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suo)呐(na)一响,燃爆全场!
唢(suo)呐(na),作为世界双簧木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历经几千(qian)年发展,凭(ping)借(jie)其极具穿透(tou)力的音色与丰富表现力,成为当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管乐之一。
风从东方来(lai),吹响巴黎城。2月(yue)6日(ri),在联(lian)合国教科文(wen)组织总(zong)部举行(xing)的“大家的春节”庆祝活动上,“90后”女孩(hai)、中国首位唢(suo)呐(na)博士刘雯雯以(yi)一曲《百鸟朝凤》再次惊艳四座,用(yong)灵动的百鸟鸣啼传递(di)了(le)首个“非遗版(ban)”春节的祝福,也让唢(suo)呐(na)蕴藏的东方美学惊艳了(le)世界舞台(tai)。
这不是刘雯雯第一次带着唢(suo)呐(na)在国际舞台(tai)“炸场”了(le)。
一个月(yue)以(yi)前,刘雯雯还带着唢(suo)呐(na)走(zou)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为观众展现了(le)《百鸟朝凤》《好汉歌》等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澎湃声(sheng)量。她的演奏张力十(shi)足,时而婉转时而高亢(kang),尤(you)其长达近一分钟的不换气吹奏,仿(fang)佛气吞山河,而惊人(ren)的肺活量和灵活多(duo)变的音色,让观众不由跟着屏住呼吸,掌(zhang)声(sheng)雷动。演出(chu)当天,刘雯雯的表演三次登(deng)上微博热搜,更通过社交平台(tai)又(you)“火(huo)”一把。这只外国观众眼中“很酷的金喇叭”展现出(chu)了(le)无国界的强烈感染力。
她和她的唢(suo)呐(na)在诉述(shu):原来(lai),“曲儿小、腔儿大”的民间乐器唢(suo)呐(na)不只可以(yi)活跃在田(tian)间地头,还能在世界舞台(tai)上引(yin)领国潮时尚;原来(lai),吹唢(suo)呐(na)不仅可以(yi)身着优(you)雅礼服,还能与交响乐团、爵士乐队合奏碰撞出(chu)奇妙音浪……
从四岁起(qi)跟着父母继承(cheng)“唢(suo)呐(na)世家”的传承(cheng),到作为中国第一位唢(suo)呐(na)博士活跃在一线(xian)国际舞台(tai),再到如今(jin)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带上一支最“土(tu)”的乐器,刘雯雯下定决心,要用(yong)自己的力量把唢(suo)呐(na)的故事吹给全世界听。
“唢(suo)呐(na)天生就(jiu)是世界性的”
2017年,当时还是学生的刘雯雯登(deng)上悉尼歌剧(ju)院的舞台(tai),首次与现代交响乐团共同演奏《百鸟朝凤》。
著名指挥家谭盾告诉27岁的刘雯雯,你穿着漂亮(liang)的西式礼服,拿着中国最“土(tu)”的民间乐器,往舞台(tai)上一站就(jiu)是幅有冲击力的画面。但(dan)演出(chu)开始之前,刘雯雯还是一度紧张到“胃痉挛”。
然(ran)而,当全场的灯光与目光聚焦到舞台(tai)中央,一袭白色礼服裙的年轻女孩(hai)和她手里小小的唢(suo)呐(na),却一口(kou)气模(mo)仿(fang)出(chu)了(le)各类禽鸟婉转交错(cuo)啼鸣的华彩段(duan)落,一场惟(wei)妙惟(wei)肖的“百鸟来(lai)朝”荡气回肠,让国外观众为之震撼。
2017年,刘雯雯在澳(ao)洲新年音乐会上表演《百鸟朝凤》
经久不息的掌(zhang)声(sheng)与欢(huan)呼,让刘雯雯“第一次感受到这件(jian)乐器带来(lai)的成就(jiu)感”,也让她自信(xin)起(qi)来(lai):“世界音乐一定不能少了(le)唢(suo)呐(na)的声(sheng)音”。
这首博得满堂彩的《百鸟朝凤》,正是出(chu)自谭盾之手创编的唢(suo)呐(na)与管弦乐协(xie)奏曲。
