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戏剧(ju)家吴祖(zu)光(guang)以(yi)《风雪夜归人》点醒戏梦人生(sheng),北京(jing)人艺曾于上世纪50年代将此剧(ju)搬(ban)上舞台,时隔半个多世纪后,人艺“经典(dian)保留剧(ju)目恢复计划”的开(kai)篇之作,便锁定了这部极具中国美学基因的作品。3月25日,艺术引导冯远征携导演闫锐、一众主创,以(yi)及刘恒、陆璐、李洪涛、梁(liang)国栋、刘宸、梁(liang)丹妮、李劲峰、李金涛等全体演员齐齐亮相(xiang)。据悉,这出北京(jing)人艺今年首部新排大戏将于4月25日登台首都剧(ju)场。
“虽是经典(dian)保留剧(ju)目,但《风雪夜归人》是用当代视角的新排”,北京(jing)人艺院(yuan)长冯远征这样定义此次创作,“而经典(dian)恢复计划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原汁原味地复刻,代表作品则是今年下(xia)半年即将登台的《骆驼祥子》,就如同《茶馆》《哗变》,成为博物馆戏剧(ju)。”从首都剧(ju)场前(qian)厅摆放的《风雪夜归人》人物造型易(yi)拉宝(bao)便可窥见全剧(ju)颇有中国昆曲(qu)美学意蕴,虽然仅仅是角色(se)概念造型,但却可以(yi)想见舞台样式的浪漫唯(wei)美。
魏(wei)莲生(sheng) 从昆曲(qu)舞台走来
此次经过人艺精挑细选的演员,是名副其实的老带新阵容,既有李洪涛、梁(liang)丹妮两位实力(li)派(pai)“老将”,也有陆璐、梁(liang)国栋等人艺舞台新星,更有首次受邀参演人艺剧(ju)目的北方昆曲(qu)剧(ju)院(yuan)的刘恒。武生(sheng)出身的他此次将作为“外援”出演剧(ju)中旦角名伶魏(wei)莲生(sheng),与人艺青年演员陆璐饰演的玉春,共演一出凄美的浪漫曲(qu)。如果说重排《风雪夜归人》是冯远征心头一直萦绕的夙愿,那(na)么在相(xiang)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寻找“魏(wei)莲生(sheng)”,一个机缘巧合(he)的机会,冯远征在看到刘恒的一霎那(na),便脱口而出“魏(wei)莲生(sheng)”。即便他没有话剧(ju)演出经历,冯远征仍旧(jiu)认为,第一眼那(na)便是自己心中魏(wei)莲生(sheng)的样子。
从昆曲(qu)舞台上的武生(sheng)到话剧(ju)舞台上的男旦,初次体验话剧(ju),刘恒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打破习惯的程式化表演,虽是男旦,但刘恒对角色(se)的设计则是偏(pian)小生(sheng)和书生(sheng),“导演一直在细抠(kou)我(wo)的台词,戏曲(qu)的独白是带韵味的,而话剧(ju)则需(xu)要更生(sheng)活化。”在玉春的饰演者陆璐眼中,剧(ju)中魏(wei)莲生(sheng)和玉春的爱情就像蜉蝣(you)一样,“哪怕在阴沟(gou)里生(sheng)、水洼里长,终有一天会飞到天上完(wan)成华丽锐变,即便这种幸福只有一天,也抵得(de)上一辈子。”剧(ju)中她的表演更是借鉴了很多戏曲(qu)元素,“看了昆曲(qu),我(wo)发现中国传统戏曲(qu)对感情戏的呈现是非常独特的,那(na)种细微的肢体和眼神设计,心、眼、手、身段都有戏,方方面面都在展现人物的内心,无论娇羞还是大胆都在这些细微的处理中。”
主心骨 “回家”重新诠释角色(se)
“北京(jing)人艺对于人才(cai)是开(kai)放的态度,希翼(wang)邀请优秀的、合(he)适的演员来合(he)作,同时让剧(ju)院(yuan)优秀的青年演员通过作品走到舞台当中。”冯远征表示,濮存昕(cuan)刚刚为人艺青年演员所(suo)做的古诗词训练(lian),也对他们(men)此次塑造角色(se)有着很大帮助。
而与青年演员一道接近角色(se)的两位老演员李洪涛和梁(liang)丹妮,无疑是剧(ju)中的主心骨。重回人艺舞台的李洪涛称(cheng)自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次回归舞台是希翼(wang)把自己表演的功夫再深(shen)凿一下(xia)。“苏弘基这个角色(se)冷淡又(you)柔情,是一个复杂好看的角色(se)。而自己也希翼(wang)角色(se)的棱角能够更清晰,在自己的创作接近完(wan)成的时候再去(qu)借鉴老版的表演,看看如何表达会更准确。”梁(liang)丹妮12年前(qian)就曾在国家大剧(ju)院(yuan)版《风雪夜归人》中饰演过马(ma)大婶,而这一次,她表示全剧(ju)从唯(wei)美的角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就是重新诠释了一下(xia),为了节奏更紧(jin)凑,时长也会压(ya)缩,色(se)彩非常浓烈。”
诗境美 人是鲜活的生(sheng)活是光(guang)明的
擅(shan)长驾驭中国传统题材的青年导演闫锐对于这部吴祖(zu)光(guang)的经典(dian)剧(ju)作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说:“剧(ju)中不仅仅有凄美的爱情,还有命(ming)运的齿轮和对自由尊严与生(sheng)命(ming)的向(xiang)往。这次我(wo)们(men)希翼(wang)能够让过去(qu)的文本与当下(xia)的观众产生(sheng)连(lian)接,年轻人如何摆脱世俗(su)的枷锁,感知生(sheng)命(ming),在自由的天地里呼吸,不是以(yi)工具人的存在而是以(yi)人的生(sheng)命(ming)来和这个世界接触。舞台上那(na)些有生(sheng)命(ming)的、鲜活的人物形象,要让观众相(xiang)信并且走进他们(men)的内心。”
诗境美的表达将是全剧(ju)的一大看点,“我(wo)们(men)希翼(wang)借鉴传统戏曲(qu)的概念,用写意、简(jian)洁、凝练(lian)的舞台表达,用现代感的光(guang)影,构建(jian)起整个戏剧(ju)的想象空间,来呈现戏韵美、诗意美。虽是凄美爱情,但传递给观众的是:生(sheng)活是光(guang)明的有希翼(wang)的,爱情是有结果的,全剧(ju)结尾(wei)通过戏曲(qu)和戏剧(ju)舞蹈化的呈现,两个自由的灵魂重新相(xiang)知相(xiang)恋。”
文/北京(jing)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jing)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