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yang)城晚报记者 罗仕 丰西西 王丹阳 谭(tan)铮 柳卓(zhuo)楠(nan) 李焕(huan)坤 孙绮曼 郭思琦
6日下午,习(xi)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yuan),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shen)刻把握中(zhong)国式现(xian)代化对教育、科技(ji)、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ji)和人才的支(zhi)撑(cheng)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yuan)热烈反(fan)响。大家备(bei)受鼓(gu)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一致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立足本职岗位,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ji)强国、人才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yuan)李丽娟(juan):坚持正确育人方向 提高(gao)人才培养(yang)质量
习(xi)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ji)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yang)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体现(xian)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为教育、科技(ji)、人才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政协委员(yuan)、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李丽娟(juan)表示,教育是国家科技(ji)发展和人才培养(yang)的基石(shi),现(xian)场聆(ling)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她深(shen)受鼓(gu)舞,也倍感责任重大。
李丽娟(juan)说,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把培养(yang)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yang)的首要目标(biao)。在教学过程中(zhong),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贯穿到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做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李丽娟(juan)认为,当前信息技(ji)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教育工编辑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培养(yang)学生的基本认知和解决(jue)问题能力。“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fa)替代的。”李丽娟(juan)说,“同时,大家也要与时俱(ju)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ji)术改革教学工具(ju)、改进教学方法(fa),探索效率倍增的教育教学新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gao)人才培养(yang)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全汉炎:不断创新方式方法(fa)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xi)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gao)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shen)化教育综合改革。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jia)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实验(yan)中(zhong)学党委书记全汉炎深(shen)有感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大家教育工编辑备(bei)受鼓(gu)舞,也深(shen)有所思。”深(shen)耕(geng)教育领(ling)域(yu)多年,全汉炎十分关注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他指出,当前教育高(gao)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是解决(jue)教育的区域(yu)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所好的学校、一种好的教育理念会对一个地区整体的教育生态产生深(shen)刻的影响。”全汉炎指出,区域(yu)和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不在硬件(jian),更多的是在于App(jian)配置,包括师资、教学方法(fa)、教学理念等(deng)。
“要有科学的评价(jia)体系,注重发展素(su)质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唯分数论(lun)。”全汉炎建议,要大力推进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对口帮扶,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合作办学,建立“龙头”学校,将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倾(qing)斜,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共享,助力当地教育改革。
“随(sui)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qi)待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gao),作为教育工编辑,大家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fa),深(shen)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适(shi)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汉炎说。
全国人大代表杨登辉:传播先进技(ji)术与理念 提升职校生就业竞争力
