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图片均(jun)为丹(dan)剧《白蛇·泪落(luo)金山》剧照(zhao)。 丹(dan)阳市丹(dan)剧团(tuan)供图
戏(xi)曲是中华文(wen)化的瑰宝。我国戏(xi)曲剧种繁多,既有昆曲、京剧、豫剧、黄梅戏(xi)、评剧、越(yue)剧等流(liu)行区域(yu)广阔的剧种,也有流(liu)行范围较小、关注度相对较低的小剧种。各类剧种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百花园,展现出中国戏(xi)曲的多样性与深(shen)厚底蕴。
保护传承戏(xi)曲艺术,既要(yao)不忘本来,也要(yao)开辟未来。排演(yan)沉浸式剧目、改编经(jing)典作品、走进直播间、起用年轻演(yan)员……近年来,许多小剧种积极回应时(shi)代,不断在内容创作、人才培养、传播方式等方面(mian)推(tui)陈出新(xin),拥抱更多观众(zhong),持续焕发光(guang)彩。本版推(tui)出策划(hua),关注小剧种的创新(xin)探索,观察古老戏(xi)曲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xin)性发展中,开拓更广阔的表演(yan)舞台、延(yan)展更多元的表达空间。
——编 者
穿上时(shi)髦服(fu)装,她(ta)是《白蛇传》剧组编剧忘红尘;换(huan)上一身(shen)古装,她(ta)是戏(xi)中戏(xi)里的许仙;谢幕(mu)彩蛋中,她(ta)又戴上墨镜、活力舞蹈——整晚(wan)的演(yan)出,17岁的江苏(su)镇(zhen)江丹(dan)阳市丹(dan)剧团(tuan)第六代演(yan)员束媛在3种身(shen)份间切换(huan)。
4月1日晚(wan),首部小剧场丹(dan)剧《白蛇·泪落(luo)金山》在镇(zhen)江上演(yan),吸引了许多观众(zhong)。
“谢幕(mu)时(shi),掌声很热烈,还有观众(zhong)和大家一起跳舞,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丹(dan)剧的喜爱。”束媛说。去年11月,这部剧在北京首演(yan),并获得第十一届(jie)当代小剧场戏(xi)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这个近300岁的剧种,火了!
《白蛇·泪落(luo)金山》讲了这样一个故(gu)事:1924年,雷(lei)峰塔倒塌,白素贞苏(su)醒,前世记忆历历在目。雷(lei)峰塔的当代守塔人小沙弥引白素贞前往(wang)镇(zhen)江《白蛇传》剧组,意外与化身(shen)影片明星蔓青的青蛇、已成为剧作家忘红尘的许仙重逢。4人排练新(xin)剧,白素贞饰演(yan)青蛇、蔓青饰演(yan)白蛇、忘红尘饰演(yan)许仙、小沙弥饰演(yan)法海,在真假错位、戏(xi)中戏(xi)外感悟人生况味。
“选择《白蛇传》题(ti)材,因为这个IP足够为人熟知,故(gu)事也有再创作空间——从唐传奇到宋(song)元话本、明清小说,白蛇形(xing)象随时(shi)代不断变化,在当代语境下,这个故(gu)事对爱情、人性的探讨可以更丰富、多元。”江苏(su)省戏(xi)剧文(wen)学创作院90后编剧俞思含说,剧中加入的“穿越(yue)”、反转等元素很受年轻人喜爱,这个具有当代审美(mei)和精神的爱情故(gu)事,也很符合丹(dan)剧细腻清新(xin)的气质。
中央戏(xi)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liu)处处长林蔚然说:“在《白蛇传》的故(gu)事为人熟知的背景下,这些年轻的创编辑们仍然有勇气去挑战,创作不一样的故(gu)事,令人感动。”
有贴(tie)合当代审美(mei)的故(gu)事新(xin)编,还有颇具巧思的舞台设计。舞台主背景是一把可以“穿越(yue)时(shi)空”的油纸(zhi)伞,舞台右侧还有一座流(liu)水造型的桥。“油纸(zhi)伞用钢结构作为伞架,以一种略带反光(guang)、蓝(lan)天云纹的布作为伞面(mian),需要(yao)场景变化时(shi),用人力拉动;断桥用钢结构与木板打造,让舞台更加立体(ti)。”导演(yan)戎兆琪先容,剧组花了一个月时(shi)间设计这些舞台装置,“要(yao)第一眼就能抓住观众(zhong)的心”。
不仅如此,这部剧在配(pei)乐上也有所创新(xin),没(mei)有全部采用传统经(jing)典的丝竹配(pei)乐,而是以管弦乐器为主,包括大中小提(ti)琴(qin)、键盘、电子琴(qin)等,以增加现代感。
除(chu)了现代的故(gu)事、新(xin)颖(ying)的舞台,《白蛇·泪落(luo)金山》引人注目的,还有青春的面(mian)孔。这部剧首次起用4名平均(jun)年龄仅17岁的新(xin)生代演(yan)员担任主演(yan),一人分饰多角。束媛和伙伴们压力不小,也收获颇多。
