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大写意】
从去年写入中央一号(hao)文件,到今年纳(na)入《政(zheng)府工作报告(gao)》,林下经(jing)济已成为农民增收(shou)致富的“金钥匙”;从一缕海风到一度绿电,近年来,江苏盐城积极探索不同模式下“绿电+”零碳产(chan)业园区建设路径;晒“日光浴”就能发电,地源热泵为室内供暖、制冷……在雄安新区,一栋栋会“呼吸”的大楼特别“带感”。
林下经(jing)济、零碳园区、绿色建筑,梳理今年《政(zheng)府工作报告(gao)》里的生态热词,好(hao)生态的温度和分量(liang)跃然纸上(shang)。记者特邀网友和专家聚而论道、各抒己见,说说大家身边的生态故事、观察(cha)思考。
热词一 林下经(jing)济
【记者观察(cha)】一块地能有三份收(shou)成?没错!在海南五指山市南圣镇同甲(jia)村(cun),答案藏在村(cun)民们房前(qian)屋(wu)后的槟榔林里——树上(shang)有石斛,树下种有大叶茶,树林间(jian)山鸡跑得欢……“一地巧生多(duo)金”让村(cun)民们干(gan)劲十足。
从以前(qian)被“一窝采”“一扫光”,到现在“包山捡菌”,为了让菌子不再(zai)“受伤”,云南通过开展(zhan)野生菌保育促(cu)繁等举措,形成了“封山育林育菌七不准”等村(cun)规民约,既保护森林植被,又实(shi)现菌农增产(chan)增收(shou)。
202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zhuang)况公(gong)报显示,全国经(jing)济林种植面积4666.7万公(gong)顷、年产(chan)值超2万亿(yi)元,林下经(jing)济利用林地面积4000万公(gong)顷、年产(chan)值约1万亿(yi)元。林下生“金”不是梦,精彩故事正在继续……
【网友困惑】“沉睡”的森林资(zi)源如何“叫醒(xing)”“盘活(huo)”?还有哪(na)些新玩法、新花样?
【专家点评】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经(jing)贸研究院副院长秦光远:
林下经(jing)济具有“不与粮争田(tian)、不与农争地”的突出优势,可为农民增收(shou)致富提(ti)供新空间(jian)新机遇。目前(qian),全国林下经(jing)济规模化经(jing)营和利用林地面积6亿(yi)多(duo)亩,探索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chan)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种模式。林下经(jing)济从业人数达3400万人,有各类(lei)经(jing)营主体95万个,年产(chan)值1万多(duo)亿(yi)元。全国发展(zhan)林下经(jing)济经(jing)营利用面积2000万亩以上(shang)的省份有14个、产(chan)值500亿(yi)元以上(shang)的省份有9个。
大力(li)发展(zhan)林下经(jing)济,要注意研究市场,突出多(duo)种经(jing)营,算好(hao)“经(jing)济账”。传统林业生产(chan)更关注“木材经(jing)济”,越是优质、珍贵的木材,需要的生产(chan)周期越长,伴随其中的自(zi)然风险、市场风险越大。发展(zhan)林下经(jing)济,通过林下空间(jian)的拓展(zhan)利用,适度引入林—药、林—菌、林—游等短周期的、特色的产(chan)品和服务,实(shi)现空间(jian)立体多(duo)元化经(jing)营,将林业经(jing)营产(chan)出周期大幅缩短的同时,可以兼顾更多(duo)“土特产(chan)”的产(chan)出,持续创造(zao)收(shou)益,让老百姓和经(jing)营主体能赚钱、有钱赚。
当前(qian),林下经(jing)济已经(jing)探索发展(zhan)出多(duo)样化的产(chan)品品类(lei)、多(duo)元化的产(chan)业业态。例如,浙江衢州(zhou)探索了“土地共(gong)用、生产(chan)共(gong)管(guan)、效(xiao)益共(gong)享”的发展(zhan)模式,推(tui)动林区共(gong)同富裕;广(guang)东阳春针对油茶幼林期无收(shou)益的痛(tong)点,在油茶林套种芋头、南瓜等,实(shi)现“季季见收(shou)益,以短养长”。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yin)山”理念(nian)提(ti)出20周年,林下经(jing)济是践行这一理念(nian)的生动实(shi)践。发展(zhan)林下经(jing)济,应鼓励各地区充分考虑本地实(shi)际,在划定红线、明确底线基础上(shang),开发森林食(shi)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为各类(lei)经(jing)营主体发展(zhan)林下经(jing)济留足空间(jian)。
