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kao)、竞争力强(qiang)的现代化产业体系(xi),是加快转变(bian)经(jing)济发展方式、推动高(gao)质量发展的内(nei)在要求。习近(jin)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she)现代化产业体系(xi),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ji)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xi)是实现经(jing)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将(jiang)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qiang)国夯实物质基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shu)等(deng)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tai)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xi)的内(nei)涵不断丰富、特(te)点更(geng)加鲜(xian)明。
更(geng)加智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deng)新一代信息技术(shu)的广泛应用,带来(lai)了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促(cu)进了数字经(jing)济和实体经(jing)济深度转型升级。目前,世(shi)界主要国家都在不断发力,促(cu)进数字经(jing)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力图在未(wei)来(lai)全球产业格(ge)局中获取先机。大家必须在产业体系(xi)各环(huan)节广泛应用数智技术(shu),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服务,使(shi)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全要素生产率共同提升,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共生。
更(geng)加绿色。绿色是高(gao)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产业绿色化,既(ji)是解决我国资源约束和环(huan)境压力的基础之策,也是以高(gao)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zhong)要支撑。这要求在供给侧运用绿色技术(shu)和标准(zhun),实现节能减排(pai)、清洁生产和资源高(gao)效利用,促(cu)进产业绿色转型,催生绿色新业态(tai)和新模式;在需求侧通过推进绿色服务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xing)成绿色有效需求,倒逼产业体系(xi)绿色化;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统筹经(jing)济与生态(tai)协同,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gao)效、生活生态(tai)空间宜居和美。
更(geng)加协调。随(sui)着科学技术(shu)发展,前沿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趋(qu)势越来(lai)越明显,行业边界越来(lai)越模糊。建设(she)现代化产业体系(xi),推动产业门类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协同配合,能够更(geng)好释放产业网络的综合效益。这要求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相互融合,进而发挥整(zheng)体效能;要求产业政策之间相互协调,包括从(cong)中央到地方的产业规(gui)划和发展政策相互联动,避(bi)免重(zhong)复建设(she),促(cu)进各产业发挥最(zui)大效能;要求产业主体协同共生,通过机制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数智赋(fu)能和政策支撑,推动形(xing)成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竞合共生的现代发展格(ge)局。
更(geng)具韧性。当今世(shi)界,产业竞争日益体现为产业体系(xi)的整(zheng)体竞争。提高(gao)产业体系(xi)韧性和安全水(shui)平,能够更(geng)好适应外部环(huan)境变(bian)化,即使(shi)在受到封锁打压时也能维持有效运转。特(te)别是面对一些国家日益增强(qiang)的“脱钩断链”措施,保持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尤为重(zhong)要。为此,要结合自身(shen)优势积(ji)极培育核心产业链,推动产业核心技术(shu)自主创新,强(qiang)化产业体系(xi)中的中间品(pin)的适配性,不断增强(qiang)产业体系(xi)韧性。
更(geng)加开放。经(jing)济全球化极大推动了跨越国界的贸易往来(lai)、资金流动和生产服务等(deng)经(jing)营活动,各国产业体系(xi)彼此交织,形(xing)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发展格(ge)局。改革开放后特(te)别是加入世(shi)界贸易组织以来(lai),我国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全球产业升级也离不开中国产业的不断进步。加快建设(she)现代化产业体系(xi),必须保持并深化产业体系(xi)的开放性,通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广纳国际优质资源,开发国际市场,强(qiang)化国际合作,拓展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xi)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产业体系(xi)技术(shu)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水(shui)平。
中央经(jing)济工作会议将(jiang)“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she)现代化产业体系(xi)”作为今年要抓好的一项重(zhong)点工作并作出具体部署。贯彻落实习近(jin)平总书记重(zhong)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建设(she)现代化产业体系(xi),关键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要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攻关、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shu)突破。同时,加强(qiang)新一代信息技术(shu)、先进制造技术(shu)、现代管理技术(shu)等(deng)的深度融合,既(ji)通过新技术(shu)催生新产业新业态(tai)新模式,又通过数智技术(shu)赋(fu)能传(chuan)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服务平台建设(she),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要坚定不移走(zou)生态(tai)优先、绿色发展之路(lu),加快发展绿色低(di)碳产业,推动绿色产业链、绿色价值链、重(zhong)大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抢占国际产业绿色低(di)碳竞争的制高(gao)点,释放绿色低(di)碳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强(qiang)大带动能力,使(shi)之成为经(jing)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同时,要敬重(zhong)产业发展客观规(gui)律(lu),坚持因(yin)地制宜,充分结合各地要素禀赋(fu)特(te)征和产业发展情(qing)况,精准(zhun)发力,科学布局,决不能脱离自身(shen)条件和比较优势搞盲(mang)目重(zhong)复建设(she)。积(ji)极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fa)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huan)境,广泛聚集国际优质创新资源,努力在开放中推动产业体系(xi)现代化。
(编辑单位:对外经(jing)济贸易大学国际经(jing)济贸易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jing)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人民(min)日报 》( 2025年03月2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