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国首辆电动汽车“远望号”诞(dan)生;13年前,新能源汽车年产首次破万辆;如(ru)今,年产突破千(qian)万辆,我国成为世界(jie)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
时间坐(zuo)标轴连接起“首个”与“之(zhi)最”,就是(shi)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由弱(ruo)到强的发展史。“首个”具有开创性,“之(zhi)最”体现高水平。由此观之(zhi),推动创新发展,就是(shi)让更(geng)多“首个”横空出世,进而茁壮成长,直至登顶“之(zhi)最”的过程。
万事开头难。催生“首个”,政策要有前瞻性、超前性。创新常常是(shi)挺进“无人区”,意味着(zhe)前途未卜、风险重(zhong)重(zhong)。政府要当好“助产士”的角色,建好科创的“苗圃”,提(ti)供产业、企业“迈出第一步”的“第一推动力”。培厚创新土壤,营造(zao)良好环境,才能让“点子”变成“金子”,让产品形成产业,让试点全面(mian)铺开。
创新是(shi)场“竞逐(zhu)跑”。如(ru)果说“首个”是(shi)“从0到1”,“之(zhi)最”就是(shi)“从1到N”。打造(zao)“之(zhi)最”,政策要有系统性、连续性。30年磨一剑筑梦中国空间站,3000家单(dan)位协同攻(gong)关推动探月工程,三代人接力让库(ku)布其“绿进沙退”,成就“中国之(zhi)最”的密(mi)码,正在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zhe)一棒跑。看准了就抓紧干,干起来就别乱改,善始善终才可能善作善成。
向(xiang)历(li)史纵深处看,大家之(zhi)所以能不断打破“见顶论”“停滞论”,打开事业新天地,开辟发展新境界(jie),就在于大家能持(chi)续除旧布新,催生一个个“首个”;就在于大家能聚(ju)沙成塔(ta),不断产生一个个“之(zhi)最”。
新疆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养殖三文鱼,其间技术不断迭代,如(ru)今有望成为全国最大三文鱼养殖省份,书(shu)写“内陆腹地成为鱼米之(zhi)乡”的动人故事;钢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山东日照钢铁这家民营企业,独辟蹊径从生产“大路货”转为研制“精品钢”,成为世界(jie)规模最大的高质量超薄带钢生产基地,为“传统产业向(xiang)新而行”写下注脚。
保持(chi)锐(rui)意进取(qu),于无路处闯新路,于平地上起高楼,大家的发展将持(chi)续向(xiang)上向(xiang)前,永无止境。
茂密(mi)森林(lin)中,巨树拔地参天,林(lin)木竞相生长,林(lin)下气象万千(qian),形成一片共生共荣的和谐(xie)生态。同样,“首个”与“之(zhi)最”持(chi)续涌现,离不开良好生态——对创新的鼓励,对失败的包容,对企业的关心(xin),对人才的奖掖。多一些阳光雨露,少一些适得其反,多一些培土施肥,少一些急于求成,才会有万木竞秀,才会不断给人惊喜、创造(zao)奇迹。
从首次月背采样返回、首款干细胞治疗药(yao)品上市的科技突破,到高铁首次全产业链“出海”、首个具身(shen)智(zhi)能创新产业园揭(jie)牌中的产业变革;从培育量子科技、具身(shen)智(zhi)能等未来产业,到发展新品首发、区域首店(dian)等首发经济……神州大地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持(chi)续为中国发展开辟新赛道、拓展新空间。不断激发创新创造(zao)活力,大家就能把主(zhu)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90年前,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深情瞩望:“到那时,到处都是(shi)活跃跃的创造(zao),到处都是(shi)日新月异的进步”。先辈的理想,大家已经实现,大家仍(reng)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