需要看到,我国林下经(jing)济发展(zhan)面临产(chan)业链条短、品牌建设弱、产(chan)业效(xiao)益低等问题。发展(zhan)壮大林下经(jing)济,要聚焦短板弱项、堵点卡点,凝聚一批敢立新、有技(ji)术、懂(dong)市场、善经(jing)营、会管(guan)理的人才队伍,以新产(chan)品、新服务、新体验开辟林下经(jing)济新市场,扩大林下经(jing)济发展(zhan)规模,延伸林下经(jing)济产(chan)业链条,增加林下经(jing)济产(chan)品供给(gei)。还可探索建立林下经(jing)济大数据平台,促(cu)进上(shang)下游产(chan)业融合发展(zhan)。优化完(wan)善新型经(jing)营主体参与发展(zhan)林下经(jing)济的体制机制,在人与自(zi)然和谐共(gong)生中促(cu)进林下经(jing)济高质量(liang)发展(zhan)。
热词二(er) 零碳园区
【记者观察(cha)】长90米的叶片每转一圈,每台风机就能发10度电。在江苏盐城大丰沿海滩涂上(shang),巨大的风车林立,银(yin)白色的叶片随风转动。
在大丰港零碳产(chan)业园内,每个企(qi)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fang)及绿电使用情况都会呈现在碳谷智造(zao)中心的数据大屏上(shang)。通过一个数据平台,便可溯源整个园区内的绿电足迹。走进射阳港零碳社(she)区,光储充一体化车棚(peng)每天产(chan)生绿电2700度、可容纳(na)70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零碳巴士在社(she)区穿梭……
【网友困惑】零碳园区里藏着哪(na)些绿色密码(ma),将如何改变你我生活(huo)?
【专家点评】广(guang)东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zhan)研究所(suo)所(suo)长张修玉:
今年是中国提(ti)出“双碳”目标五周年。2024年12月,中央经(jing)济工作会议首(shou)次提(ti)出“零碳园区”概念(nian)。此次零碳园区首(shou)次被写进《政(zheng)府工作报告(gao)》,将进一步加速零碳园区建设。
零碳园区,是指在一个产(chan)业园区内,直接(jie)或间(jian)接(jie)产(chan)生的二(er)氧化碳排放(fang)总量(liang),在一定周期内(通常(chang)为一年),通过清洁技(ji)术支撑、碳回(hui)收(shou)技(ji)术、能源存储交换等方式全部予以抵消,从而全年实(shi)现碳元素“零排放(fang)”的现代(dai)化产(chan)业园区。
工业园区集中了近70%的工业用能。据测算,我国现有约8.7万个产(chan)业园区,其碳排放(fang)占全国总量(liang)的30%以上(shang),推(tui)动园区的低碳转型对于实(shi)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看来,零碳园区特点鲜明。一是能源供给(gei)清洁化:零碳园区主要依赖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zai)生能源,以及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二(er)是能源利用高效(xiao)化:采用先进的节能技(ji)术和设备,优化工艺流程,提(ti)高能源在生产(chan)、传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效(xiao)率。三是资(zi)源循环利用化:注重资(zi)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建立完(wan)善的资(zi)源回(hui)收(shou)和再(zai)利用体系,将园区内的废弃物转化为可再(zai)利用的资(zi)源。四是管(guan)理模式智能化:借助(zhu)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ji)术,实(shi)时监测和分析园区内能源消耗和碳排放(fang)情况,实(shi)现精准调控和优化管(guan)理。
我国各地区经(jing)济发展(zhan)水平、资(zi)源禀赋和产(chan)业结构差异较大,零碳园区建设所(su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不相同。
西部地区拥有全国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潜(qian)能,零碳产(chan)业园将可再(zai)生能源的生产(chan)与消费结合,就地发展(zhan)零碳新工业体系,有望在西部打造(zao)新的产(chan)业高地,还可解(jie)决(jue)新能源生产(chan)与消纳(na)的错位问题。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说,零碳园区建设可以推(tui)动传统产(chan)业向绿向新,迫切需要在转型与升级上(shang)做好(hao)“加法”,在能耗与排放(fang)上(shang)做好(hao)“减法”,实(shi)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tui)进。
