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韬(tao)氢能(neng)无人(ren)机正蓄势起飞(fei) 受访者供图 |
文/羊城晚报(bao)记者 董鹏(peng)程
图/受访者供图
三年前,它还是氢能(neng)赛道默(mo)默(mo)耕耘的“新兵”;如今,它已蜕变(bian)为手握100多项专利的行业“链(lian)主”。近(jin)日,广东云韬(tao)氢能(neng)科技有限企业(以下简称“云韬(tao)氢能(neng)”)董事长杨强(qiang)接(jie)受羊城晚报(bao)专访时,以一组组亮眼(yan)数据揭秘企业创新密(mi)码,阐释了“能(neng)源技术与商业模式双驱动”的跨(kua)越式发展路径(jing),展现了民营企业在氢能(neng)产业链(lian)中的引(yin)领作用。
破局(ju)之路:技术攻坚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
组建(jian)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发布首台(套)国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推出首款(kuan)本土化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多款(kuan)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难以想象,这些里程碑式成果均出自一家成立不足三年的民营企业之手。
2022年5月,云韬(tao)氢能(neng)落户广州市白云区。成立伊始,企业便锚定氢能(neng)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短短三年间,其专利申请量突破100项,并(bing)斩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标准领军企业等荣誉,更作为唯一储能(neng)领域案例入选“全国百(bai)个质量强(qiang)链(lian)重点项目清单”。
氢能(neng)因零碳排放、高能(neng)量密(mi)度的特性被誉为“未来能(neng)源终极解决方案”。1公斤氢气燃烧释放的能(neng)量相当于3公斤汽油,产物仅为水。然而,当前氢能(neng)产业仍面临“购车贵、用氢贵、加(jia)氢难”的痛点。作为氢能(neng)利用的“心脏(zang)”,氢燃料电池的性能(neng)直接(jie)决定车辆的续航、成本与可靠性。
“大家致力(li)于打(da)通从产业链(lian)上游到终端(duan)应用的‘最后(hou)一公里’。”杨强(qiang)道出企业发展核心逻辑:针对氢能(neng)产业初期成本高、应用场景不足的难题,云韬(tao)氢能(neng)以技术突破为引(yin)擎、商业模式创新为加(jia)速器,构建(jian)“双驱动”发展路径(jing)。
在技术攻坚方面,云韬(tao)氢能(neng)持续加(jia)码核心材料与工艺研发,打(da)造技术护城河。通过校企合作、联合攻关重点项目、加(jia)大研发投入等方式,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jian)零部件成本显(xian)著降低。在商业模式方面,云韬(tao)氢能(neng)牵头组建(jian)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联合广汽日野等16家企业构建(jian)“研发-生产-运营”生态闭环。联合体成员共(gong)担开发风险与设(she)备投入成本,共(gong)享国产化替代市场红利。
双轮驱动下,云韬(tao)氢能(neng)完成从技术突破到全产业链(lian)布局(ju)的蜕变(bian)。目前,该企业已建(jian)成规模化双极板、电堆、发动机系统生产线;连续三年营收增长;2024年氢燃料电池装车量及装机功率双双登顶广东榜首。
布局(ju)未来:打(da)造氢能(neng)全产业链(lian)生态
然而,技术突破并(bing)非(fei)一日之功。杨强(qiang)回忆道,在研发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领航一号”时,为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杨强(qiang)带领团队千方百(bai)计逐一攻克难题。经过艰难的质量攻关,燃料电池系统质量功率密(mi)度从460W/kg提升至710W/kg;系统额定效率由41%提高到46%,再到50%;最大使用寿命从1.8万小时到2.5万小时,再到3万小时;国产化率由50%提升到85%,再到100%。如今,云韬(tao)氢能(neng)的产品均已实现自研自产,国产化率达100%。
“氢能(neng)燃料电池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wang)成为万亿级甚(shen)至数万亿级的产业。”杨强(qiang)表示,氢能(neng)燃料电池对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在能(neng)源供给端(duan),氢能(neng)可作为大规模、长周期储能(neng)的理想选择,助力(li)可再生能(neng)源规模化消纳;在能(neng)源消费端(duan),氢能(neng)可减(jian)少(shao)工业领域化石能(neng)源供能(neng),推动能(neng)源消费绿(lu)色低碳转型。
基于此,云韬(tao)氢能(neng)正加(jia)速布局(ju)“制、储、运、加(jia)、用”氢能(neng)产业全链(lian)条,未来将覆盖交通、工业、发电三大领域,围绕(rao)“海-陆-空”全方位应用场景,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500辆、氢能(neng)船舶2艘、氢能(neng)无人(ren)机50架、氢气销(xiao)售5000吨,布局(ju)加(jia)氢站20座。杨强(qiang)透露,2025年云韬(tao)氢能(neng)计划投入10亿元,用于提升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产能(neng)规模,打(da)通全链(lian)路氢能(neng)产业数智化管(guan)理,全力(li)打(da)造云韬(tao)氢能(neng)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jian)技术攻关及总部生产基地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本土氢能(neng)企业提供技术链(lian)、产业链(lian)、价值链(lian)支(zhi)持,全力(li)跑(pao)出湾区氢能(neng)产业发展“加(jia)速度”。
从技术追赶者到行业引(yin)领者,云韬(tao)氢能(neng)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创新图强(qiang)的缩影。在“双碳”目标指引(yin)下,以云韬(tao)氢能(neng)为代表的科技型民企,正通过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为我国能(neng)源转型注入澎湃动能(n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