习(xi)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现(xian)代化需求,适(shi)应人口结构变化,统(tong)筹基础(chu)教育、高(gao)等(deng)教育、职业教育,统(tong)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gao)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zhong)提到了职业教育,这让我倍感振奋,我将积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ji)师学院技(ji)能竞赛与培训学院正高(gao)级教师杨登辉表示,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广东的技(ji)能人才教育体系历经多年发展,技(ji)能人才培养(yang)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广东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更高(gao),天然具(ju)备(bei)培养(yang)顶尖技(ji)能人才的氛围(wei)和土壤。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ji)术将逐(zhu)渐在制造生产中(zhong)得到落地应用,未来需要的是能调试(shi)人工智能、解决(jue)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他举例说,以数控铣专业为例,培养(yang)顶尖的数控铣技(ji)能人才,不仅要熟练操作机床,还要深(shen)入理解图纸设计、工艺规划等(deng)多方面常识和反(fan)复打磨一线技(ji)能。
千工易寻,一匠难求。在杨登辉看来,职业技(ji)能教育是一个系统(tong)工程,需要各方面资源支(zhi)持。提高(gao)技(ji)能人才待遇水平、关注技(ji)能人才成长就业也是他履职以来的关注热点。“为产业发展服务,为当地发展服务”,杨登辉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zhong),他将把世界技(ji)能大赛的先进技(ji)术与理念传播到更多的职业院校,共同提升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崔岩:推进产学研实训平台建设 培养(yang)人工智能产业人才
习(xi)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xian)科技(ji)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yang)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chu)性支(zhi)撑(cheng)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五邑(yi)大学中(zhong)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表示,随(sui)着人工智能浪潮来袭,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ji)术迅速崛起,作为长期(qi)深(shen)耕(geng)一线,致力于人工智能科研、教学及产业应用的代表,在教育领(ling)域(yu),他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产学研实训平台建设,深(shen)化产教融合。同时注重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培养(yang),致力于培育更多具(ju)备(bei)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中(zhong)小企业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非常(chang)大,会应用人工智能工具(ju)的人才非常(chang)受欢迎(ying),这对职业院校的师生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崔岩建议,职业院校要抓住人工智能浪潮的机遇,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借势而为、乘势而上。
他认为,人工智能已不再是计算(suan)机专业的专属领(ling)域(yu),而是逐(zhu)渐渗(shen)透到各个学科和行业之中(zhong)。因此,职业院校应广泛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接触到人工智能相(xiang)关常识,培养(yang)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在未来职业发展中(zhong)应用人工智能工具(ju)打下基础(chu);职业院校应加强企业、高(gao)校和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搭建实习(xi)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项目、实习(xi)实训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shi)应产业需求,实现(xian)精准对接和高(gao)效服务;职业院校应紧密贴合市(shi)场需求,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进行深(shen)度对接,强化应用能力培养(yang),高(gao)效服务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yuan)王桂林:贯通高(gao)校“书架”企业“货架” 引领(ling)产业链(lian)上下游融通创新
习(xi)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基础(chu)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gao)科技(ji)成果转(zhuan)化效能。要完善人才培养(yang)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shi)配机制,提高(gao)人才自主培养(yang)质效。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大家指明了方向。”在全国政协委员(yuan)、广州(zhou)市(shi)政协副主席王桂林看来,创新的核心,是依托人才金字塔激活创新源头;创新的目的,是通过科技(ji)与制造双轮驱动引领(ling)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的载体,是构建企业主导的产业生态体系,通过企业矩阵重塑产业格局。
因此,王桂林建议,构建科技(ji)创新、企业育成、人才成长“三螺旋(xuan)”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的科技(ji)成果转(zhuan)化体系,形成“样(yang)品-产品-商(shang)品-产业”有效转(zhuan)化的科技(ji)创新链(lian)。打造“初(chu)创企业-领(ling)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梯次进化的企业育成链(lian),同时完善“创业者-企业主-企业家”和“科研工编辑-科技(ji)领(ling)军人才-顶尖科学家”的人才成长链(lian)。将高(gao)校的“书架”与企业的“货架”贯通,引领(ling)产业链(lian)上下游融通创新,推动科技(ji)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对于科研人才的培养(yang),王桂林建议,要推进教育科技(ji)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将创新联合体的横(heng)向项目与纵向项目同等(deng)对待。此外(wai),还要引导高(gao)校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链(lian)的特色专业课程。支(zhi)持创新联合体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yang),在解决(jue)“真问题、真需求”的过程中(zhong)培养(yang)高(gao)水平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yuan)刘(liu)思德:不断发力科技(ji)创新 培育拔(ba)尖创新人才
