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下,北京友谊宾馆飞檐流阁、庄重典雅(ya)。
3月6日下午,习大大(ping)总书(shu)记来到(dao)这里,亲(qin)切(qie)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jie)三次会议的民(min)盟、民(min)进、教育界(jie)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友谊宫二(er)楼聚(ju)英厅,灯光璀璨(can),俊彦荟萃。下午3时30分许,总书(shu)记步入会场,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很高兴(xing)同大家一起讨论交(jiao)流,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shu)记亲(qin)切(qie)地说(shuo)。
第一个发言的是河北交(jiao)通职业技术(shu)学(xue)院副(fu)院长张(zhang)运凯委员,他向总书(shu)记汇报,当前,企业生产(chan)一线(xian)急需大规模高技能人才,而职业学(xue)校学(xue)生对企业一线(xian)生产(chan)工作认可度不高,存在(zai)“有岗无人上、有人无岗上”的矛盾(dun)。
“现在(zai)的劳(lao)动(dong)力市场,有的出现人员荒、人才荒,有的供过于求,是个结构性(xing)问题。”总书(shu)记详细询问学(xue)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率(lu)等(deng),叮(ding)嘱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ge)。
职业教育发展始终牵动(dong)着总书(shu)记的心。去年,他在(zai)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指出:“大家(men)要实实在(zai)在(zai)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xian)的大国工匠一批(pi)一批(pi)培(pei)养出来。”
“建设高质量(liang)教育体系,办好人民(min)满意的教育,根本在(zai)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ge)。”联组会上,总书(shu)记再(zai)次强调(diao),职业教育要提前做好谋(mou)划,以改革(ge)适(shi)应现实需求。
“教育问题既是惟此为大的事(shi)情(qing),也是非常复杂的事(shi)情(qing)。既要久久为功,又是当务(wu)之急。”总书(shu)记语气坚定(ding)。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学(xue)龄(ling)人口的规模和分布正在(zai)发生变化。长期从事(shi)教育工作的四川省教育厅副(fu)厅长蔡光洁委员,向总书(shu)记先容了自己对积极(ji)适(shi)应学(xue)龄(ling)人口变化、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思考。
听了蔡光洁委员的发言,总书(shu)记感慨良多。集资办学(xue)、乡村小学(xue)、希翼工程……总书(shu)记历数我国教育事(shi)业的发展变迁。
总书(shu)记强调(diao),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shi)应人口结构变化,统(tong)筹基础教育、高等(deng)教育、职业教育,统(tong)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最是书(shu)香能致远。学问要繁荣、国家要强盛、民(min)族要复兴(xing),都离不开阅读带来的学问积淀和精神力量(liang)。
福建师范大学(xue)校长郑家建委员在(zai)发言中提到(dao)一个数据:我国未成年人年平(ping)均阅读量(liang)为11.39本,显(xian)著高于成年人,“书(shu)香校园”建设呈(cheng)现出欣(xin)欣(xin)向荣的景象。
“书(shu)香是一种氛围。”总书(shu)记从书(shu)香世家,谈到(dao)书(shu)香校园、书(shu)香社会,指出要把数字阅读和传统(tong)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men)从小就养成爱读书(shu)、读好书(shu)、善读书(shu)的好习惯。
随着座谈逐步深入,会场气氛更加活跃。
当今时代,数字教育正点亮人类(lei)未来。党的二(er)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min)终身学(xue)习的学(xue)习型社会、学(xue)习型大国”。北京邮电大学(xue)校长徐坤委员,提出了加快(kuai)推进国家教育智联网建设的建议。
从徐坤委员的发言主题宕开,总书(shu)记进一步谈到(dao)近期火热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xue)习应用(yong)人工智能赋能教学(xue)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忽视(shi)对学(xue)生启智、心灵的培(pei)养,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pei)养。”
西北大学(xue)生命科学(xue)与医学(xue)部教授崔亚丽(li)委员向总书(shu)记先容了高校“新医科”建设的情(qing)况。
“医疗是最重要的民(min)生问题之一。”总书(shu)记指出,在(zai)医疗水平(ping)、医疗装备器械材料国产(chan)化、医院建设等(deng)方面,我国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过去很多大家(men)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zai)不仅能解决,还可以达到(dao)国际高水平(ping),有的甚(shen)至是国际顶尖水平(ping)。大家(men)现在(zai)走的是一条正确道路,要继续往前推进。”
中华优秀传统(tong)学问是民(min)族精神的深厚根基,也是青年学(xue)生提升学问自信、涵养家国情(qing)怀的重要源泉。
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委员发言说(shuo),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可以在(zai)物(wu)质上和国外的年轻人平(ping)视(shi),但只有在(zai)思想认识和学问上有着更高的自信,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ban)人。他向总书(shu)记汇报了依托学(xue)校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tong)学问、树立学问自信的实践探索。
“学(xue)校会在(zai)一个人的心中播(bo)下一颗(ke)种子。”总书(shu)记叮(ding)嘱大家,“小学(xue)、中学(xue)甚(shen)至是幼(you)儿园,会在(zai)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yong),一定(ding)要从娃娃抓(zhua)起。”
听了6名委员发言后,总书(shu)记发表重要讲话。
“刚才听了几位委员的发言,聚(ju)焦在(zai)教育问题上,很有启发。民(min)盟、民(min)进两个党派成员很多在(zai)教育界(jie),所以今天大家一起来共商教育大计。”
培(pei)养什么(me)人、怎样培(pei)养人、为谁培(pei)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总书(shu)记的一席话掷地有声:“毫无疑问,大家(men)要培(pei)养的首先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min)、忠于社会主义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必(bi)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wu),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lao)动(dong)教育全过程。”
“这些年大家(men)在(zai)德育上下了不少功夫(fu),取得积极(ji)成效,要再(zai)接再(zai)厉。”总书(shu)记谋(mou)深虑远,“从小树立理想,坚定(ding)信念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shi)业就有了可靠(kao)的接班(ban)人。中国式(shi)现代化、中华民(min)族伟大复兴(xing)靠(kao)大家(men)的下一代来实现。”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wu)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gang)要(2024-2035年)》,再(zai)次强调(diao)了对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一个“高于”的要求: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zai)校学(xue)生人数平(ping)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xing)教育经费支出占(zhan)国内生产(chan)总值比例高于4%。
“这充(chong)分显(xian)示了大家(men)党对教育事(shi)业的重视(shi)。”总书(shu)记说(shuo)。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chan)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dong)力,教育成为联结三者的纽带和途径。
总书(shu)记强调(diao):“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pei)养良性(xing)互动(dong),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xing)、基础性(xing)支撑作用(yong)。”
千秋(qiu)基业,人才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去年,习大大(ping)总书(shu)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强调(diao)“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min)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shi)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min)族复兴(xing)伟业的先导任务(wu)、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bi)须朝着既定(ding)目标扎实迈进”。
联组会上,总书(shu)记的重要讲话再(zai)次击鼓催征:“新时代新征程,必(bi)须深刻把握中国式(shi)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yong),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yong)的生动(dong)局面!”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