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宝坻区第三期采摘(zhai)季暨2025年首届(jie)“萌番仔”番茄大(da)赛举行。“通过这次比赛,大家不仅学到更(geng)多种植常识,而且打开了番茄销路,预计(ji)每亩地能增收超20%。”宝坻区方家庄镇北马营(ying)村种植户陈立春说(shuo)。
作为本届(jie)采摘(zhai)季活动的开场(chang)比赛,首届(jie)“萌番仔”番茄大(da)赛吸(xi)引了宝坻6个镇16家种植主体参赛,参赛西红(hong)柿有43个特色品种。评委团依据(ju)果型、糖度、色泽等维度进行综合打分,选出最地道的宝坻“优品番茄”。
“优品番茄”只是全新宝坻公共品牌名片之一。宝坻区新推出的“宝坻优品”品牌还涵盖手工艺品、文旅体验等农文旅融合领域(yu)。在一系(xi)列农业新技术加持下,宝坻农产品正(zheng)在加速迈向品牌化、高端化。
在“大(da)蒜之乡”宝坻区林(lin)亭口(kou)镇,装(zhuang)有北斗卫星导航系(xi)统的播种机成为蒜农们春耕的“新伙伴”。种植户尹义说(shuo):“过去这季节忙(mang)得团团转(zhuan),如今有了电气化种植新技术,蒜农们只需在播种机上设定好参数,机器就能按既定路线精准作业,还能保证(zheng)蒜种均匀(yun)入土。今年,我家的大(da)蒜种植面(mian)积达到150亩,通过电气化、品牌化、规模化种植,大家这独有的六瓣红(hong)大(da)蒜有望实(shi)现更(geng)高的收益。”
在尹义管理的庆义农场(chang)小院里,一台5米长、红(hong)色的“蒜种分瓣分选机”格外显眼(yan)。农场(chang)工人们把去年提早(zao)晾好的蒜头(tou)倒入机器,传送带自动将其(qi)送入滚筒。不一会儿(er),蒜皮自动飘出,一粒粒雪白的蒜瓣进入了筛筐。经过层层筛选,瘪蒜、残蒜被直(zhi)接扔进垃圾桶,不到10分钟,满满一袋子优质蒜种就被筛选出来。
尹义算了一笔账:传统的大(da)蒜种植需要人工选种,150亩地需要准备蒜种12万头(tou),而单人单天仅能准备200头(tou),仅备种一项就需要人工成本6万元。而使用电气化分种机,不到一周(zhou)就能备齐全部(bu)蒜种,满打满算不过用电800千瓦时。
“今年春耕前,国网天津电力企业的同(tong)事们就多次来到农场(chang),从变压器到灌溉线路,从配电箱到抽水机,逐一对电力设备进行全面(mian)检查和维护,蒜农们对丰收很有信心。”国网天津宝坻企业林(lin)亭口(kou)供电服务中心外勤三班班长常玉帅说(shuo)。
尹义的手机里,北斗导航的联(lian)合播种机传回了实(shi)时画面(mian),“网上国网”APP上,春灌期间(jian)的用电数据(ju)更(geng)是一应俱全,灌溉、播种、施肥、驱虫各个环节都(dou)有电力做支撑。
近年来,宝坻区加快(kuai)推动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种植和养殖,让更(geng)多“宝坻优品”产生(sheng)品牌溢价。宝坻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刘玉祥表示,2025年,宝坻区将持续深化“宝坻优品”品牌建设,借“铸品质”固本、借“打品牌”增效、借“推项目(mu)”兴业、借“办活动”扬名,持续扩大(da)“宝坻优品”品牌辐射圈,推动“产品价值”与“品牌价值”相符。其(qi)中,重点推进宝坻“三辣”、劝(quan)宝韭菜、小站稻(dao)之宝坻大(da)米等品牌营(ying)销能力,持续推动“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zhi))认证(zheng)。(记(ji)者 周(zhou)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