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4月18日消(xiao)息(记者(zhe) 廉军)宁(ning)夏扶贫(pin)扬(yang)黄(huang)灌溉工程固海扬(yang)水“咽喉”大型水工建筑——长山头渡槽更新(xin)改造工程近日完工通水,这座全(quan)长1052米(mi)、最(zui)大离地高度(du)52米(mi)的渡槽不仅解决了30万亩农田的灌溉难题,更以一系列技(ji)术创新(xin)和先进工艺应(ying)用,成为宁(ning)夏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标杆(gan)之(zhi)作。
长山头渡槽改造工程完工(央广网发 路平摄 )
宁(ning)夏扶贫(pin)扬(yang)黄(huang)灌溉工程1982年建成通水,固海扬(yang)水将(jiang)黄(huang)河水引上旱塬,浇灌滋润了几十万宁(ning)南山区群众的小(xiao)康之(zhi)梦。历经40余(yu)载(zai)的风雨洗礼(li)和常年的水流、风化侵蚀,固海扬(yang)水“咽喉”长山头渡槽出现了结构老(lao)化,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经过科(ke)学评估和反复论证,自治(zhi)区水利厅决定对长山头渡槽进行配套改造,让(rang)这座水利工程焕发新(xin)风采。
宁(ning)夏水利水电工程局组承担了建设任务,2024年9月改造工程开工,宁(ning)工局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技(ji)术精(jing)湛的项(xiang)目团队,这并非简单的拆除与新(xin)建,而是一场技(ji)术创新(xin)引领下的水利设施蝶变。作为宁(ning)夏单体规模最(zui)大、投资最(zui)高的现代化水利工程,该项(xiang)目通过集成信息化配置(zhi)系统与数字(zi)孪生技(ji)术,实现了水工建筑新(xin)工艺、新(xin)技(ji)术、新(xin)设施的深度(du)融合(he),其核心的槽桥分离技(ji)术体系,既解决了传统渡槽结构的技(ji)术瓶颈,又为区域水利工程改造树立了技(ji)术标杆(gan)。
渡槽改造工程施工中(央广网发 路平 摄 )
更新(xin)改造后的长山头渡槽过水流量可达(da)22.5立方每秒,行水安全(quan)可靠,这座承载(zai)着宁(ning)夏水利发展记忆与使命的渡槽,在科(ke)技(ji)创新(xin)的驱动下开启了新(xin)征程。不仅大幅提升了灌区水资源的调配能力与供水保障水平,为固海灌区65万多亩土地的灌溉、12万城乡居(ju)民及40万头牲畜的供水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也为推动宁(ning)夏中部干旱带的经济发展、农业繁荣和社会稳定注入了新(xin)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