作为中国唢(suo)呐(na)艺术(shu)的巅(dian)峰之作,《百鸟朝凤》包含(han)了(le)唢(suo)呐(na)演奏中最高难度的技巧,通过音乐模(mo)仿(fang)布谷鸟、鹧鸪、燕子、山喳(zha)喳(zha)、蓝雀、画眉(mei)、百灵、蓝蜡嘴等鸟类的叫声(sheng),营造(zao)出(chu)喜庆的氛围,常在传统婚礼中出(chu)现。而这一版(ban)唢(suo)呐(na)协(xie)奏曲,是东西方音乐文(wen)化的互融,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当代化、国际化的全新表达。“不管语言是否相通,听到这些动物的叫声(sheng),大家都会有共鸣,”刘雯雯向澎湃资讯(www.thepaper.cn)先容,“这首作品中,不管是在唢(suo)呐(na)这些乐器本身的演奏技术(shu)上,还是音乐内涵上,都极具含(han)金量。”在《百鸟朝凤》原曲的基础(chu)上,刘雯雯第一次运用(yong)了(le)家传的唢(suo)呐(na)咔戏、乐器模(mo)拟人(ren)声(sheng)、动物鸣叫,还加入了(le)公(gong)鸡和母鸡的鸣叫声(sheng),保留了(le)强烈的感情与色彩。
随着现场视频火(huo)爆出(chu)圈,有人(ren)感慨“一个乐团都压不住一只唢(suo)呐(na)”,有人(ren)科普“《百鸟朝凤》有喜有悲,难度极高”,有人(ren)调侃唢(suo)呐(na)“能从初生吹到头七”,有人(ren)赞叹“真不愧是乐器流氓,霸(ba)道又(you)好听,还炸!”
此后,刘雯雯一战成名,为舞台(tai)生涯(ya)吹开了(le)一扇大门。随后两年,她跟随谭盾老师在国内外进行(xing)了(le)30多(duo)场巡演,也不断(duan)有知名乐团和指挥前来(lai)邀(yao)约(yue)。刘雯雯开始频繁登(deng)上国内外舞台(tai),和一流的乐团、指挥家合作,让更多(duo)人(ren)认识及欣赏唢(suo)呐(na)的独特。
“你觉得唢(suo)呐(na)是中国的乐器吗?”她曾在很多(duo)场合问过观众,结果“98%的人(ren)都认同”。事实上,唢(suo)呐(na)是一种外来(lai)乐器,由阿拉伯、波斯、伊朗等地区传入到中国,还流传于亚、非、欧、拉等30多(duo)个国家。“它天生就(jiu)是世界性的乐器”,刘雯雯说。
俗语云:“百般乐器,唢(suo)呐(na)为王,不是升天,就(jiu)是拜(bai)堂。”上世纪七十(shi)年代前,唢(suo)呐(na)在我国民间有着深厚、活跃的群众基础(chu),多(duo)在民间的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yong),也是“婚丧嫁娶”重要场合必不可少的独奏乐器。早期,唢(suo)呐(na)还被用(yong)于军队的号角,以(yi)振奋人(ren)心。流转发展几百年间,其韵味不断(duan)融合地域特色,如山东的戏曲音乐文(wen)化、东北的二人(ren)转、陕北山西的民歌元素等都被囊(nang)括在唢(suo)呐(na)音乐中。因此,在传统印象里,活跃在乡野(ye)民间的唢(suo)呐(na),总(zong)绕不开民俗节日(ri)隆重的仪式感,还带着些许(xu)“泥土(tu)味”。
随着回归传统文(wen)化的热潮,年轻人(ren)对(dui)于民乐和传统乐器的关(guan)注相当浓(nong)厚。作为一件(jian)源自民间文(wen)化的乐器,“土(tu)”是唢(suo)呐(na)的根系,但(dan)刘雯雯想,它的枝叶(ye)应当伸向更广阔的天空。
“这些年来(lai),我觉得自己肩负(fu)着一种传播唢(suo)呐(na)的使(shi)命。”刘雯雯一直在用(yong)自己的方式探索(suo),希翼打破大众对(dui)唢(suo)呐(na)单一、局限的认知,让人(ren)们更多(duo)关(guan)注唢(suo)呐(na)的音乐表现力,“它不是只能在红白喜事上看(kan)到,也可以(yi)是华丽、优(you)雅的,是有很多(duo)可能性的乐器。”
为打破成见,每次登(deng)台(tai)她都身着礼服,还接连(lian)尝试在交响乐、爵士乐、流行(xing)乐等音乐风格中融入唢(suo)呐(na),为唢(suo)呐(na)艺术(shu)注入新鲜的血液。
