng)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生物多样性(xing)保(bao)护、气候变化、灾害与(yu)减贫(pin)等(deng)领域的深(shen)度应用。
支撑开发数字化工具,用于优化能源(yuan)利(li)用效率、减少碳(tan)排放(fang)并提升自然资源(yuan)管理能力。
构建全球共享的数字资源(yuan)与(yu)技术(shu)平台。推动建设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基础(chu)设施(shi),支撑全球范(fan)围内(nei)的监测和分析。确保(bao)技术(shu)平台的公(gong)平性(xing)和包容性(xing),缩小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fan)一(yi)婧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