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需求刚性强(qiang),电动自行车成为各大城市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tong)工具,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shi)。地铁(tie)站、各大商圈等热(re)点区(qu)域(yu)周边城市道路被大量电动自行车无序占(zhan)用,成为城市治(zhi)理的一大难题。
问题再难,思之则有解。深圳市交通(tong)运输(shu)局秉持“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zhi)理”理念,在(zai)“一路一策科学(xue)划分路权”“因地制(zhi)宜规范设置停放(fang)设施”“接驳优化出行最后一公里(li)”等方面持续发力,久(jiu)久(jiu)为功,努力找寻解决市民出行方式多样化与安全出行需求的最优解。
每(mei)年新改建(jian)自行车道300—700公里(li)
在(zai)福田保(bao)税(shui)区(qu)红柳道(市花路—桃(tao)花路段(duan)),通(tong)过(guo)压(ya)缩机动车道空间将原(yuan)有双(shuang)向车道调整为单向通(tong)行,腾出的3.5米宽度空间被改造为独立自行车道。醒目(mu)的行车标识与路中隔离护栏形成双(shuang)重保(bao)障。这(zhe)种模(mo)式早已(yi)在(zai)全市各区(qu)推广。南山、罗湖、宝安、龙(long)华、光明等区(qu)均采用物理隔离、高差设计、机非隔离护栏等措(cuo)施,新增独立路权非机动车道。
在(zai)光明区(qu)东(dong)周片(pian)区(qu)的华夏路(光明大道—双(shuang)明大道),将两侧原(yuan)人行道下沉形成2.5米宽的自行车道,并以绿化带实现人行道、机动车道的分隔。利用人非隔离绿化空间下沉增设自行车停放(fang)区(qu),减(jian)少因非机动车停放(fang)产(chan)生(sheng)的人非冲突。市民赵先生(sheng)对此(ci)点赞,“现在(zai)各行其道,骑行不再需要和行人抢道,消除人车混行隐(yin)患。”
近年来深圳市持续构建(jian)安全畅达的骑行网络,以每(mei)年300—700公里(li)的速度推进自行车道新改建(jian)工程(cheng),既让非机动车享有独立路权、专有车道,又(you)能够保(bao)障机动车、行人通(tong)行安全通(tong)畅。截(jie)至(zhi)2024年底,已(yi)累计完成3500公里(li)自行车道新改建(jian),总里(li)程(cheng)达4400公里(li),自行车道设置率(lu)从2016年底的9%跃升至(zhi)40%。
此(ci)外,市交通(tong)运输(shu)局已(yi)编制(zhi)《深圳市自行车道建(jian)设工作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利用2—3年时间,实现非禁限行道路基本具备明确的自行车通(tong)行路权。
因地制(zhi)宜增设停放(fang)设施
针对地铁(tie)口周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fang)、挤占(zhan)人行通(tong)道等问题,市交通(tong)运输(shu)局借鉴了(le)北京、上海、广州等同类型城市经验,结合实际制(zhi)定《深圳市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放(fang)区(qu)设置指引(试行)》,统筹(chou)利用建(jian)筑配建(jian)以及建(jian)筑红线范围(wei)内(nei)挖潜空间、周边闲置空间、绿化空地等区(qu)域(yu),合理供给非机动车停放(fang)设施,避免道路资源被无序占(zhan)用。
《指引》为全市停放(fang)设施建(jian)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遵循“安全第一、空间集约、环境友好(hao)”原(yuan)则,以配建(jian)非机动车停放(fang)设施为主、路外非机动车停车场和城市道路非机动车临(lin)时停放(fang)区(qu)为补充(chong)的供给体系标准。例如,首次提出按邻近绿化设施带、行道树设施带、机非隔离带、桥下空间、非机动车道的优先次序灵活利用空间的引导。
作为试点单位,宝安区(qu)按照(zhao)指引,通(tong)过(guo)设置专门非机动车停放(fang)区(qu)域(yu)、改造公交接驳微枢(shu)纽等方式,开展地铁(tie)口周边交通(tong)微整治(zhi)。目(mu)前正开展建(jian)成地铁(tie)站点及出入(ru)口整治(zhi)方案编制(zhi)工作,针对每(mei)个站点乘客画像(xiang)、停放(fang)需求、空间条件,“一点一策”制(zhi)定逐(zhu)个站点详细整治(zhi)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
龙(long)华区(qu)在(zai)阳台山东(dong)站创(chuang)新实践“科技赋能+多元共治(zhi)”解决方案:利用桥下空间增设1.5万个停车位的同时,依托区(qu)平安建(jian)设中心,零成本孵化“浪小安挪车e站”小程(cheng)序,对违规停放(fang)实行“渐进式”管理方式,实现日均违停量同比下降约84%。
光明区(qu)积(ji)极推动电动自行车“入(ru)园入(ru)企”,目(mu)前已(yi)有376个工业园区(qu)允许(xu)电动自行车入(ru)园停放(fang),可停放(fang)电动自行车4万余辆,有效缓解城市道路空间电动自行车停放(fang)压(ya)力。
接驳优化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li)
目(mu)前,深圳88.7%的线路可接驳地铁(tie)口,全市轨道公交一次换乘覆盖率(lu)达93.6%,市民可乘坐公交车轻松(song)到达地铁(tie)口,其中,133条编号B开头的公交支线专门接驳地铁(tie)口,助力片(pian)区(qu)微循环,大大提升地铁(tie)公交接驳出行体验。
其中,B898线从荔(li)枝花园直达丹竹头地铁(tie)站,仅工作日开行,票价1元,运营时间为06:30-10:00,17:30-21:00,在(zai)缓解B882线拥挤的同时,还为片(pian)区(qu)居民提供便捷顺畅的双(shuang)向地铁(tie)接驳服务。
B619中英街地铁(tie)接驳线,在(zai)沙头角地铁(tie)站至(zhi)中英街提供接驳服务,方便市民到中英街买买买、吃美(mei)食。B882线则是一条单向环形公交车线路,票价1元,发车频次高,共设站10站,分别为沙西桥、富源居、沙西小学(xue)、南岭村社(she)区(qu)、南岭文体中心、荔(li)枝花园、丹竹头地铁(tie)站、丹竹头社(she)区(qu)、丹竹头小学(xue)、吉厦街。让社(she)区(qu)居民在(zai)家门口就能直接坐上公交车,实现通(tong)勤通(tong)学(xue)“两不误”。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