不过,唢(suo)呐(na)个性强烈,音色极具穿透(tou)力。创新,不仅要发挥特点,也要适当克制锋芒。慢(man)慢(man)地,刘雯雯摸索(suo)出(chu)了(le)一些技巧。比如,和高雅圆(yuan)融的交响乐团对(dui)话(hua)时,她在哨片(pian)选择、控制音色等方面,就(jiu)很注重音色的圆(yuan)润与融合。她还会把手里的唢(suo)呐(na)当成另一件(jian)乐器来(lai)演奏,或是小号、萨克斯,甚至是钢琴、小提琴;再如,手指对(dui)着音孔而不按住、口(kou)风(嘴唇)对(dui)着哨片(pian)而不含(han)住。这样(yang)能让唢(suo)呐(na)在整个乐队里既不突兀,也有独特的表达。
2023年2月(yue)11日(ri)晚,在自己的博士毕业音乐会“雯声(sheng)·逸乐”上,刘雯雯携手上海爱乐乐团,以(yi)唢(suo)呐(na)为纽带串联(lian)起(qi)一场传统与当代音乐的对(dui)话(hua)。在这场演出(chu)中,唢(suo)呐(na)不仅作为独奏乐器出(chu)现,还能与乐队协(xie)奏,与板鼓对(dui)话(hua),与钢琴、架子鼓、贝斯跨(kua)界融合,共同展现了(le)唢(suo)呐(na)的多(duo)元可能性。
当高亢(kang)嘹亮(liang)的唢(suo)呐(na)遇上自由浪漫(man)的爵士,又(you)会碰撞出(chu)怎样(yang)的火(huo)花?2024年4月(yue),刘雯雯在北京举行(xing)“与爵士四重奏音乐会”,与爵士音乐领军人(ren)物徐(xu)之晗、黄健怡、田(tian)欣、徐(xu)之曈合作,打造(zao)属于唢(suo)呐(na)的原创爵士音乐。
在筹备(bei)音乐会的过程中,她很庆幸能遇到一群为唢(suo)呐(na)而创作的艺术(shu)家。“我希翼将爵士赋予在唢(suo)呐(na)的灵魂上”,刘雯雯认为,跨(kua)界融合的前提是原创,她希翼乐曲按照唢(suo)呐(na)的音域、音色来(lai)创造(zao),是属于唢(suo)呐(na)的爵士。
唢(suo)呐(na)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在演奏传统作品时,刘雯雯坚持保留唢(suo)呐(na)最“土(tu)”、最原生态的味道,而在爵士作品中,她却试图打破听觉惯性,让唢(suo)呐(na)展现西洋化的质感。因为刘雯雯认为,来(lai)聆听这场音乐会的人(ren),一定是一群对(dui)“唢(suo)呐(na)怎么吹爵士”充(chong)满好奇的观众。她希翼唢(suo)呐(na)可以(yi)表达“慵懒、性感”,表达经典的爵士律(lu)动,在热爱唢(suo)呐(na)的群体中寻找爵士与唢(suo)呐(na)的平衡,给观众带去新鲜特别的感受。
尽管如此,对(dui)于跨(kua)界融合,刘雯雯依旧有自己的“边界感”。身为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她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严格把控着专(zhuan)业的方向。在对(dui)本科生的教学中,她不允许(xu)学生做爵士和流行(xing),教学有严格的规(gui)划,“要在传统学扎实之后,再去接触现当代作品”。
真正的创新需要深扎传统的根系。“融合、创新、跨(kua)界都要基于传统”,刘雯雯对(dui)澎湃资讯表示,只有对(dui)乐器的认知有深度,拥有扎实的根基,才(cai)有优(you)质的内容输出(chu),民乐“出(chu)圈”才(cai)能成为可能。
内向女孩(hai)的“情绪化”乐器
形状纤(xian)巧、没有按键的唢(suo)呐(na),却能奏出(chu)大喜大悲、百转千(qian)回的音色。这份反差,出(chu)自哨片(pian)、气盘(pan)、芯(xin)子(笛针(zhen))、唢(suo)呐(na)杆和唢(suo)呐(na)碗五个主要结构(gou)。其中,哨片(pian)是唢(suo)呐(na)的发声(sheng)器,由野(ye)生芦苇制成,“一百个里面能挑出(chu)几个特别好的就(jiu)相当不错(cuo)了(le)”,刘雯雯有个专(zhuan)门的小盒存(cun)放这些舍不得用(yong)的“宝哨”。
