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的(de)青岛润之禾农业科技有限企业育苗棚内,黄瓜苗、白菜苗、西(xi)红柿苗整(zheng)齐排列,工人们穿梭其间,嫁接、播种、调试设备(bei),一(yi)派繁忙景象(xiang)。这些看似普通的(de)种苗,却承载着现代农业的(de)科技密码——它们凭借高成活率、强抗病(bing)性以及高产的(de)优势,成为当地农户增产的(de)“金钥匙”,销(xiao)往我国东(dong)北地区以及海外市场。
润之禾成立于2012年,是一(yi)家专(zhuan)注蔬菜种苗培育、种子研发及种植技术(shu)推广的(de)农业企业。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深耕(geng)种业研发,先(xian)后培育出黄瓜品种20多个,累计育苗3000余万棵,成为国内蔬菜育苗领域的(de)领先(xian)企业。
掌握技术(shu)
在育苗基地和育苗大棚内,自动喷灌(guan)机(ji)和温控系统精准调控棚内的(de)温湿度;自动育苗播种机(ji)播种精准度达(da)到98%以上……企业采用智(zhi)能化育苗手段,不仅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也充分保证了润之禾种苗品质。
“过(guo)去,农户大多自己育苗,成活率低、品质参差(cha)不齐,一(yi)旦(dan)遇到病(bing)害,损失难(nan)以挽回。”望着满载种苗的(de)货车驶(shi)出基地,润之禾总经理贾太回忆,企业创立初期,青岛地区育苗产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nan):内部团队缺乏现代化育苗经验,外部农户对专(zhuan)业化种苗认知匮乏,育苗产业缺乏市场认可度。为打破这一(yi)局面,贾太带领团队赴山东(dong)寿光(guang)等农业先(xian)进地区学习育苗技术(shu)。
“在寿光(guang)育苗基地里,大家每天在棚内跟(gen)着当地技术(shu)员学习,从种子的(de)筛选处理,到播种时深度、间距的(de)精准把控,再到育苗过(guo)程中温湿度的(de)严格调控,逐步(bu)积累起育苗经验。”润之禾育苗员刘继佩介(jie)绍,育苗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温度浮动需要保持在3摄氏度以内,湿度在80%左右,嫁接刀口必须接近45度斜切。
为掌握嫁接动作,刘继佩带领润之禾团队每天坚持练习,他(ta)们的(de)手指常被(bei)刀片划(hua)破,衣(yi)服(fu)总被(bei)汗水浸湿。经过(guo)1个多月的(de)练习,润之禾团队成功掌握了黄瓜嫁接育苗方法,一(yi)天内可以嫁接四五千株。
然(ran)而,回到青岛准备(bei)出售黄瓜苗时,企业团队却面临销(xiao)售遇冷(leng)的(de)困境。刘继佩说:“常年来,农户们习惯自给自足,大家育出来的(de)苗无(wu)人问津。面对这种情(qing)况,大家决定(ding)免费送苗,以实际成效赢得认可。”于是,润之禾的(de)第一(yi)批种苗通过(guo)这种“先(xian)试后买”的(de)模式走(zou)进农户的(de)田间地头(tou)。
事实证明(ming),这一(yi)策(ce)略成效显著:采用润之禾种苗的(de)农户惊喜地发现,黄瓜亩产从原来的(de)2.5万斤跃升至4万斤以上,种苗成活率提升近30%。“用润之禾的(de)苗子,损失少一(yi)半,收成翻一(yi)番!”农户王涛说。
显著的(de)成效让润之禾成功获得农户认可,并快速打开(kai)市场。“从一(yi)棵苗种起,大家逐步(bu)掌握了育苗技术(shu),在市场中站(zhan)稳了脚跟(gen)。”贾太说。
破解难(nan)题
存活率接近100%、增产30%、7天内苗株出现问题无(wu)理由退换……这些大胆承诺的(de)背后,是润之禾十年磨一(yi)剑的(de)技术(shu)积淀。
润之禾成立初期,主(zhu)要采用传统育苗方式,将播种好的(de)育苗盘直接就地安置。然(ran)而,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容易感染(ran)病(bing)虫害,而且移栽(zai)时也会(hui)对苗根造成损伤。
为解决这一(yi)问题,企业研发团队给育苗盘“安”床,将育苗盘放在离地面半米左右高的(de)钢铁架子上,不仅有效规(gui)避了种苗触地带来的(de)一(yi)系列问题,而且通过(guo)可移动的(de)架子设计,使种苗管护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土(tu)壤是育苗的(de)一(yi)项关(guan)键因(yin)素。普通育苗营养土(tu)携带病(bing)菌多,极易导致(zhi)种苗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的(de)情(qing)况。2012年,润之禾曾遭遇一(yi)次惨痛的(de)教训:一(yi)名农户从润之禾挑选了70亩地所(suo)需的(de)白菜苗,结果因(yin)土(tu)壤致(zhi)病(bing)菌导致(zhi)种苗全军覆没。为保住农户收益和企业口碑(bei),企业临时从外地购入一(yi)批白菜苗送到农户手中。这次意(yi)外让润之禾损失了10余万元。