习(xi)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ji)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总书记对于教育、科技(ji)、人才的高(gao)度重视,令我深(shen)感振奋。”全国政协委员(yuan)、南(nan)方医科大学南(nan)方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刘(liu)思德表示。
作为一名深(shen)耕(geng)临床一线长达40余年的医者,刘(liu)思德表示,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将技(ji)术与人文深(shen)度融合。在医生的培养(yang)体系中(zhong),技(ji)术能力的稳步提升无疑是重要基石(shi),但道德人文观(guan)念的塑造更为关键,这直接关乎医生的职业素(su)养(yang)高(gao)低,更体现(xian)在对患者的关怀(huai)之中(zhong)。
回首40多年的从(cong)医历程,刘(liu)思德对医学教育领(ling)域(yu)发生的变化有着切身体会。他表示,过去(qu),国内许(xu)多医生会前往欧美等(deng)发达国家进修学习(xi)先进的医学常识和技(ji)术。但现(xian)在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每年都有许(xu)多外(wai)国的医生来到中(zhong)国进修学习(xi)、留学深(shen)造。这一转(zhuan)变彰(zhang)显了我国医学教育从(cong)跟跑到并跑再到领(ling)跑的转(zhuan)变。
除了教育,科技(ji)的发展对于提升医疗(liao)水平同样(yang)关键。在日常(chang)工作中(zhong),刘(liu)思德不断在科技(ji)创新领(ling)域(yu)发力。他敏锐地察觉到,以往许(xu)多患者因畏惧胃肠镜检(jian)查的不适(shi),对相(xiang)关检(jian)查望而却步,致使不少(shao)胃肠道疾(ji)病难以被及时发现(xian)与诊治(zhi)。为解决(jue)这一棘手问题,刘(liu)思德带领(ling)团队研发了“智能胶囊胃镜系统(tong)”,患者在家吞服胶囊便可完成检(jian)查,大幅(fu)提升了患者接受检(jian)查的便利性与舒适(shi)度。
展望未来,刘(liu)思德充满信心:“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强化人才培养(yang)和科技(ji)创新,培育拔(ba)尖创新人才。同时,积极履行全国政协委员(yuan)的职责,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全国政协委员(yuan)陈倩雯:形成更多高(gao)质量履职成果 助力高(gao)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习(xi)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shang)机构作用,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教育科技(ji)人才事业高(gao)质量发展。
“有幸现(xian)场聆(ling)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shen)刻感受到了总书记的亲(qin)切关怀(huai)和殷切希翼,心中(zhong)涌起一股强大的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yuan),深(shen)圳市(shi)政协副主席,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shen)圳市(shi)委会主委陈倩雯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鞭(bian)策和激励每一位政协委员(yuan)、民进会员(yuan)不断开拓进取、奋勇前行。
“教育一直是民进参政履职、社会服务的‘老阵地’和‘主阵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yuan)、民进地方组织负责人,助力教育发展,我责无旁(pang)贷。”陈倩雯表示,接下来,她将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持续擦亮民进一直以来围(wei)绕教师发展、基础(chu)教育改革等(deng)形成的履职名片,深(shen)入调查研究、议政建言、凝心聚力,为培养(yang)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职尽责。
同时,她将聚焦深(shen)化教育综合改革,依托深(shen)圳改革开放前沿和科技(ji)创新高(gao)地的优势,持续推动教育公(gong)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深(shen)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形成更多高(gao)质量的履职成果,助力建设高(gao)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外(wai),她还将聚焦进一步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chu)性支(zhi)撑(cheng)作用,从(cong)各方面鼓(gu)励广大会员(yuan)双岗建功(gong)、积极履职,全身心投身教育发展、科技(ji)创新、人才培养(yang),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yuan)吴(wu)以环:发挥民盟人才荟萃优势 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
习(xi)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民盟、民进成员(yuan)和教育界人士要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支(zhi)持参与教育科技(ji)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大家深(shen)深(shen)感受到了总书记深(shen)沉的人民情怀(huai)、教育情怀(huai),以及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深(shen)刻洞察,对高(gao)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大局意识、战略思维和长远目光(guang)。”全国政协委员(yuan)、深(shen)圳市(shi)政协副主席、民盟深(shen)圳市(shi)委会主委吴(wu)以环说。
吴(wu)以环表示,在中(zhong)国式现(xian)代化的宏伟蓝图中(zhong),教育不仅是培养(yang)人才的摇篮,更是决(jue)定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支(zhi)点。在全球科技(ji)革命加速重构产业版图的今天,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它是经济转(zhuan)型升级的“驱动器(qi)”,也是科技(ji)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shen)受启发,我将牢记总书记的谆(zhun)谆(zhun)教诲,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qi)待,积极发挥民盟在教育、学问、科技(ji)领(ling)域(yu)人才荟萃的优势,深(shen)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以高(gao)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投入履职工作之中(zhong),努力为推进中(zhong)国式现(xian)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吴(wu)以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