“唢(suo)呐(na)是很情绪化的乐器,”刘雯雯如此形容唢(suo)呐(na)的音色,它就(jiu)像“钢琴上黑白键中间的那个缝”,极易吹不准。“大嗓门”的唢(suo)呐(na)对(dui)气息的要求(qiu)尤(you)为苛刻,稍有不稳,所有人(ren)都能听得到。更棘手的是,哨片(pian)对(dui)振动极其敏(min)感,需要嘴唇、气息、舌头、乃至和手指的默契配合。一旦磨合不到位,唢(suo)呐(na)“啪一下就(jiu)会破音”。
可正是这种难以(yi)精确控制的乐器,让唢(suo)呐(na)的演奏充(chong)满了(le)民间音乐特有的韵味。它能够表达不同的情绪,有极大的表现张力,可以(yi)极致喜庆,也可以(yi)深沉(chen)悲怆,完全取决于演奏者赋予它的能量与灵魂。
身形窈(yao)窕、面庞白皙的刘雯雯,似乎与传统的唢(suo)呐(na)演奏者不太一样(yang)。和舞台(tai)上霸(ba)气奔放的唢(suo)呐(na)不同,生活中的刘雯雯沉(chen)静内敛(lian),闲暇时间喜欢(huan)健身,或是在家和小狗静静待着。
“我从小太被束缚了(le),所以(yi)内心世界挺(ting)丰富”,刘雯雯回忆。1990年,她生于山东济宁一个有着厚重传承(cheng)的唢(suo)呐(na)世家。父亲刘保斌是鲁西南“小铜唢(suo)呐(na)”第七代传人(ren),其家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wen)化遗产;母亲刘红梅则是唢(suo)呐(na)咔戏的第十(shi)二代传人(ren),家族自明末清初便开始演奏唢(suo)呐(na),迄(qi)今(jin)已有三百多(duo)年历史。
在记忆里,小时候跟着父母四处(chu)演出(chu),睁眼闭眼听到的都是唢(suo)呐(na),“生下来(lai)就(jiu)是做这件(jian)事的,好像没有别的选项”,她说。
水到渠成。从四岁起(qi),练习吹奏就(jiu)成了(le)人(ren)生的必修课。为了(le)不吵邻居,她每天清晨四点半去附近的公(gong)园。隆冬,刺骨的风冻僵手指,酷夏,四周(zhou)蚊虫作祟,几无间断(duan)。一次,有只毒虫落在手上,她不敢(gan)随意挥开,直到鼓起(qi)大包刺痛(tong)难忍,才(cai)哭了(le)出(chu)来(lai)。然(ran)而,母亲的回应却是:“你哭什(shi)么?吹完再哭!”
上了(le)小学,早起(qi)练习的规(gui)矩没变。中午回家,趁着母亲做饭的间隙(xi),她要抓紧时间吹上几遍曲子;晚上放学,刘雯雯回家的第一件(jian)事也是练习唢(suo)呐(na)。不过,脾性乖(guai)顺的刘雯雯,偶尔也会“斗智斗勇”。只要放学回家父母不在,便偷偷躲懒不练。可父母都是行(xing)家,回来(lai)后只要摸摸哨片(pian)是否湿润,立即识破“小聪明”,轻则责骂(ma),重则挨(ai)打。到了(le)青春期,她的叛逆愈发强烈,被逼(bi)急了(le)也会和母亲争执。可无论(lun)她怎么闹,父母的态度始终如一:“等你沉着下来(lai),就(jiu)接着练。”
日(ri)复(fu)一日(ri)。渐渐,刘雯雯习惯了(le),在她的生命里,吹好唢(suo)呐(na)是头等事。玩耍、闲暇,在刘雯雯的成长轨迹中是奢(she)侈的存(cun)在。她不敢(gan)和母亲说想出(chu)去玩一会,只能说去同学家看(kan)书。年少的她,孤独内向、不善言辞,“几乎没有闺蜜,因为没有太多(duo)时间和朋友相处(chu),内心的很多(duo)想法也不太愿意轻易告诉别人(ren)。”
刘雯雯在六一儿童节上表演,父母在两边为其伴奏
“其实我小时候从没喜欢(huan)过唢(suo)呐(na)。”刘雯雯坦率一笑。练习时,如果声(sheng)音刺耳,旁人(ren)会下意识地捂(wu)住耳朵,甚至露出(chu)嫌弃的表情。这些细微的反应,在年幼的刘雯雯心里留下阴影,羞于和吹唢(suo)呐(na)扯上关(guan)系。此外,除了(le)母亲,她几乎没见过其他(ta)女性站在台(tai)上吹唢(suo)呐(na)。“当时蛮反感,觉得这就(jiu)不是女孩(hai)能干的事儿。”女孩(hai)爱美,总(zong)觉得涨(zhang)红着脸、鼓着腮帮(bang)吹唢(suo)呐(na)实在不够优(you)雅,而且无论(lun)是画画、跳舞、弹钢琴还是声(sheng)乐,她都有不错(cuo)的天赋,“只要不是唢(suo)呐(na)”。
