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bian)者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zao)有“青年”立上头。近年来(lai),湖南全方(fang)位培养引进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奋力打造青年科技湘军。红网时刻资讯联合(he)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hui)推出《“小荷”才露》系列报道,聚焦2024年湖南省“小荷”科技人才获选(xuan)者,支(zhi)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da)梁”“当主角”。逐梦者,正青春。
建筑工地(di)上的(de)“Z世代”掀起科技变革的(de)新风。
红网时刻资讯记者 谭苏昕(cuan) 长沙报道
代码、程序、图纸,看似(si)单(dan)调枯燥,但周普却专注(zhu)热爱。他一直探索(suo),如何巧用数字与科技,在基建一线打造“智(zhi)慧工地(di)”?
回(hui)顾过去一年难忘的(de)瞬间,周普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座座陡峭的(de)山、一条条泥泞的(de)路、一个个天蒙蒙亮的(de)清晨。
累不累?答案(an)是肯定的(de),但他还是乐此不疲。而入选(xuan)2024年湖南省“小荷”科技人才专项的(de)惊喜时刻,愈加清晰。
“越先(xian)进的(de)技术,越要在实践(jian)中发挥积(ji)极作用、实现价值。”周普希翼,将信(xin)息化手(shou)段与施工生(sheng)产紧密结(jie)合(he),寻找系统(tong)提升效(xiao)率的(de)方(fang)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luo)地(di),进一步优(you)化施工流程,不断提高(gao)工程整体竞争力。
在湖南,建筑工地(di)上的(de)“Z世代”掀起科技变革的(de)新风。
周普参建的(de)河南国道310项目。
山区蹚出施工新路子
“在北(bei)方(fang)冬季零下十几(ji)度的(de)工地(di),我和工人们一起完成特大(da)桥(qiao)的(de)桩基施工。”一阵阵凛冽的(de)寒风吹过,周普意识到,土木行业(ye)需要更先(xian)进的(de)技术,在艰苦环境中减少工人的(de)体力劳(lao)动。
2017年,刚从湖南科技大(da)学毕业(ye)的(de)周普入职中建五局河南国道310项目,在一线当施工员(yuan)。这是河南“十三五”期间最大(da)的(de)干线公路工程,项目全线17公里(li),包含高(gao)墩连续刚构桥(qiao)和局首条湿陷性黄土隧道。
这里(li)地(di)处黄土塬,沟(gou)壑纵横,地(di)形地(di)貌复(fu)杂,跨(kua)越八个V字形深沟(gou),最大(da)的(de)沟(gou)深近100米,坡度成90°。
为完成复(fu)测工作,大(da)伙每天在山里(li)穿行20公里(li),扛(kang)着沉重的(de)测量设备,肩(jian)膀勒出红印,脚底磨(mo)出厚厚的(de)茧。
周普意识到,土木行业(ye)需要更先(xian)进的(de)技术。
项目刚好有一台无(wu)人机。团队发现,无(wu)人机的(de)倾斜(xie)摄影技术能通过多角度的(de)照片获取(qu)三维地(di)形坐标。在复(fu)杂的(de)山区地(di)形中,这种高(gao)效(xiao)而精准的(de)测量手(shou)段无(wu)疑是一种颠覆。
无(wu)人机测量技术的(de)成功应用,让周普对BIM(建筑信(xin)息模型)技术产生(sheng)了浓(nong)厚兴趣。
比如,优(you)化预制梁场的(de)空间布局,他利用无(wu)人机采集的(de)高(gao)精度测量数据进行BIM建模,通过BIM的(de)三维可视化功能,反复(fu)推演多种布置方(fang)案(an),以(yi)确(que)定最佳(jia)的(de)布局。
在项目地(di)形复(fu)杂、纵坡达(da)到4%的(de)区域内,周普优(you)化了“双坡布置”设计方(fang)案(an),通过调整梁场坡度,减少了13万方(fang)的(de)土方(fang)量,既有效(xiao)节省了成本,还能保护周围环境。
周普入选(xuan)2024年湖南省“小荷”科技人才专项。
基建背后有了数字员(yuan)工
“我原本的(de)职业(ye)规(gui)划与信(xin)息化一点(dian)不沾边。但是,在一线工作的(de)实践(jian)中、在多岗位的(de)历练中,我看到了信(xin)息技术在助力企业(ye)获得新的(de)利润增长点(dian)方(fang)面的(de)巨大(da)优(you)势,由此对BIM探索(suo)萌发出了浓(nong)厚兴趣。”
2021年,周普通过竞聘到土木企业信(xin)息管理部,开(kai)始思考企业(ye)信(xin)息化建设成果如何向实效(xiao)转化,并加入了罗桂军劳(lao)模创(chuang)新工作室,担任信(xin)息化创(chuang)新小组组长。
他参与开(kai)发局首个RPA技术应用——数字员(yuan)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完成重复(fu)性任务、整理和分析,降低(di)人工操作带来(lai)的(de)潜在错误,提升信(xin)息精准性,数字员(yuan)工全年累计完成6254条单(dan)据录入。
在混凝土检测领域,周普引入智(zhi)能实测实量设备,实现了数据的(de)自动采集和实时上传,通过数据驱动的(de)智(zhi)能监测,现场人员(yuan)能够迅速获得检测数据,数字化手(shou)段的(de)引入有效(xiao)减少了人工误差,使得施工质量更有保障(zhang)。
预制梁场BIM模型。
周普回(hui)忆,有一次(ci)通知急需隧道原地(di)面断面图,十米一张(zhang)。若(ruo)采用传统(tong)方(fang)法,根据测量数据一个个断面绘(hui)制肯定来(lai)不及。怎么办?
“经商讨(tao)后,大家利用App制图的(de)优(you)势,通过App导入测量数据快速生(sheng)成CAD图纸,高(gao)效(xiao)完成了70多个断面图。”
几(ji)年来(lai),周普潜心钻研,获全球(qiu)工程建设业(ye)卓越BIM大(da)赛“最佳(jia)应用实践(jian)奖”,中建五局“优(you)秀员(yuan)工”“青年岗位能手(shou)”。
不过,他最引以(yi)为傲的(de),不是取(qu)得了多少成就,而是能将一个个技术方(fang)案(an)真正落(luo)地(di),产生(sheng)实际效(xiao)果,看到项目因科技而进步的(de)那一刻。
“智(zhi)能建造成为了新的(de)突破口(kou),发展前(qian)景(jing)广阔(kuo)。”未来(lai),他想(xiang)聚焦智(zhi)能质控设备和AI数据分析的(de)结(jie)合(he)应用,帮助更多的(de)传统(tong)工人及行业(ye)新人学习智(zhi)能建造新技术,为建筑工程的(de)信(xin)息化转型探索(suo)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