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经开区的云南凯(kai)瑞特工程机(ji)械设备有限企业今(jin)年初迎来了开门红,履带移动(dong)式重型筛分站、履带移动(dong)颚式破碎站、履带移动(dong)倾斜式筛分站等多笔订单发(fa)往全球,用于矿山、建筑固废、煤矿等项目。
“这些钢铁(tie)‘大家伙’都(dou)是给客(ke)户定(ding)制(zhi)的,每台设备重量从30吨到100吨不等,通过海运(yun)发(fa)往海外。”云南凯(kai)瑞特企业副总经理(li)宋映(ying)锋告诉记者,10多年来,企业始终专注(zhu)于移动(dong)破碎筛分领域高端装备的研发(fa)制(zhi)造,努力打造行业隐形冠军。
破碎站在冶金(jin)、矿山、化工、建材等行业发(fa)挥着重要作用,每年处理(li)大量的原料和废料,是生产砂石骨(gu)料不可或缺的设备。在早期应(ying)用过程中,破碎和筛分设备多为固定(ding)式,需在采石场或施工现场固定(ding)安装,灵活性差,搬迁成本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催生了设备移动(dong)化的需求。上世纪50年代,移动(dong)式破碎站由德国企业发(fa)明并投(tou)入(ru)生产,伴随着技(ji)术迭代,移动(dong)设备在矿山和建筑工地等场景(jing)中的应(ying)用让作业更(geng)加灵活高效。
由于国内矿山资源丰富,移动(dong)破碎站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大量进入(ru)国内市场。宋映(ying)锋先容,云南凯(kai)瑞特企业最(zui)初也(ye)是以(yi)传统固定(ding)破碎站起步,发(fa)展(zhan)过程中慢慢了解到移动(dong)破碎筛分设备的市场潜力,于是在2016年组建研发(fa)团队,逐步进入(ru)该领域。
把原先占地上万平方米的固定(ding)破碎站浓(nong)缩(suo)成一个体积只有普通机(ji)械设备大小的移动(dong)破碎系统,并不是一件容(rong)易的事。企业技(ji)术研发(fa)总监杨寿诚先容,设备研发(fa)过程中有两项核心技(ji)术,“一个是结构化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好(hao)破碎、筛分、输送(song)等各种设备的组合(he);另一个就(jiu)是破碎主机(ji),把不同类型的物料按需求进行破碎”。
尽管移动(dong)破碎站最(zui)初是“舶来品(pin)”,但(dan)云南凯(kai)瑞特企业凭借(jie)在该领域的扎(zha)实功底和多年市场经验,从学习、借(jie)鉴再到独(du)立自主攻克难题,每年投(tou)入(ru)销售收入(ru)的10%作为研发(fa)费用,通过自主研发(fa)逐步掌握(wo)了主机(ji)等关键核心部件技(ji)术。目前,企业形成了50余人的专家团队,获得了151项专利证书,其中发(fa)明专利31项,研发(fa)技(ji)术及(ji)生产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shui)平。
不同物料的物理(li)性质不同、生产环境不同,对于破碎机(ji)的选择也(ye)要具体问(wen)题具体分析。云南凯(kai)瑞特企业根据(ju)行业更(geng)新迭代快的特点(dian),坚持国际化视野和绿色制(zhi)造理(li)念,不断解锁市场新需求,实行个性化定(ding)制(zhi)生产,形成研发(fa)、制(zhi)造、销售、租赁(lin)、服务一体化业务生态,产品(pin)拓展(zhan)至九大类40余个型号(hao),广泛应(ying)用于矿山开采修复、工程建设、建筑固废再生利用、石料加工等复杂工况。
云南凯(kai)瑞特企业销售总监杨继忠先容,截至目前,企业生产的1200多台(套)产品(pin)进入(ru)国内外市场,出口至1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ke)户600余家。
砂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矿产资源。在绿色低碳发(fa)展(zhan)理(li)念下(xi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全社会的共(gong)识。近年来,云南凯(kai)瑞特企业生产的移动(dong)破碎筛分设备,越来越多地应(ying)用于建筑固体废物、工程废渣处理(li)利用领域。“节约资源、变废为宝,是企业的价值理(li)念。”宋映(ying)锋说,凯(kai)瑞特企业将凭借(jie)绿色化、智能化的产品(pin)矩阵,做好(hao)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处理(li)的高端装备研发(fa)、生产销售及(ji)服务,进一步拓展(zhan)海外市场。(经济日报记者 曹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