可是,父母一直告诉刘雯雯,从小到大,家里砸(za)锅卖铁,都是想为她营造(zao)条件(jian),走(zou)上更好的唢(suo)呐(na)演奏之路。为了(le)让她的台(tai)风更好,家里送她去学了(le)十(shi)几年民族舞;为了(le)增强音乐理解(jie)力,家里让她加入合唱团学习声(sheng)乐。然(ran)而,高考前,她还是放弃了(le)舞蹈,一切让路于唢(suo)呐(na)。
从前,刘雯雯把和唢(suo)呐(na)的关(guan)系称作“互相折磨”。朝夕(xi)相伴,却更像是较(jiao)劲的对(dui)手——“不是我要把它吹倒(dao),就(jiu)是它要把我吹倒(dao)。”前二十(shi)年如一日(ri)埋头刻苦,未来(lai)的出(chu)路却仍是未知:“那个时候挺(ting)绝望的,不知道自己苦练的意义,也不知道要练到哪天才(cai)是尽头。”
临(lin)近高考时,父母对(dui)她的升学很是焦虑(lu)。母亲曾找到校长申请一个单独的宿舍陪读,她坚信(xin)女儿的才(cai)华,说“如果考不上,赔你五十(shi)万”。校长被母亲打动,说不要这个钱,最终同意提供一间杂物房作为临(lin)时宿舍。那段(duan)时间,刘雯雯和母亲住在两张行(xing)军床上,手机被没收,下课回到宿舍,饭菜就(jiu)摆在面前。“就(jiu)像是军事化管理。其实对(dui)于父母的安排,可能更多(duo)都是在妥协(xie)”,她说。
直到2008年,刘雯雯如愿考取上海音乐学院,成了(le)“中国现代唢(suo)呐(na)第一人(ren)”刘英教授的学生。刘英传承(cheng)了(le)南北唢(suo)呐(na)流派的一手“口(kou)技绝活”,在他(ta)的引导下,刘雯雯系统学习了(le)核心技法,对(dui)唢(suo)呐(na)的理解(jie)也逐渐深化,不再只是机械练习,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运用(yong)技术(shu)来(lai)塑造(zao)独特的风格。
“别人(ren)总(zong)觉得音乐学院的学生多(duo)才(cai)多(duo)艺,但(dan)其实,我只会吹唢(suo)呐(na)。”她笑着调侃。然(ran)而,没有白走(zou)的路,舞蹈的底子让她在舞台(tai)上表现得更自如。“唢(suo)呐(na)不仅是件(jian)乐器,登(deng)上舞台(tai),演奏者的仪态和风度同样(yang)重要。”
“在舞台(tai)上,我特别擅长把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嫁接到乐器上。”如今(jin),唢(suo)呐(na)成了(le)刘雯雯最忠实的倾听者,更是她情感宣泄的出(chu)口(kou)。一旦站上舞台(tai),握紧唢(suo)呐(na),所有被藏在内心深处(chu)的情绪就(jiu)会瞬间被点燃。演奏时,她脑海中会浮现许(xu)多(duo)画面,仿(fang)佛进入了(le)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些平日(ri)里难以(yi)言说的情绪、无法倾诉的心事,都会顺着指尖的律(lu)动、气息的变化,融入音符,在舞台(tai)上毫无保留地释放,时而激(ji)昂似狂风骤雨,时而低回如呢喃诉说。对(dui)刘雯雯来(lai)说,唢(suo)呐(na)演奏早已不只是一种艺术(shu)形式,更像是她内心的另一个声(sheng)音,让她找到与自己、与世界对(dui)话(hua)的方式。
一步步“收服”这件(jian)乐器,把作品在台(tai)上完美呈现,当收获到愈多(duo)认可时,刘雯雯突然(ran)意识到,自己和唢(suo)呐(na)的“较(jiao)劲”,早已变成了(le)不可分割的“融合”。在二十(shi)多(duo)年的复(fu)杂牵绊(ban)之后,她接纳了(le)唢(suo)呐(na),唢(suo)呐(na)也开始回馈(kui)于她。
女性成为第一位“吹”出(chu)来(lai)的唢(suo)呐(na)博士
坚持让女儿学唢(suo)呐(na)的背后,近乎“虎妈”的刘红梅有着自己的固执。
