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ji)者李栋)眼(yan)下,北方冬小麦相继进入起身拔节期,粮食主产区陆续进入春耕用水高峰,全国春灌大(da)面积展(zhan)开。截至目(mu)前,全国已有(you)16个省(sheng)份开启春灌,累计灌溉面积超6400万亩。
春灌,是指春季降雨偏少时,为保证春播作物(wu)正常生(sheng)长和越冬作物(wu)及时返青而实施(shi)的一种灌溉。春季气温迅速回升,田间(jian)蒸发量增大(da),及时浇灌有(you)助(zhu)于冬小麦返青和分蘖。
“今(jin)年水管所把水渠重新修整后,水流量变得(de)更大(da),灌溉速度也比以前更快,三天之内(nei)就能全部灌溉完毕。”在(zai)青海省(sheng)西宁市大(da)通回族土族自治(zhi)县景阳镇,村民刘延才看着汩汩渠水流入田间(jian),脸上满是笑容。
“当(dang)前,要全力(li)保障庄(zhuang)稼的春灌用水,浇透这茬水,粮食产量能提高至多两成。”大(da)通回族土族自治(zhi)县北川(chuan)渠管理所副所长王金文先容,灌区今(jin)年计划春灌面积7万亩,预计用水量1170万方,整个春灌工作将于4月底全面完成。
春灌供水是支撑夏粮丰(feng)收的重要一环。最新调度显示,全国9500多座重点水库(ku)蓄水总量超过4800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一成,可有(you)效保障春灌用水需求。目(mu)前,全国已有(you)16个省(sheng)份开启春灌,累计灌溉面积超6400万亩。
在(zai)江(jiang)苏新禹(yu)河灌区,新建(jian)成的数字孪生(sheng)平台(tai)为农户定制科学灌溉方案;在(zai)安徽淠史杭灌区,信息化管理手(shou)段可实现水情(qing)、雨情(qing)、农情(qing)、工情(qing)自动采集(ji)……近年来,人工智能、大(da)数据、水文动力(li)学模型(xing)等在(zai)农业领域逐步应用,“智慧灌溉网”越织越密。
“十四五”期间(jian),我国安排中央资金2000亿元,对2500多处大(da)中型(xing)灌区进行(xing)现代化建(jian)设和改造,49个灌区推进数字孪生(sheng)试点。在(zai)2024年春灌和抗旱中,数字灌区总体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约10%。
为保障夏季粮油丰(feng)收,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zhi)业管理司会(hui)同全国农技(ji)中心、农药检定所,派出7个工作组,分赴14个重点省(sheng)份,深入一线引导各地因时、因地、因苗落实肥水管理措施(shi),做好“倒春寒”、春旱等灾害防范。同时,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zhi)结构,稳(wen)定春播粮食面积,不误农时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wu),夯(hang)实全年粮油丰(feng)收基础(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