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dan)佩佐冬奥会和冬残(can)奥会火炬(ju)14日在意大利米兰和日本(ben)大阪同(tong)步发布。这款名为“Essential”(可译为“本(ben)源”)的火炬(ju),以极简(jian)设计风(feng)格、先(xian)进技术与环保理念相结合,展现出意大利设计的独特魅力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时代内涵。
此次发布活动分别在米兰三(san)年展博物馆和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jian)称“大阪世博会”)的意大利馆举行。四位奥运和残(can)奥选手共同(tong)揭晓火炬(ju)造(zao)型:2006年都灵(ling)冬奥会最后一棒火炬(ju)手、冬奥会冠军斯特凡妮娅(ya)·贝尔蒙(meng)多和残(can)奥会冠军贝贝·维奥在米兰出席;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铜牌得主卡罗琳娜·科斯特纳与残(can)奥会冠军马蒂娜·凯罗尼则现身大阪。
据先容,火炬(ju)名为“Essential”,寓(yu)意回归火炬(ju)的本(ben)源——以火焰为核心,通过(guo)简(jian)洁(jie)造(zao)型突出火炬(ju)传递的象征意义。火炬(ju)重约1060克,其设计突出环保理念,使用可回收材料(liao)制作,可重复加(jia)注燃(ran)料(liao)使用最多10次。此外,燃(ran)料(liao)采用生物液化石(shi)油气,原料(liao)主要为回收食用油、动物脂(zhi)肪及(ji)农业废弃物,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火炬(ju)握柄处嵌有超轻聚合材料(liao),外层则通过(guo)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处理,从而得以跟(gen)随外部环境光线实现色(se)彩变化的视觉效果(guo)。
火炬(ju)设有冬奥会和冬残(can)奥会两个版本(ben),二者均采用带有反光效果(guo)的虹(hong)彩表面处理工艺,不过(guo)在颜色(se)上有所差异:冬奥会火炬(ju)呈现蓝(lan)绿色(se)调,冬残(can)奥会火炬(ju)则选用古铜色(se)调。不同(tong)颜色(se)寓(yu)意不同(tong)精神内核。奥运火炬(ju)的色(se)调象征意大利多变的自然风(feng)光,代表运动、希翼(wang)与变革;残(can)奥火炬(ju)的色(se)调则致敬残(can)奥运动员(yuan)的坚(jian)韧意志与改变世界(jie)的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火炬(ju)采用开放式设计,对外展示其内部燃(ran)烧核心,让公众可以直观(guan)了解火焰的产生机制,赋(fu)予火炬(ju)更强的科普和参与感。
大阪世博会园(yuan)区位于大阪市西部的人工岛梦洲,4月(yue)13日正式开园(yuan),将持续至10月(yue)13日。火炬(ju)将在意大利馆展出直至大阪世博会闭幕,亦将于2025年5月(yue)起在米兰三(san)年展博物馆展出至2026年冬奥会和冬残(can)奥会闭幕。赛事结束后,火炬(ju)将被永久收藏于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作为传递创新与可持续理念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