百年间,唢(suo)呐(na)在民间一直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因此在中国,女性演奏者只占(zhan)其中十(shi)分之一。尽管刘红梅自小对(dui)唢(suo)呐(na)充(chong)满热爱,却始终被排除在家族技艺传承(cheng)之外,只能偷偷练习,甚至因此挨(ai)过父亲的责打。直到有一天她鼓足勇气跑到父亲的面前吹了(le)一曲,父亲才(cai)默许(xu)破例。作为家族中第一名真正登(deng)台(tai)演奏唢(suo)呐(na)的女性,她格外珍视唢(suo)呐(na)技艺的传承(cheng)。
上世纪九十(shi)年代,随着西洋乐器的传入,唢(suo)呐(na)一度走(zou)上“下坡路”,不少唢(suo)呐(na)匠也不得不另谋出(chu)路。以(yi)唢(suo)呐(na)为业的刘雯雯父母经济并不宽裕。为了(le)谋生,刘红梅甚至还转行(xing)学过大鼓。
可夫妻(qi)俩却始终没放弃唢(suo)呐(na)这门技艺。家族里,父母的兄弟姐妹过去几乎都以(yi)吹唢(suo)呐(na)为生;然(ran)而到了(le)下一代,只剩刘雯雯一人(ren)。在一次采访(fang)中,刘红梅说,唢(suo)呐(na)是老祖宗传下来(lai)的一门手艺,不能断(duan)掉,自己能力或许(xu)不够,那么就(jiu)由女儿去延续。
然(ran)而,临(lin)近硕(shuo)士毕业时,“只会吹唢(suo)呐(na)”的刘雯雯仍为找不到心仪的工(gong)作而苦恼。2020年,上海音乐学院首次对(dui)唢(suo)呐(na)表演艺术(shu)研究类进行(xing)博士招生。导师刘英鼓励刘雯雯去试试,她却一度犹(you)豫,“很学术(shu),很遥不可及”,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范儿”。
但(dan)疫(yi)情的到来(lai)让一切发生了(le)改变。演出(chu)和教学全面停滞,刘雯雯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方向,而考博的决定让她的心平静了(le)下来(lai):“全力以(yi)赴,就(jiu)像准备(bei)每一场演出(chu),哪怕不成功(gong),至少也无憾。”一旦开始,她从不想退路。
唢(suo)呐(na)博士学位的考试难度极高,此前已几十(shi)年无人(ren)问津。成为博士要求(qiu)专(zhuan)业精尖,还要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而最具挑战的是,要求(qiu)不停吹奏60分钟,且包含(han)各种曲类。
吹唢(suo)呐(na)不仅是项技术(shu)活,更需要体力。通常来(lai)说,一首五六分钟的唢(suo)呐(na)曲目,就(jiu)足以(yi)让演奏者憋得面红耳赤,这也是长期以(yi)来(lai)唢(suo)呐(na)吹奏者以(yi)男性居多(duo)的原因之一。直到上世纪八十(shi)年代前,唢(suo)呐(na)一直以(yi)团队演奏为主,比如会用(yong)笙来(lai)配合,让吹唢(suo)呐(na)的人(ren)有喘息的时间。“以(yi)前人(ren)家说,吹唢(suo)呐(na)的人(ren)每天得吃12顿饭。”刘雯雯打趣道。
面对(dui)如此高难度,她为自己制定了(le)一套严苛的“马拉松式”训练方法,将训练强度翻倍(bei),每天吹满12个小时,以(yi)确保在第一个小时各项技术(shu)发挥最好。从早到晚,她几乎是睁眼就(jiu)开始吹,长期高强度的吹奏,甚至让她练出(chu)了(le)清晰可见的腹肌。并且,唢(suo)呐(na)哨片(pian)的尾端由铜丝紧密缠(chan)绕,吹奏时,必须(xu)用(yong)嘴唇扣(kou)紧铜丝,长时间练习,铜丝会反复(fu)撕裂嘴唇,带来(lai)钻心的疼痛(tong)。然(ran)而,刘雯雯口(kou)中的撕裂从未真正愈合,因为练习从不停止。
“我也没有特殊的办法,就(jiu)是让自己和唢(suo)呐(na)融为一体,下苦功(gong),不停听音,修改。”最久的一次,她连(lian)续吹过13个小时。“那时好像有一种执念,真正练到走(zou)火(huo)入魔的时候,人(ren)好像进入了(le)另一个世界。”刘雯雯记得当时每天要吃五六顿饭,过一会儿就(jiu)会饿。父母担心她的身体,进门给她送水送饭,但(dan)她常专(zhuan)注到连(lian)敲(qiao)门声(sheng)都听不见,被打断(duan)后半天回不过神来(lai),干脆把家人(ren)“轰到亲戚家住了(le)”。