零碳园区建设为我国不同地区带来了绿色发展(zhan)机遇,在发展(zhan)过程中要注重处(chu)理好(hao)成本与效(xiao)益的关系。建设初期注重成本控制和效(xiao)益分析,通过政(zheng)策支撑、市场机制等手段,保持经(jing)济上(shang)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还要注重不同产(chan)业的协同发展(zhan),形成循环经(jing)济产(chan)业链,提(ti)高资(zi)源利用效(xiao)率。
热词三 绿色建筑
【记者观察(cha)】走进江苏南京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当地建筑统一采用的“保暖神器”——“江水空调”派上(shang)大用场:利用流量(liang)大、冬(dong)暖夏凉的江水作为冷热源,可为近1200万平方米公(gong)共(gong)建筑提(ti)供集中供能服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fang)14万吨。
一个个节能技(ji)术落地转化、一栋栋超低能耗建筑落成、一座座既有建筑改造(zao)焕新,近年来,越来越多(duo)的绿色建筑“走进”了百姓生活(huo),助(zhu)力(li)节能降碳同时,也提(ti)升了人们生活(huo)品质。
【网友困惑】绿色建筑这么“能”,咋让人们住得更舒心?如何让更多(duo)建筑“绿”起来?
【专家点评】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绿色建筑与节能技(ji)术北京市重点实(shi)验室副主任俞天琦: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zi)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ti)供健康、适用、高效(xiao)的使用空间(jian),最大限度地实(shi)现人与自(zi)然和谐共(gong)生的高质量(liang)建筑。作为为人服务的生活(huo)和生产(chan)设施,绿色建筑应充分考虑人的健康和使用需求,提(ti)供具有良好(hao)的采光、通风和温湿(shi)度等室内环境质量(liang),提(ti)升使用的舒适度。同时,与周边自(zi)然环境融合,减少因建筑使用对周围环境造(zao)成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fang)约占全社(she)会碳排放(fang)总量(liang)的一半,建筑产(chan)业走绿色发展(zhan)之路,“双碳”目标将会更好(hao)实(shi)现。多(duo)数人的一天约有80%的时间(jian)待在建筑中,房子的好(hao)坏,直接(jie)影响人的生活(huo)品质。绿色建筑能够创造(zao)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提(ti)升生活(huo)的幸福感。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zhan)迅速,“绿色”已经(jing)成为新建建筑的“必(bi)选项”。如上(shang)海中心大厦,采用双层玻璃幕墙减少能耗,楼顶的风力(li)发电可满足本体部分电力(li)需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地源热泵、光伏发电、自(zi)然通风等设计,使节能指标大幅提(ti)高。
全球气(qi)候变化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fang)的重要行业,需要加快绿色转型,通过绿色建筑减少资(zi)源依赖、提(ti)升国际话(hua)语权。同时,作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zhan)趋势,对绿色建筑相关材料(liao)和设备的研发进步,有助(zhu)于降低对外依赖,进而提(ti)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li)。
房子的本质是满足百姓的生活(huo)需求。当前(qian),人们对美好(hao)生活(huo)的需求由(you)“住有所(suo)居”向“住有宜居”转变,由(you)“有房住”向“住好(hao)房”转变。从好(hao)房子到好(hao)小区、好(hao)社(she)区、好(hao)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hao)、建设好(hao)、治理好(hao),为人民群众(zhong)创造(zao)高品质的生活(huo)空间(jian)。
绿色的“好(hao)房子”是一个完(wan)整的系统,包括人、建筑、环境等多(duo)方面要素。要加快完(wan)善标准体系、加大技(ji)术研发投入、加强理念(nian)宣传,充分考虑不同居住习惯、不同年龄段、不同经(jing)济能力(li)等群体的需求,既强化标准引领、技(ji)术赋能,把新房子建造(zao)成好(hao)房子;也通过科学改造(zao),把老房子变成好(hao)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