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yu)湖北仙桃(tao)来(lai)说,3月26日是一个值得沸腾的日子。
3月26日下午,小米集(ji)团创始人雷军回到母校湖北仙桃(tao)中(zhong)学,出席“雷军图书馆”揭牌仪(yi)式(shi)。随着红绸(chou)缓缓落下,这座由雷军捐资4000万元建(jian)设的现代(dai)化图书馆正式(shi)启用。
雷军此次一共向母校捐出了5000万元,其中(zhong)4000万元用于(yu)建(jian)设图书馆,1000万元用于(yu)设立(li)奖励基金(jin),资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以及奖励优秀的教师。
早年受惠于(yu)家乡教育,功(gong)成名就(jiu)后捐资兴学,这是中(zhong)国人特有的乡贤回报桑梓模式(shi),是刻在(zai)国人记忆深处的一种认同。
中(zhong)国地域辽阔(kuo),迁徙(si)已(yi)然频繁。家乡就(jiu)是那个小时候住过、现在(zai)时常想念、有能力的时候愿意回馈的地方。很多事业有成的人都有一种成功(gong)后回馈家乡的情结,捐资兴学就(jiu)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shi)。
如何反哺家乡?如何回馈母校?又如何看待榜样的力量(liang)?这是每(mei)一个走出家乡的人一生的必修课。而每(mei)一个走出家乡的人也应该有三个自信:家乡自信、母校自信和榜样自信。
第一,每(mei)一个走出家乡的人都应该有一种家乡自信。
中(zhong)国东西(xi)南北,每(mei)个人的家乡都多有不同,也就(jiu)有了各美(mei)其美(mei)的可能。
这种家乡自信不是一种自满和无来(lai)由的骄傲,而是一种分类(lei)比较之上的确信。
因为地理位置不同、产业基础各异(yi),不可能所有人的家乡都成为富庶之地,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的家乡自信:虽(sui)然家乡经济(ji)发展一般,但是大家的家乡或者风景好啊(a),或者物产丰富啊(a),或者美(mei)食众多啊(a)。
人很多时候都有念旧的情绪,胃也是。家乡美(mei)食滋养过的胃甚至(zhi)会产生终生的“饮食记忆”。即使离乡多年之后,一尝到曾(ceng)经多次品尝的家乡美(mei)食,“家乡记忆”可能瞬间就(jiu)被(bei)激活。
雷军就(jiu)曾(ceng)在(zai)一次直播中(zhong)直接展示并品尝了一道特别的仙桃(tao)美(mei)食——米团子。那吃得是一个香。
第二,每(mei)一个走出家乡的人都应该有一种母校自信。
人的成才之路有很多,各有不同。因为各种机缘,人们可能会进入(ru)不同的学校求学并获益于(yu)此。
既然不是每(mei)一个人都能进入(ru)衡水中(zhong)学或者人大附中(zhong),也不是每(mei)一个人都能进入(ru)北大或者清华,所以大家完全可以建(jian)立(li)一种人生处处都是成才地的自信。
在(zai)3月26日仙桃(tao)中(zhong)学的讲话中(zhong),雷军说,“刚刚,我参观了大家的新校区,如此壮丽、如此先进,真的让我非常非常振(zhen)奋!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高中(zhong),设施超过了很多大学。”
大家更(geng)熟悉的一句话是,雷军常说,“在(zai)我心里,武(wu)汉大学是全球(qiu)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
其实(shi),只要实(shi)心求学、认真苦干,学校的鸿沟是可以“弥(mi)平”的,首先就(jiu)得有一种母校自信。
第三,每(mei)一个走出家乡的人都应该有一种榜样自信。
给学生设立(li)奖学金(jin)的意义(yi)何在(zai)?
就(jiu)是建(jian)立(li)一种榜样的自信。今日“投我以木桃(tao)”,来(lai)日“报之以琼瑶”,这就(jiu)是国人朴(pu)素的价值观。
榜样的力量(liang)就(jiu)在(zai)于(yu),今日拿到奖学金(jin)的学子以设立(li)者为榜样,刻苦求学,孜孜以求。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事业有成时也会回母校设立(li)奖学金(jin),依(yi)样书写一段(duan)佳话。
就(jiu)像雷军说的那样,“其实(shi)我上大学几乎所有的钱,都来(lai)自奖学金(jin)、老师实(shi)验室给的补贴和发文章的稿(gao)酬。我下定决(jue)心,如果(guo)有一天(tian)我挣了钱,我一定千倍万倍地还回来(lai)。”
3月26日下午发布出来(lai)的短视频显示,陪(pei)同雷军回母校的一位领导对他说:“今日仙桃(tao)中(zhong)学的学子,都以你为榜样。”
这或许就(jiu)是中(zhong)国人的“成就(jiu)观”。
或许有人会认为雷军的观念、做法有点传统、有点保守、有点“土”,但这就(jiu)是国人最容(rong)易接受的“成就(jiu)观”,也是他备受国人认可的关(guan)键所在(zai)。雷军的每(mei)一步都在(zai)“熨帖”着国人对于(yu)乡贤的“定义(yi)”与“期待”。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还乡后做什么(me)?捐资兴学最能抚人心。
(编辑陈良飞系澎湃资讯政治资讯部总监、港(gang)澳台(tai)资讯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wang)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