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的各家(jia)医院里,陪诊师的身影正越(yue)来越(yue)多见。
今年年初,上海(hai)印发《上海(hai)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fu)务(wu)试点(dian)方案》,宣布包(bao)括杨浦在内的9个区以发展养老服(fu)务(wu)机构和陪诊师队伍(wu)、探(tan)索相关规范(fan)机制为目标(biao),开展助医陪诊服(fu)务(wu)试点(dian)。
在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41.31%的杨浦区,陪诊服(fu)务(wu)更(geng)早地进入了大众视野。一批养老服(fu)务(wu)机构推出(chu)陪诊服(fu)务(wu),一群经过专业培训(xun)的陪诊师“正规军”重装上阵,许多老年人早已“尝鲜”陪诊。
当许多人曾经难以理解的“花钱请人陪同看诊”逐渐走(zou)进日常生活,有90后陪诊师吐露(lu):请人陪诊不该也不再是一件“小众”的事。
“杨浦的陪诊需求体量很大”
1992年出(chu)生的李秀琴是杨浦区第一批持(chi)证上岗的陪诊师之一。
她(ta)大学毕业于护理专业,本(ben)职是杨浦壹家(jia)康养老服(fu)务(wu)中心的一名养老服(fu)务(wu)人员,每当有老人申请家(jia)庭照护床位服(fu)务(wu)时,她(ta)都会(hui)提前上门做风险评估,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同时,她(ta)也负责不定时响应(ying)老人需求,上门进行量血压、测血糖等基础服(fu)务(wu)。
在上门服(fu)务(wu)期(qi)间,她(ta)就(jiu)感(gan)受到了老年人的“看病(bing)难”。“现在很多地方就(jiu)医都要手机上提前挂号,老年人学不会(hui)。就(jiu)算子(zi)女(nu)帮忙挂好了号,他们(men)有的腿脚不便,有的不会(hui)用(yong)打车App,有的进了医院找不到科(ke)室,总之看一次病(bing)很费劲,老人自己心理压力也大。”
而在养老大区杨浦,独居(ju)老人、纯老家(jia)庭的基数又很大。李秀琴说,她(ta)平均一天(tian)入3户开展家(jia)庭照护床位的评估和基础服(fu)务(wu),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独居(ju)老人和纯老家(jia)庭,独立出(chu)门就(jiu)诊的能力较弱,子(zi)女(nu)远在外区,甚至(zhi)异国。
去年秋(qiu)天(tian),听说杨浦区开办了养老服(fu)务(wu)陪诊师培训(xun)班,她(ta)毫(hao)不犹豫地报了名。与她(ta)一起报名的还(hai)有近(jin)10名同事,有社区养老顾问,也有护理员、家(jia)庭照护床位服(fu)务(wu)人员等。“陪诊是大势所趋,因(yin)为老年人真真切切需要它。这(zhe)不应(ying)该、也不是一件‘小众’的事。尤其杨浦的陪诊需求体量很大,这(zhe)个市场在未来会(hui)不断扩大的。”
为盲人阿姨(yi)照亮就(jiu)医路
考取“上海(hai)养老服(fu)务(wu)照护陪诊师”证书后,李秀琴开始接单,在保障本(ben)职工作的同时开展陪诊服(fu)务(wu)。让她(ta)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陪诊对象,是去年的一位盲人阿婆,谷阿姨(yi)。72岁的谷阿姨(yi)家(jia)住长海(hai)路街道,双目失明(ming)。机缘巧合之下,她(ta)听说了陪诊服(fu)务(wu),线下找到长期(qi)对接的社区养老顾问下了单。
“阿姨(yi)脾胃不好,每2个月要跑一趟上海(hai)市中医医院开药调理。医院在静安区,她(ta)家(jia)在杨浦区,坐地铁要四五十分(fen)钟(zhong)。她(ta)说每次去看病(bing)不好意思麻烦社区,都是靠好心人帮助一路过去的,遇到红绿灯,她(ta)也要问身边(bian)的路人‘现在是什么灯?’很辛苦。”李秀琴回忆道,“这(zhe)也是她(ta)为什么选择了陪诊。”
为了让谷阿姨(yi)踏实地看一次病(bing),李秀琴提前对接、评估,查询好地铁路线、医院门诊科(ke)室所在楼(lou)层(ceng),准时来到谷阿姨(yi)家(jia)中接她(ta)出(chu)门。一路上,她(ta)搀(chan)扶着老人走(zou)路,说说笑笑间,看病(bing)不再是个难题。
“也许有人会(hui)觉得,陪诊是一件没必要的事。其实在大家(men)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像谷阿姨(yi)这(zhe)样的老年人,好一点(dian)的情况是有老伴(ban)儿陪同就(jiu)医,坏一点(dian)的情况是真的只能一个人。有陪诊师在身边(bian)的那种踏实感(gan),对他们(men)来说真的不一样。”李秀琴说。
从“踏出(chu)家(jia)门”到“回到家(jia)里”的暖心陪伴(ban)
在陪诊服(fu)务(wu)刚火起来时,不少(shao)人有疑问:不就(jiu)是陪老人看个病(bing),能有多难?