博士毕业音乐会上的刘雯雯
30岁那年,刘雯雯真的让自己“吹”成了(le)中国第一位唢(suo)呐(na)博士。至今(jin),她依然(ran)保持着每天六小时以(yi)上的练习,音色在一遍遍地吹奏中愈发成熟,也让她与唢(suo)呐(na)之间建(jian)立了(le)更深的默契。
“传统意义上吹唢(suo)呐(na)的女性确实特别少,尤(you)其是能够真正‘走(zou)出(chu)来(lai)’的女性唢(suo)呐(na)演奏家更是屈指可数(shu)。对(dui)于唢(suo)呐(na)来(lai)说,阳刚的气质仍是必要的,但(dan)女性能够展现出(chu)唢(suo)呐(na)细腻、优(you)美的不同韵味”,刘雯雯谈道,“而现在人(ren)们逐渐能看(kan)到,越来(lai)越多(duo)年轻的唢(suo)呐(na)演奏者开始活跃在更时尚、更现代、更广阔的舞台(tai)上,观众对(dui)唢(suo)呐(na)的审美和认知也会随之变化。这种改变让唢(suo)呐(na)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场合、特定乐曲,而可以(yi)承(cheng)载更丰富的音乐表达,焕(huan)发出(chu)新的生命力。”
她也努力以(yi)自己的方式更进一步诠(quan)释着唢(suo)呐(na)的独特魅(mei)力。2024年4月(yue),在上海音乐厅参与举办“原创民乐协(xie)奏曲作品音乐会”后,几位作曲家同事给刘雯雯留言:“你的音色越来(lai)越不一样(yang)了(le)。”她才(cai)突然(ran)意识到,自己在掌(zhang)握音色和旋律(lu)变化上已经变得更加游刃有余(yu),音色越来(lai)越拟人(ren)化,“更像人(ren)声(sheng)了(le),仿(fang)佛有一个人(ren)的灵魂在里面”。这份沉(chen)淀,不仅来(lai)自技艺的精进,更源于她与这门乐器数(shu)十(shi)年的羁绊(ban)及人(ren)生的感悟。
“让孩(hai)子们带着唢(suo)呐(na)走(zou)向世界各地”
“毕业之后,一切就(jiu)像翻了(le)篇儿。”距离刘雯雯第一次站上世界舞台(tai),已经过去了(le)八年。那时的她“紧张,激(ji)动,又(you)兴奋”,只能在后台(tai)不停深蹲来(lai)缓解(jie)。而现在,刘雯雯“更多(duo)专(zhuan)注于音乐”,思考的是如何调度、如何互动、如何让效果更好。只要有空,她就(jiu)会去观摩顶级音乐家、演奏家的音乐会。不仅是为了(le)欣赏高超的技艺,更是在学习各类艺术(shu)在顶尖舞台(tai)上的呈现。她坦言,自己对(dui)音乐的掌(zhang)控和对(dui)节奏的把握都有了(le)不小的长进。无论(lun)是表演状态还是整体工(gong)作的节奏,都经历了(le)一场“360度的大转变”。
扎实走(zou)来(lai),刘雯雯终于坐上了(le)属于她的“快车道”。登(deng)上悉尼歌剧(ju)院的舞台(tai)后,媒体的关(guan)注、演出(chu)邀(yao)请纷沓而至。她曾在报道中提到,在演出(chu)的那几天,时报的标题写的都是“今(jin)晚最亮(liang)的明星,就(jiu)是刘雯雯”。去年,央视资讯《中国UP!》春节特别策划还记录了(le)刘雯雯与唢(suo)呐(na)的故事。
如今(jin)的刘雯雯,已是活跃于国内外乐坛颇受瞩目、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唢(suo)呐(na)演奏家之一。她不仅肩负(fu)着家族传承(cheng)的责任,也以(yi)上海音乐学院唢(suo)呐(na)教师的身份,向下一代传授这件(jian)流传千(qian)年的乐器。
可喜的是,对(dui)民乐感兴趣的人(ren)越来(lai)越多(duo)。《2023抖音民乐直播数(shu)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该(gai)平台(tai)上的民乐直播场次超过414万,累计观看(kan)人(ren)次突破128亿,同比增幅均超200%。其中,民乐直播场次同比增长232%,累计观看(kan)人(ren)次同比增长255%,相当于每天都有1.1万余(yu)场民乐演奏上演,平均每场观众3100人(ren)。