在剧中扮(ban)演(yan)白蛇的17岁丹(dan)剧演(yan)员史芬闺说,由于年纪较小,刚开始排练时(shi),对分饰多角的层(ceng)次感拿捏不准,也对剧中探讨的爱情等话题(ti)缺(que)乏理解,“编剧和导演(yan)给大家一遍遍讲戏(xi),锡剧院和丹(dan)剧团(tuan)的前辈帮助大家一点(dian)点(dian)打磨细节,渐(jian)渐(jian)地(di),大家手(shou)上多了动作、脸上有了情绪,表演(yan)也融入了更多感情,感觉每天都在成长。”史芬闺说。
丹(dan)剧是江苏(su)现存的4个濒危剧种之一,由于受众(zhong)面(mian)窄、演(yan)出市场低迷等原因,一段时(shi)间以来,曾面(mian)临人才流(liu)失的问(wen)题(ti)。
丹(dan)剧团(tuan)第六代演(yan)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丹(dan)阳市丹(dan)剧团(tuan)团(tuan)长、丹(dan)剧艺术发展有限企业董(dong)事长郦伟华先容,2019年,丹(dan)剧团(tuan)从全市范围遴选出24名十二三岁、身(shen)形(xing)及嗓音条件较好的苗子,送到扬州市文(wen)化艺术学校丹(dan)剧班定向培养。
当年,12岁的束媛就怀着“我要(yao)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guang)”的梦(meng)想前来学习,从吊嗓子、练眼神的基(ji)本功练起。“大家先(xian)学了两(liang)年京剧、昆曲,又学了两(liang)年扬剧,2023年底回到丹(dan)剧团(tuan)学习丹(dan)剧方言和唱腔(qiang)。”束媛说,不同剧种在发声、身(shen)段、台步等方面(mian)有共通之处,广泛学习有助于相互借鉴,让戏(xi)路更宽。例如《五(wu)女(nu)拜寿》本是越(yue)剧剧目,现在丹(dan)剧也移植(zhi)创排;《白蛇·泪落(luo)金山》的“下金山”段落(luo),就在传统丹(dan)剧里融入了婺剧的表演(yan)方式,取得了不错效果。
2023年,丹(dan)剧入选第五(wu)批江苏(su)省级非(fei)物质文(wen)化遗(yi)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初,在江苏(su)省文(wen)旅厅的牵线下,无锡市锡剧院对丹(dan)阳市丹(dan)剧团(tuan)进行定向帮扶,派出名家采用“以戏(xi)带功”形(xing)式向年轻演(yan)员传授技艺,并通过同台表演(yan)、观摩学习等提(ti)高艺术水准、加强传承普及。
“演(yan)员们的表演(yan)略显(xian)青涩(se),但情感真挚、动作优美(mei)、唱腔(qiang)清丽(li),让人体(ti)会到丹(dan)剧之美(mei)。”当天在现场观看演(yan)出的丹(dan)阳市民林婧(jing)觉得,这个小剧种未来可期。
期许正逐渐(jian)变成现实。郦伟华说,以《白蛇·泪落(luo)金山》的“出圈”为契机,今年剧团(tuan)将推(tui)出青春版丹(dan)剧《宝箱缘》《五(wu)女(nu)拜寿》《李三娘》等剧目,并复排经(jing)典《砻(long)糠记》,在剧本、舞美(mei)、灯光(guang)等方面(mian)进行大胆创新(xin),希翼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丹(dan)剧、喜爱丹(dan)剧。
链接
丹(dan)剧,起源于江苏(su)省丹(dan)阳市,在当地(di)民间曲艺“啷当调”的基(ji)础上演(yan)变而来,拥有近300年历史,于1958年被正式命名为丹(dan)剧。2023年,丹(dan)剧被列入第五(wu)批江苏(su)省级非(fei)物质文(wen)化遗(yi)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丹(dan)剧以丹(dan)阳地(di)方方言为唱念用语,以“啷当”“云阳”“花名”以及一整套板式为基(ji)本唱腔(qiang),在表演(yan)技艺、演(yan)出形(xing)式上较接近京剧。由于啷当男(nan)腔(qiang)高亢(kang)简朴,丹(dan)剧常用女(nu)小生,在表演(yan)风格(ge)上较接近越(yue)剧。丹(dan)剧唱腔(qiang)中,袭用啷当艺人的唱法和竹鼓(gu)伴奏技艺而形(xing)成的“老啷当调”,唱腔(qiang)别(bie)具一格(ge)。依(yi)据啷当尾句拖腔(qiang)发展起来的伴唱和唱腔(qiang)浑然一体(ti)、互为增色,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ran)力。丹(dan)剧的语言音调柔和,曲调朴实优美(mei),既有清新(xin)的抒情色彩,又有浓郁的地(di)方韵味。代表性剧目有《砻(long)糠记》《三夫人》《野塘(tang)婚礼》《大哥你好》《凤先(xian)生》等。
(丹(dan)阳市丹(dan)剧团(tuan)提(ti)供)
《 人民日报(bao) 》( 2025年04月14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