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zhe)李晓雨报道(dao):4月8日,汕尾市学问中(zhong)心(xin)项(xiang)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机械轰鸣声中(zhong),随着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tu)浇筑工作的圆满完成,这座(zuo)总建筑面积达(da)4.8万平(ping)方米的“珍珠贝”学问地标(biao)建筑主体结(jie)构正式全(quan)面封顶(ding)。
据悉,汕尾学问中(zhong)心(xin)项(xiang)目由中(zhong)建科工集团承建,选址于汕尾中(zhong)央商务(wu)区(qu)核心(xin)区(qu)域,紧(jin)邻汕尾高铁站,交通极为便利(li)。项(xiang)目总建筑面积4.8万平(ping)方米,内部规划精(jing)妙,集博物(wu)馆(guan)、学问馆(guan)、科技馆(guan)及青少年活动中(zhong)心(xin)三大(da)功能组团于一体,旨在打造一个集学问展示、艺术创作、科学教育、青少年实践于一体的城市学问中(zhong)枢。
该项(xiang)目设计独(du)具匠心(xin),以汕尾当地特色贝类(lei)“珍珠贝”为设计灵感源泉,深度挖掘海洋学问内涵,将汕尾海洋学问的精(jing)髓融入建筑之中(zhong)。外立面设计取形于贝壳层叠(die)之态,通过超(chao)长曲(qu)面GRC幕墙、异形清水混凝土(tu)斜墙等创新工艺,巧妙地打造出“海浪托举珍珠贝”的动态意象,既美观(guan)又富有象征意义。
“这是我在家乡的首个作品(pin),初(chu)衷是将其(qi)打造成汕尾学问的展示窗(chuang)口,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座(zuo)城市的独(du)特魅力。”华(hua)南理工大(da)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罗建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zhe)采访时表示。为了设计好这座(zuo)意义重大(da)的学问新地标(biao),罗建河带领(ling)团队深入调研、反复研讨,力求让每一处设计细节都能精(jing)准承载汕尾学问的深厚内涵。
目前(qian),项(xiang)目二(er)次结(jie)构、综合机电工程已完成30%,室外管网(wang)工程完成60%,幕墙工程预埋件更是100%完成,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jian)实基础。接下(xia)来,项(xiang)目将进入人防工程、幕墙外立面施工、园林景观(guan)工程、机电调试、室内精(jing)装等攻(gong)坚(jian)阶段。
汕尾市学问中(zhong)心(xin)作为汕尾市首个综合性学问设施项(xiang)目,不仅(jin)是对外展示汕尾学问的“城市学问客厅”,更是解码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红色基因(yin)谱系的“钥匙”。项(xiang)目将彭湃精(jing)神转化为新时代“数字”符号,让本土(tu)红色遗(yi)址等宝贵红色资源更加具象化地面向粤(yue)港澳(ao)大(da)湾(wan)区(qu)、面向全(quan)国。对于汕尾而言,这座(zuo)学问中(zhong)心(xin)不仅(jin)是一座(zuo)建筑,更是向湾(wan)区(qu)、全(quan)国展示汕尾学问自信的重要窗(chuang)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