为彻底攻克土(tu)壤带来的(de)育苗难(nan)题,保障种苗健康(kang)生长,企业经过(guo)多次调研,引入国外无(wu)菌育苗基质,成功解决了行业难(nan)题。“大家先(xian)后引入10余种主(zhu)流品牌的(de)基质,包括国产、国产进口复配以及进口品牌。经过(guo)对比试验,大家发现进口的(de)无(wu)菌育苗基质病(bing)菌更少、营养更高,更利于种苗成长。”贾太说。
刘继佩介(jie)绍,砧木是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de)植株,其根系与(yu)接穗植株在嫁接繁殖后会(hui)形成共生关(guan)系。将黄瓜苗嫁接于特定(ding)的(de)砧木,可以获得砧木的(de)根系优势,更充分吸取养分、抗病(bing)虫害等。因(yin)此,选择一(yi)块好的(de)砧木是育好黄瓜苗的(de)基础保障。
润之禾企业团队多次前往国外,寻(xun)找高产量、抗病(bing)能力强的(de)砧木。团队在不同(tong)的(de)土(tu)壤条件、气候环境下进行试种植,不断调整(zheng)种植方案(an),仔细观察(cha)每株种苗的(de)生长情(qing)况。经过(guo)3年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终于成功筛选出适合我国种植习惯的(de)品种——久留米南瓜砧木,为提升冬季黄瓜产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广大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de)收益。
2023年,凭借先(xian)进的(de)育苗技术(shu),润之禾顺利拿(na)到编码“第0001号”的(de)青岛市首张农作物(wu)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也成为行业标准化、规(gui)范化的(de)标杆。
向上攀(pan)登
如(ru)今的(de)润之禾,育苗规(gui)模和产量不断增长,并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企业发展的(de)目标远不止于此,种苗只是起点,种子才是农业的(de)‘芯片’,大家要加强种子研发能力,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攀(pan)登。”贾太说。
种子研发之路漫长而艰辛。“从确(que)定(ding)亲本种子,到进行提纯、杂交,再到筛选出优质种子,大家经历过(guo)无(wu)数次失败。”润之禾育种技术(shu)顾问高健康(kang)介(jie)绍,首先(xian)是引种,从国内外广泛收集上千种黄瓜种质资源,对其遗(yi)传特性、植株形态、品质特性等进行观察(cha)和记录。此后,在大量黄瓜植株中,选择瓜条直、口感好、抗病(bing)能力强、耐低温的(de)植株,经过(guo)提纯或杂交等手段进行育种,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de)新品种。
“一(yi)个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需要经过(guo)8年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每一(yi)步(bu)都充满不确(que)定(ding)性。大家的(de)研发团队曾经历过(guo)无(wu)数次失败,但从未退缩。”高健康(kang)说。
技术(shu)革新升级之路虽(sui)然(ran)艰辛,但也结出了累累硕(shuo)果。经过(guo)不懈努力,润之禾在黄瓜种子培育方面成绩(ji)斐然(ran)。目前,企业已培育出黄瓜品种20多个,每年可生产种子近4吨。其中,“绿(lu)优2号”在全国旱黄瓜市场占据领先(xian)优势,成为行业内备(bei)受瞩目的(de)明(ming)星品种。
近年来,润之禾积极拥抱国际前沿农业技术(shu),组(zu)织员工赴海外考察(cha)学习,将国外的(de)架栽(zai)培苗技术(shu)、精细化管护理念融入生产;联合科研院所(suo)攻关(guan)高端蔬菜种子研发,探索育苗新技术(shu),构建先(xian)进的(de)繁育技术(shu)体系。
站(zhan)在新起点,企业开(kai)始布局未来发展版图:投资建设智(zhi)能化温室,进一(yi)步(bu)提升年育苗能力;组(zu)建育种实验室,培育具(ju)有自主(zhu)常识产权的(de)高产抗病(bing)品种;拓展海外市场,让“中国苗”扎根世界。
“农业创新是一(yi)场长跑,大家将不断朝着智(zhi)能化、数字化的(de)育苗育种体系迈进,为行业发展树立全新标杆。”贾太说。(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