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jiao)App中的“亲属卡”是一项(xiang)让他人代付的电子支付选项(xiang),是帮助亲友之间进行代为支付的功能(neng)。不(bu)过,上海警方近期侦破一起投资理(li)财类诈骗案件中,却发现(xian)有不(bu)法分子利用这(zhe)项(xiang)功能(neng)转移诈骗涉案资金,从而达到洗钱的目的。这(zhe)些(xie)不(bu)法分子通过添加被害(hai)人好友并绑定对方送出(chu)的“亲属卡”,迅速扫码支付或转账卡内授权金额,以此(ci)转移诈骗所得的资金。最(zui)终,警方在今年1至2月,成功捣毁一个利用“亲属卡”功能(neng)转移涉诈资金的犯(fan)罪团伙,抓获以陈某、庞某、黎某为首的30名犯(fan)罪嫌疑人,涉案金额300余(yu)万元。
去年5月,上海市(shi)公(gong)安局浦东分局在侦办一起投资理(li)财诈骗案时,发现(xian)涉案嫌疑人王某的社交(jiao)账号(hao)中竟绑定着被害(hai)人授权的“亲属卡”,这(zhe)一异常情况引起了侦查员的关注(zhu)。据王某供述,其利用“亲属卡”为前端诈骗分子转移涉诈资金,隐蔽性(xing)更强,不(bu)易被平台发现(xian)。警方很快(kuai)查明了一个组织架构清晰(xi)、人员分布外省各地的“跑分洗钱”犯(fan)罪团伙。在全面掌握该团伙人员信息后,今年1月和2月,先后两次开展集中抓捕行动(dong),成功抓获陈某、庞某、黎某等30名犯(fan)罪嫌疑人。
经查,自2024年3月以来(lai),陈某、庞某、黎某等三名团伙核心成员,利用网络社交(jiao)平台,虚构“网络兼职”项(xiang)目,诱骗无业人员加入团伙。不(bu)过,在发现(xian)所谓的“兼职”实为“洗钱”后,这(zhe)些(xie)参(can)与者仍受(shou)每单3%~5%佣金的利益(yi)驱使,按照要求(qiu)在各聊天群组中待命,随时根据指令(ling)处理(li)涉诈资金。在整个诈骗环节中,前端诈骗分子通常扮演专业投资顾问等身份,以“验证(zheng)投资资质”或“审核资金安全”,甚至是“误操作(zuo)转错了要退款”等话术要求(qiu)被害(hai)人进行转账。经过不(bu)断洗脑,被害(hai)人防范意识明显弱化、陷入预设的诈骗陷阱(jing)后,前端诈骗分子就会在该犯(fan)罪团伙群组中发布相应的资金转移“任务”。
“亲属卡”是一项(xiang)他人代付的支付功能(neng),一旦授权绑定后,他人就能(neng)够直接消(xiao)费(fei)所设定的资金额度,从而完成诈骗资金的转移,最(zui)终流入前端诈骗分子的指定账户中。完成资金流转后,团伙成员就立即解除“亲属卡”绑定,并要求(qiu)被害(hai)人互(hu)删(shan)好友、清除聊天记录(lu),以此(ci)妄图逃避打击。
目前,陈某、庞某、黎某等3名犯(fan)罪嫌疑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fan)罪所得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他犯(fan)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警方已建议(yi)相关平台方对“亲属卡”功能(neng)采取强化交(jiao)易场景验证(zheng)、增设风险提示等优化措施,以提升对异常资金流转的识别能(neng)力。
(总(zong)台记者 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