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保护区的野牦(mao)牛。
本报(bao)记(ji)者(zhe)??贺 勇摄
巡护队员正在给藏羚羊喂食。
本报(bao)记(ji)者(zhe)??乔 栋(dong)摄
可可西里保护区的藏野驴。
本报(bao)记(ji)者(zhe)??贺 勇摄
核心阅读(du)
可可西里,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平均海拔(ba)在4500米以上,极寒、缺氧、广袤的无(wu)人区孕育着独特的生命奇迹。近些年,可可西里管护基础设(she)施(shi)、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巡山队员的足迹与数字“天眼”交织,守护着这片高(gao)原净(jing)土。
已是4月,位于青海省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保护区依旧冰天雪地。
可可西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这里平均海拔(ba)4500米以上,生活着藏羚羊、野牦(mao)牛等稀有野生动物。
日前(qian),记(ji)者(zhe)一行跟随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管理处的巡山队员一起,深入(ru)可可西里腹地,感受这里的新变化。
“白天能给家里人打视频电话,很知足”
进入(ru)可可西里当(dang)天,天气(qi)极好。
许是海拔(ba)高(gao)的原因,云朵行走得极快,似乎挂在肩上。
“天黑前(qian)必须赶到卓乃湖,太阳一落山,大家只(zhi)能在车里过夜了。”此次带队的“队长”,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管理处生态环境科科长拉龙才仁。
从109国道往西拐,便踏上了前(qian)往卓乃湖的路。砂石土路将人随时“弹射”,提示大家正在进入(ru)“生命禁区”。一路上,成群结(jie)队的藏野驴、野牦(mao)牛、藏羚羊在两(liang)边出没。
地处国家公园核心区,可可西里的路被有意识地保持(chi)原貌,但其(qi)他方面的基础设(she)施(shi)有了新的变化。
一路上,道路一侧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规律摆放着的“招鹰架”和“无(wu)人监测站”。前(qian)者(zhe)是为了丰富生物多样性(xing),让高(gao)原鹰隼有落足歇脚的地方;后者(zhe)则是为了监测高(gao)原气(qi)候和土壤变化,为科学研究(jiu)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提供支(zhi)持(chi)。
车辆保持(chi)在20公里/小时左右行进。很快,拉龙才仁口中的“一道河”到了。这是一座简易人工桥,一米宽的桥面,下方结(jie)构由直径为一米左右的钢圈(quan)组合(he)而(er)成。“别小看这座桥,没有它,夏天进山至少多花半天时间。到时候河水能有一米多深,经常灌进驾驶(shi)室(shi),全靠队员推着车过河。”拉龙才仁说。
新设(she)施(shi)的加入(ru),是国家公园制(zhi)度体系“四(si)梁八(ba)柱”搭建(jian)后,对“空天地”全要素本底(di)调查和保护不断深入(ru)的体现(xian)。
国家公园成立后,巡护队员设(she)备有了较大升(sheng)级:以前(qian)的皮卡(ka)车,现(xian)在都升(sheng)级成四(si)驱(qu)性(xing)能较强的越野车;以前(qian)巡山一次半个月左右,现(xian)在可以用(yong)卫星电话报(bao)平安。
天黑前(qian),海拔(ba)4800多米的卓乃湖保护站终于到了。车辆鱼贯而(er)入(ru),将原本不大的保护站院子塞得满满当(dang)当(dang)。
保护站硬件设(she)施(shi)也全新升(sheng)级。“以前(qian)是住‘马脊梁’帐篷,现(xian)在不怕挨饿受冻了。”摸着黑,卓乃湖保护站原副站长郭雪虎等人先将“保命”的煤炉点燃(ran)。
最让人意外(wai)的,竟是这方圆百(bai)公里无(wu)人烟的地区,手机竟有了信号。“去年才铺设(she)的,靠光伏板支(zhi)撑,白天能给家里人打视频电话,很知足。”郭雪虎说。
“生态变化对藏羚羊迁(qian)徙路线的影响,正是大家的重要课题”
第二(er)天早上8点多,四(si)周一片雾。郭雪虎皱了皱眉,“去太阳湖的路本就难走,雾一起,怕是要下雪了。”
天公不作美,翻过几个山头,路愈发(fa)难走,前(qian)方一片白茫茫,车辙(zhe)都难寻。
到科考湖附近,同(tong)行的皮卡(ka)车又(you)在颠簸中磕掉了前(qian)保险(xian)杠。“这种天气(qi)和路况,到了太阳湖也晚上10点多了。”考虑到太阳湖无(wu)人管护站晚上不具(ju)备居住条(tiao)件,大家打算放弃原计(ji)划,返回卓乃湖。
回去的路上,记(ji)者(zhe)与郭雪虎同(tong)车,也有机会深入(ru)了解(jie)这位个子不高(gao)的藏族汉子。
今年48岁的他,在卓乃湖保护站工作了13个年头,两(liang)年前(qian)才调往库南保护站任副站长。库南保护站是可可西里6个有人值守的保护站之一,在不冻泉往西70公里处。虽然同(tong)样地处偏远,但“比起卓乃湖还是好不少”,郭雪虎说。
目前(qian),库南保护站有7个生态巡护员,两(liang)人一组、半个月巡护一次。此外(wai),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后,库南保护站还承担起科考保障的职能。去年,郭雪虎就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gao)原生物研究(jiu)所专家一起,用(yong)了半个月追随藏羚羊的迁(qian)徙路线。
“大家负责线路指引,专家收(shou)集羊粪和土壤标本。”时间久了,郭雪虎也明(ming)白了其(qi)中门(men)道:“夏天,卓乃湖就是‘大产房’,近3万只(zhi)藏羚羊从库南保护站进入(ru)卓乃湖区域生产。它们不约而(er)同(tong)选择的这条(tiao)迁(qian)徙路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是否无(wu)形中影响着藏羚羊迁(qian)徙?”
