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DeepSeek抢占博鳌“C位”
中国AI“高光时刻(ke)”引全球聚焦
当(dang)时间步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第二天,这场盛会迎来议程最繁(fan)忙的阶段,人工智能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外嘉宾瞩目的“C位”。从现(xian)场令人惊叹(tan)的科技展示(shi),到分论坛上唇枪舌(she)剑的思想交锋,AI热度持续飙升(sheng)。
有(you)嘉宾感慨道:“今年全球最热的一(yi)件事就是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AI每一(yi)个进展都如此激动人心。”这场在博鳌展开(kai)的AI大讨论,不仅关乎科技的当(dang)下,更将深刻(ke)影响全球AI的未来格局。
这是3月26日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在AI应用中塑造核心竞争力”分论坛现(xian)场。新华社发
DeepSeek“引爆”博鳌
“今年之(zhi)前,大家没有(you)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常客(ke),同时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xi)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chan)业研(yan)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感慨地说道。他口中的“巨变”,正是全球人工智能产(chan)业的飞速发展,其中DeepSeek带来的影响力尤为突出。
张亚勤指出,DeepSeek凭借优质资源与开(kai)源模式,实现(xian)了两年来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性创新,也是中国对全球的重要贡(gong)献。
昨天(26日),博鳌论坛举办了两场人工智能主题分论坛,记者提前半小时到达现(xian)场时,发现(xian)不仅座位全满,过道也挤满了人,足见人们对人工智能话(hua)题的高度关注。
在上午的“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分论坛上,包括张亚勤在内的多(duo)位嘉宾,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显著进步表示(shi)赞赏。中国科学院研(yan)究员、人工智能安全与超级对齐北(bei)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ji)构专家曾毅提出,DeepSeek以相对较少的数据和算力,实现(xian)了更高的智能表现(xian),这一(yi)重要进展容易被忽视。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shu)长江小涓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称(cheng),DeepSeek打破了寡头垄断的局面,推动AI产(chan)业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实现(xian)了从技术能力向产(chan)业能力的转变,构建起传统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她认为,在竞争环境下,市场将自发解决诸(zhu)多(duo)问题。
在下午的“在AI应用中塑造核心竞争力”分论坛上,企业界代表、毕马威中国副主席(xi)刘建刚说,今年春节期间,众多(duo)企业CEO都在研(yan)究如何将DeepSeek应用到企业运(yun)营中。DeepSeek作为低价、开(kai)源的推理大模型,提供(gong)了可快速部署的技术架构,有(you)力推动了AI平权化发展。“未来,AI就像水和电一(yi)样,会成为一(yi)种基本资源,人人都能使用”。
“DeepSeek只是中国AI发展的冰山一(yi)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ji)事务研(yan)究院院长郑(zheng)永年强调,中国正从人工智能的应用端迈进原创领域,推动整个产(chan)业的深度变革。
AI浪潮叩问未来
随着(zhe)人工智能技术呈爆发式发展,AI将把人类带向何方?它是否拥有(you)自身意愿和需求?又是否会取代人类?一(yi)系列问题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走向的无限遐想。
在技术演进路径上,张亚勤指出,AI正从处理语言和数据的信息智能,向无人驾驶、机(ji)器人等(deng)物理智能过渡,并(bing)朝着(zhe)脑机(ji)接(jie)口、生物体大模型等(deng)生物智能领域迈进。其中,无人驾驶作为具身智能最具潜力且最易落地的应用,相较人形机(ji)器人,有(you)望率先实现(xian)大规模商(shang)用。
在人工智能的影响方面,不少专家通(tong)过类比(bi)电和蒸(zheng)汽机(ji)的发明,指出其对人类社会的变革才刚刚开(kai)始。就像电刚问世时,人们难以预见它会催生出丰富多(duo)彩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如今的人工智能,虽已在部分领域落地,但未来很可能催生出全新的业务模式,重塑社会形态(tai)。
刘建刚认为,AI应用以提升(sheng)效率为起点,未来将形成“人类划定创新边界,AI负责大规模实行”的混合智能模式。香港科技大学首席(xi)副校长郭毅可则表示(shi),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与工业革命单纯追(zhui)求效率不同,更注重个性化。以浙江一(yi)家成衣制造企业为例,借助AI实现(xian)了成衣的个性化定制,最大程度满足了个人需求。
从技术发展角度,曾毅提出,自然(ran)演化规律正逐(zhu)步融入人工智能的计算体系,未来人工智能需在计算机(ji)制上借鉴(jian)自然(ran)机(ji)制,包括人类学习、发育和演化机(ji)制,有(you)望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新高度。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这一(yi)话(hua)题,将讨论推向高潮。清华大学公共管(guan)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提出未来的三种可能:一(yi)是机(ji)器人文明全面取代人类文明;二是人类通(tong)过技术改造自身,突破生命伦理限制,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三是部分人选择逃离地球,探索星际(ji)文明,马斯克(ke)布局火星便是这方面的尝试(shi)。这一(yi)观(guan)点引发了现(xian)场嘉宾的热烈讨论,一(yi)位嘉宾反问“人工智能难道追(zhui)不到火星吗(ma)?” 引得众人忍俊不禁(jin)。
尽管(guan)参与讨论的嘉宾意见各有(you)不同,但大家达成了共识:人工智能的发展既充满机(ji)遇,也面临挑战。
单边封锁背离潮流
当(dang)全球众多(duo)国家与机(ji)构对中国秉持开(kai)放包容的人工智能合作态(tai)度表示(shi)热烈欢迎、积极探讨合作契机(ji)、携手推动技术进步时,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zhi),不断设置技术壁(bi)垒,从芯片出口管(guan)制到将禁(jin)止在政府(fu)设备上使用DeepSeek,用一(yi)系列单边主义行径,严重阻碍国际(ji)技术合作的顺畅开(kai)展。
郑(zheng)永年指出,将中国企业纳入限制范(fan)围以遏制中国AI发展的做法不明智甚(shen)至愚蠢。他提到,AI的核心在于应用场景,在这方面中国拥有(you)显著优势,政府(fu)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战略,加速了技术的应用落地。美国对中国芯片等(deng)技术领域的打压,反而促使中国加大在相关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自主研(yan)发。他表示(shi),若中国人工智能等(deng)技术以当(dang)前速度持续发展,未来10至15年,在某些领域美国或许要依赖中国的原创技术。
挪威商(shang)学院战略学教授、前诺(nuo)丁汉大学商(shang)学院(中国)院长卡尔(er)·费的观(guan)点与郑(zheng)永年一(yi)致。他对本报记者表示(shi),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短期内会给中国带来冲击,但从长远(yuan)来看,这反而会促使中国大力发展自身薄弱技术,进而提升(sheng)竞争力。然(ran)而,美国限制技术流动、设置关税等(deng)行为,严重阻碍了全球技术的整体进步。
正如曾毅所说:“世界上容得下中国、美国和更多(duo)的国家,人工智能的未来由将近(jin)两百个国家决定,不是由几个国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