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ai)过去一些老观念(nian)里,上海(hai)有时会被看作大(da)企业、大(da)资本角力的“主场”,中小企业似乎(hu)“玩(wan)不起”。但事实(shi)上,上海(hai)是全国最早(zao)培育(yu)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城市,数量现已超(chao)过1.2万家。如果用时间计(ji)量,平均(jun)每3.5小时,上海(hai)就诞生一家专精特新企业。
4月11日,上海(hai)市政府召开资讯发布会,先容了最新出台的《上海(hai)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zhuang)大(da)的若干措施(shi)》(以下简称《若干措施(shi)》)。共计(ji)20条举措,通(tong)俗易懂,含“金”量十足,还显露了长远(yuan)的战略意图(tu)。
一个(ge)背景值得指出,“专精特新”已经连续四年被写(xie)入政府工(gong)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gong)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梯度(du)培育(yu)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zhuang)大(da)。四年连提,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定向发力,分量不言(yan)而喻(yu)。
细(xi)看上海(hai)这一轮(lun)举措,不仅在(zai)为(wei)当下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赋能,更在(zai)孕育(yu)一批批“明日之星”。这份政策不仅拿出“真金白银(yin)”,还指引方向,更有长远(yuan)布局。说到底,上海(hai)在(zai)为(wei)未来蓄力、下注(zhu)。
含“金”量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da)多专注(zhu)于某个(ge)细(xi)分领域(yu)、核心环(huan)节,今天它们是“小而强”,明天可能就是行业“独角兽(shou)”甚至(zhi)“隐形冠军”。通(tong)常,这些企业大(da)都聚焦前沿技术(shu)和创新,但由于研发周期长、投入大(da),中小企业早(zao)期又难以获得银(yin)行和资本市场的认(ren)可,融资难、融资贵(gui),一直是“老大(da)难”问题。
明眼人很快能看到上海(hai)《若干措施(shi)》的含“金”量。比如推动企业高成长发展,上海(hai)将对首次(ci)升规(gui)入统的工(gong)业、软信业企业,给予(yu)最高50万元奖励,并对规(gui)上工(gong)业、软信业企业根据增(zeng)长情(qing)况给予(yu)最高40万元奖励;对连续两年产值(营收)增(zeng)速2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yu)最高50万元支(zhi)持。
再如降低全要素成本,上海(hai)将形成规(gui)模(mo)1000亿(yi)元的基金群,专门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直接(jie)投资,并带(dai)动社会资本投早(zao)、投小、投硬科技;上海(hai)要建立总规(gui)模(mo)超(chao)4000亿(yi)元的“专精特新贷”,其中信用贷款总规(gui)模(mo)超(chao)2000亿(yi)元;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予(yu)以最高30%贴息支(zhi)持。
这种实(shi)打实(shi)的扶持举措还有很多,无疑(yi)将帮助正在(zai)成长壮(zhuang)大(da)的专精特新企业熬过最难的那(na)一段时期。
从小微企业开始,“小升规(gui)”“规(gui)转强” “强转股” “股上市”,上海(hai)都设定了明确的支(zhi)持措施(shi),从“小苗”一直扶到“参天树”。像“瞪羚”“小巨人”这些高成长企业,只要你跑得快,上海(hai)就有奖有补,而且在(zai)质量、管理、创新能力上也会提供诊断和提升服务(wu),让(rang)你跑得更稳(wen)。
指方向
壮(zhuang)大(da)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hai)不仅“出钱”,也“引路”,通(tong)过精准化赋能,推动企业往(wang)国家战略需求、新质生产力方向走(zou),促进其高能级创新。这无疑(yi)是对企业更长远(yuan)的支(zhi)持。
根据《若干措施(shi)》,一方面,上海(hai)明确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承(cheng)接(jie)国家重大(da)战略任务(wu),参与新型基础(chu)设施(shi)建设。对企业新赛(sai)道新动能重点(dian)产业项目,上海(hai)将统筹能耗、土地、环(huan)境容量指标,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任何企业的长远(yuan)发展,都离不开市场需求、应用场景。有的企业技术(shu)做得好,但找不到对口市场,容易“高开低走(zou)”。上海(hai)在(zai)这一轮(lun)政策中引导企业参与承(cheng)接(jie)国家战略任务(wu),就是引导它们进入最大(da)的蓝海(hai)市场。另外(wai),国家战略往(wang)往(wang)聚焦关键核心技术(shu)、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重点(dian)领域(yu),这里也有中小企业擅长的“小切口”。