郭雪虎的猜测,得到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与高(gao)原农牧业(ye)国家重点实验室(shi)负责人赵新全的认可。目前(qian),三江源国家公园已编制(zhi)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jian)设(she)方案》,加快推进雪豹、藏羚羊等旗舰物种监测试点项目建(jian)设(she),“国家公园对三江源区域本底(di)调查正逐步(bu)推进,生态变化对藏羚羊迁(qian)徙路线的影响,正是大家的重要课题。”赵新全说。
返回卓乃湖保护站时,太阳即将落山。雪雾里的卓乃湖湖面依旧冰封(feng),却丝毫不影响其(qi)在天地间独处的壮阔(kuo)。
第二(er)夜,缺氧带来的不适(shi)感明(ming)显增强。扒掉睡(shui)袋冷(leng),套上又(you)憋气(qi)。氧气(qi)瓶发(fa)出的嗞嗞声此起彼伏,众人难以入(ru)睡(shui)。记(ji)者(zhe)站起来想去院内,路过院边的通铺房,拉龙才仁和郭雪虎也没睡(shui)着。拉龙才仁说:“我太理解(jie)你了。不用(yong)说你们,大家常年进山的人,来了这一样睡(shui)不着。”
午夜的可可西里异常宁静。平时沉默的郭雪虎打开话匣子:“都知道近几年青藏高(gao)原暖湿化,可可西里降雨和水涵养量增加,但卓乃湖是个‘特例(li)’。雨水和融水过多,卓乃湖的水冲开坝(ba)堰后流到下游,湖区面积萎缩、湖底(di)泥(ni)沙(sha)裸露,影响藏羚羊迁(qian)徙和产仔。”他们及时将这一问题上报(bao),三江源国家公园采取(qu)了下游引水到楚(chu)玛尔河的处理措施(shi)。
近些年,可可西里地区的生态环境持(chi)续向好。数据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ming)显增多,藏羚羊由保护初期不足2万只(zhi)恢复到7万多只(zhi),由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频频亮相。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后,巡护员职责更具(ju)体,郭雪虎说:“以前(qian)重点是防盗采盗猎,现(xian)在增加了生态指标观察、生态科普等职能。”
“大家熟悉可可西里,愿意向大家先容可可西里”
第三天,卓乃湖周边一扫前(qian)一日的雾气(qi),但凛(lin)冽的大风刮得人站不住脚。
下午3点多,车辆进入(ru)索南达杰(jie)保护站。作为可可西里的“东大门(men)”和“窗口”,每年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zhe)到此访问。
去年,索南达杰(jie)保护站新增了展览馆,300多平方米的展区按照“高(gao)原净(jing)土”“动物天堂”等板块,将可可西里的自然地理、生态位置、体制(zhi)变革等方面的情况向来访者(zhe)展示。索南达杰(jie)保护站队员巴义尔坦(tan)言:“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讲解(jie)员,大家熟悉可可西里,愿意向大家先容可可西里。”
索南达杰(jie)保护站往后走,是一大片有围栏(lan)的草场(chang)。巴义尔模仿藏羚羊发(fa)出口哨声,没多会儿,远处的小山坡(po)露出几个脑袋。看到是巴义尔过来,几个小家伙跑了过来,巴义尔拿出奶瓶,一手揽着小藏羚羊,亲切地摸摸小羊的脑袋。“这都是大家去年救助(zhu)的小藏羚羊,在这喂养一年恢复野性(xing)后,再放归(gui)自然。猎隼等鸟类也是大家的救助(zhu)对象。”巴义尔说。
如(ru)今,索南达杰(jie)保护站多了“科技范儿”。保护站旁矗立着一座20多米高(gao)的巨(ju)大“探头”。“这是在索南达杰(jie)保护站铺设(she)的监测点,视频信号能及时传回管理处,为大家执法提供很多便利。”巴义尔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sun)立军表(biao)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监管、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巡护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zhi)撑和安全高(gao)效的技术保障。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建(jian)昱先容:“目前(qian)大家的生态之窗在青海大地铺设(she)了70多处观测点位,这个数量还将进一步(bu)增加。”
可可西里天气(qi)多变。夜晚的索南达杰(jie)保护站突降大雪,虽然硬件设(she)施(shi)提升(sheng),但4500多米的海拔(ba)仍让人辗转难眠。半睡(shui)半醒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正对着窗户的方向红日初升(sheng),天地间瞬时霞光满照,将一夜的雾气(qi)驱(qu)散。
接过巴义尔端(duan)来的洗脸(lian)水,突然想起了他念(nian)叨的一句话:“大家给不了家人浪漫,但在可可西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浪漫。”
也许,这种浪漫存在于奔走风尘的苦寒中,也存在于霞光遍(bian)野、天地空旷的寂寥中。可能,那是一种独属于可可西里人的浪漫。
《 人民日报(bao) 》( 2025年04月08日 14 版)
责编:李磊(lei)、王瑞景(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