其实陪诊服(fu)务(wu)的门道很深。
杨浦的另一名持(chi)证陪诊师陈斌先容过一次陪诊的全流程——通常来说,陪诊师的工作从老人提出(chu)意向时就(jiu)开始了。整个服(fu)务(wu)过程分(fen)为诊前、诊中、诊后。
诊前,陪诊师接单后,需要及时与老人或老人家(jia)属取得联(lian)系,确认老人的身体情况、就(jiu)医原因(yin)、意向医院、陪诊时间等具体信息,碰上有条件的老人或家(jia)属还(hai)需要线上建群聊,形成多方联(lian)动沟通。此外,陪诊师还(hai)要事先确认好从老人家(jia)到医院的路线和医院科(ke)室、医生基本(ben)信息,确保后续不忙乱。
诊中,陪诊当日,陪诊师一般要根据约定,前往老人家(jia)中接老人前往医院,代理完成挂号、看诊、付(fu)费、取药等一系列操作。期(qi)间,老人可能表述不清自己的病(bing)症,可能记不得所需药品,也可能突发身体不适,都需要陪诊师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因(yin)此,陪诊师需要对医疗护理常识有广泛(fan)了解,能够细致掌握老人身体情况的同时,临场应(ying)对各种突发情况。
诊后,陪诊师要将老人送回家(jia)中,随(sui)后把当日陪诊所收取的所有老人文件一一清点(dian),并(bing)当面归还(hai)给老人,如(ru)病(bing)历本(ben)、医保卡、钱包(bao)等。值得一提的是,陪诊过程中难免发生金钱往来。要付(fu)费时,陪诊师通常会(hui)先行垫付(fu),最后再出(chu)具相关凭证,与老人结清。
为了提升陪诊能力,陈斌会(hui)定期(qi)学习医疗常识。她(ta)曾在朋友圈分(fen)享自己的学习日常,笔(bi)记本(ben)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专业术语:单核细胞绝对值、心肌血液供耗(hao)量肌酐(gan)……她(ta)还(hai)会(hui)自己总结陪诊配(pei)药的心得,对老人常用(yong)的心脏病(bing)药、高血压药、糖尿病(bing)药等的药名、剂量、药量等都烂熟(shu)于心。
陪诊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单次时长2小时起步,期(qi)间涉及搀(chan)扶老人、架抬(tai)轮椅、医院跑腿等服(fu)务(wu)内容,一次下来,即使(shi)在秋(qiu)冬季节也常忙得陪诊师们(men)满头大汗。
资料图
大多数陪诊师还(hai)有个随(sui)身必备的“百宝袋”,里头装满纸巾、血压仪、糖果、口罩、水(shui)、纸杯等。“如(ru)果老人出(chu)门后临时要用(yong)卫生间,那要用(yong)到纸巾;血压仪是为了每次给他们(men)测一测血压再出(chu)门;糖果是备着以防老人低血糖;口罩是要帮他们(men)戴上,以免传染流感(gan)……”陈斌如(ru)数家(jia)珍(zhen)。
从“踏出(chu)家(jia)门”到“回到家(jia)里”,一次陪诊的过程并(bing)非想(xiang)象中那么简单。也正因(yin)此,杨浦正在探(tan)索规范(fan)化的陪诊服(fu)务(wu)体系,培育并(bing)引导专业化团队“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培育“正规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上海(hai)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fu)务(wu)试点(dian)方案》将陪诊师定义为:经过一定市场的培训(xun),运用(yong)基本(ben)健(jian)康卫生和护理常识等相关技能,陪同并(bing)协助老年患者接受医疗诊治的人员。
那么,如(ru)何培育出(chu)一批符合从业要求,更(geng)符合市场需求的陪诊师?杨浦已经开始行动。
资料图
去年9月,杨浦率先出(chu)台全市首个聚焦陪诊工作的正式(shi)政策文件——《杨浦区民政局关于印发<<>关于加(jia)快培育杨浦区陪诊师队伍(wu)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全市具有破(po)冰效应(ying)。去年10月,杨浦区启动第一期(qi)养老服(fu)务(wu)陪诊师培训(xun)班,吸引12个街道灵活就(jiu)业人员、67家(jia)养老服(fu)务(wu)机构护理员及为老服(fu)务(wu)企(qi)业从业人员130余人参加(jia)。今年3月,杨浦区第二期(qi)培训(xun)班又将启动,导入医疗常识、技术应(ying)用(yong)、陪诊案例学习等课程内容,鼓励更(geng)多人才投身陪诊行业。
一期(qi)的培训(xun)费用(yong)为1500元,加(jia)之考核费用(yong)290元,通过考核后,学员将获得上海(hai)市养老服(fu)务(wu)和老龄产业协会(hui)、上海(hai)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联(lian)合颁发的“上海(hai)养老服(fu)务(wu)照护陪诊师”证书。杨浦区民政局还(hai)会(hui)对获得证书的学员发放(fang)一次性考证补贴500元/人,对于获得证书起1年内持(chi)续在杨浦从事陪诊师工作的学员发放(fang)执业补贴500元/人。
培育出(chu)来的陪诊师,又将何去何从?为了实现专业人才与需求市场的匹配(pei),杨浦区与“国融(rong)乐养陪诊平台”合作,进行人才的“定向输送”,去年通过培训(xun)班考取证书的陪诊师基本(ben)都入驻了“国融(rong)乐养陪诊平台”微信小程序,老年人可以随(sui)时通过手机端找到他们(men)并(bing)下单。
据先容,杨浦区民政局还(hai)定期(qi)与“国融(rong)乐养陪诊平台”工作人员开“碰头交(jiao)流会(hui)”,沟通优化细节,监管陪诊质量,做到对陪诊师陪诊服(fu)务(wu)的品质把关。
请人陪诊不再是一件“小众”的事。当前,杨浦正在以打造‘幸福(fu)养老’服(fu)务(wu)品牌(pai)为目标(biao),陪诊服(fu)务(wu)也是养老服(fu)务(wu)的重要一环。未来,这(zhe)里将继续全力支撑(chi)提升陪诊师服(fu)务(wu)水(shui)平,全心全意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gan)、幸福(fu)感(gan)。
来源:上海(hai)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