另一方面,在(zai)《若干措施(shi)》中,上海(hai)明确举办(ban)大(da)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等对接(jie)活动,鼓励“链主”企业带(dai)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补链、强链、延链,提升产业链配(pei)套能力。
这层意味(wei)该如何理解?大(da)企业“发榜”,通(tong)常针对的是某些技术(shu)难题、产业链痛点(dian);而中小企业“揭榜”,也就是带(dai)着解决方案“对号(hao)入座”,展示自身创新潜力。在(zai)一条产业链中,大(da)企业自然是核心,中小企业则(ze)是重要环(huan)节,上海(hai)引导和促成它们之间通(tong)力合作,有利于构建一个(ge)更具竞争力、更有韧性(xing)的产业链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20条措施(shi)涉及方方面面,为(wei)方便企业看得懂、用得上,上海(hai)还创新推出了《若干措施(shi)》的“企业版”,用最通(tong)俗易懂的语(yu)言(yan)提炼(lian)“干货”,并提供咨询电话和申报途径。
这就像政府把“说明书+客服”一起打包送上门,明确让(rang)企业知道“我能为(wei)你做什么”,“你能享(xiang)受(shou)哪些优惠”,哪些是“免申即享(xiang)”的福利——背后展现的是这座城市的营商环(huan)境,最大(da)程度(du)让(rang)企业省(sheng)心、安心。
大(da)未来
2025年,从DeepSeek的横空出世,到人形机器人从技术(shu)奇点(dian)迈入产业爆发,一系列现象都在(zai)传递一个(ge)信号(hao):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zai)释放惊人的创新潜力和产业能量。
目前,上海(hai)培育(yu)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已超(chao)过了2.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chao)过1.2万家,达到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有857家,上海(hai)市制(zhi)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9家。上海(hai)形成了从创新型、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到制(zhi)造业单项冠军的优质企业梯队。
但显然,上海(hai)的目标远(yuan)不止于此(ci)。
随着大(da)模(mo)型、具身智能、6G、量子计(ji)算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快速发展,技术(shu)加(jia)快迭代、企业加(jia)速成长,专精特新企业群体结构不断优化。此(ci)时上海(hai)出台《若干措施(shi)》,一个(ge)明显的意图(tu),就是要培育(yu)更多、更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首先,目标清晰、数量翻番。上海(hai)明确提出,到“十五五”末,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翻一番,达到2万家左右。
其二,精准赋能、梯度(du)培育(yu)。上海(hai)从“小升规(gui)”“规(gui)改股”到“隐形冠军”,构建了一个(ge)完整的成长通(tong)道,让(rang)专精特新优质企业持续迭代。
其三,鼓励参与国家战略、产业链协同。上海(hai)不是要专精特新企业单打独斗,而是把它们当成未来产业生态中关键的一部分来培育(yu)。现在(zai),在(zai)GPU、大(da)飞机、大(da)邮轮(lun)、AI大(da)模(mo)型等重点(dian)领域(yu),都有专精特新企业的身影。
这几年,很多事实(shi)已证明,科技的未来不只掌握(wo)在(zai)大(da)企业手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全有机会改写(xie)全球前沿产业的格局。恰恰是更多“年轻力量”,凭借技术(shu)突破、模(mo)式创新,成为(wei)全球产业版图(tu)新兴领域(yu)的领跑者(zhe)。
上海(hai)这一套政策组合拳,瞄准的是新兴领域(yu)、未来产业中的“种子选手”,建立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独角兽(shou)企业“潜力库”。这座城市从不缺尖端创新、产业基础(chu)和金融资本,现在(zai)所布局的,是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完成从“埋头做技术(shu)”向“真正跑进市场,带(dai)动产业”的跨越,锻造一批批“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