刘雯雯也感觉到了(le)这种变化,“最近这五年民乐传播变化特别大,而且是不可想象的、新颖的形式”。在《黑神话(hua):悟空》的游戏开场主题曲中,唢(suo)呐(na)以(yi)穿透(tou)云霄的高亢(kang)音色,化作美猴王冲破天界的光芒;而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配乐里,唢(suo)呐(na)与民乐团、西洋乐团的交响和鸣,又(you)将哪吒的桀骜气概推向高潮,令(ling)人(ren)热血沸腾。短视频平台(tai)上,不少博主即使(shi)唢(suo)呐(na)演奏水平尚不专(zhuan)业,也会用(yong)自己喜欢(huan)的方式展示和宣传。在刘雯雯眼中,这未尝不是一件(jian)好事。这些让年轻人(ren)直呼“血脉觉醒”的演绎,不仅是传统民乐被重塑后的力量迸发,更是传统文(wen)化自信(xin)在当代的回响。
而在现实生活中,她也欣喜地发现,当下不少年轻人(ren)对(dui)唢(suo)呐(na)的印象是很“酷”。强烈的表现力和方便携带的特点,让越来(lai)越多(duo)的家长对(dui)它产生兴趣。“很多(duo)孩(hai)子就(jiu)很喜欢(huan),从小跟着我学,一路吹到大学,甚至大学毕业后仍在演奏。”这种持之以(yi)恒(heng)的学习态度让她深感欣慰。
刘雯雯建(jian)议孩(hai)子可以(yi)在四五岁时先接触唢(suo)呐(na),“以(yi)熏(xun)陶为主,先玩起(qi)来(lai),喜欢(huan)上这个乐器”,例如每天吹10至15分钟,熟悉如何用(yong)气振动哨片(pian),让乐器发声(sheng)。“只要能吹响,今(jin)天就(jiu)成功(gong)了(le)。”等到七八岁后,再系统学习运气、基本功(gong)技巧,并逐步掌(zhang)握如何吹长音、高音、把音吹准。对(dui)于初学者,她表示不必一开始就(jiu)购买昂贵的乐器,“淘宝几百块钱就(jiu)能买到一个不错(cuo)的唢(suo)呐(na),尝试之后觉得感兴趣再去挑选专(zhuan)业款。”
近年来(lai),民乐的跨(kua)界尝试越来(lai)越多(duo)。对(dui)于民族音乐如何“破圈”,刘雯雯有着清晰的认识。
她指出(chu),学唢(suo)呐(na)不能急于求(qiu)新求(qiu)变,所有“融合”的成功(gong)都离不开坚实的传统功(gong)底。“如果你骨子里对(dui)乐器的认知有深度,学深学透(tou),那么你的跨(kua)界和创新才(cai)有稳固的根基,才(cai)有真正的内容输出(chu)。”
“艺术(shu)没有标准答案,要允许(xu)所有声(sheng)音的出(chu)现。”对(dui)于唢(suo)呐(na)的推广,刘雯雯认为,不要受局限,要鼓励多(duo)元表达,唢(suo)呐(na)可以(yi)在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领域中展现出(chu)无限可能,不管与何种音乐形式结合,它依然(ran)是唢(suo)呐(na),依然(ran)可以(yi)吸引(yin)人(ren)关(guan)注。
谈及未来(lai),刘雯雯用(yong)了(le)“传承(cheng)、传播、传授”三个词来(lai)概括。作为唢(suo)呐(na)世家的后代,她的天赋流淌在血脉里,立志“传承(cheng)”两个家族赋予她的能量,把祖上留下的宝藏发扬光大;关(guan)于“传播”,她希翼站在舞台(tai)上与观众交流,让唢(suo)呐(na)之美不断(duan)绽放光彩;“传授”则是她作为教师的职业使(shi)命,她期待学生们“带着唢(suo)呐(na)走(zou)向更广阔的舞台(tai)”。
在传承(cheng)中创新,在传播中坚守,在传授中培(pei)养新一代——刘雯雯在继承(cheng)艺术(shu)文(wen)脉的同时仍在创新与探索(suo),而唢(suo)呐(na)也将继续在年轻一代手中奏出(chu)时代强音,在世界舞台(tai)上吹响嘹亮(liang)的中国声(sheng)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