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迪。
红网时刻资讯记者 胡邦建(jian) 长沙报道
“发展人工智(zhi)能产业,对(dui)助推(tui)长沙建(jian)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抢占(zhan)科(ke)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提及人工智(zhi)能,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迪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人工智(zhi)能等前景(jing)无限的未来产业,创建(jian)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这极大鼓舞了吴迪开展人工智(zhi)能研究的信心。
当前,人工智(zhi)能作为新一轮科(ke)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liang),正在对(dui)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ying)响。湖南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格局,但在人工智(zhi)能领域还存(cun)在着技术创新动力不(bu)足、产业发展跟进不(bu)足、研发环境活力不(bu)足等问题。
针对(dui)这一情况,吴迪建(jian)议,要大力发展人工智(zhi)能产业,培养壮大新质生产力。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zhi)能技术正在赋能千行百业,需要大家精准(zhun)布局,定向发力。”吴迪认为,要聚焦AI大模型和AI驱动科(ke)学研究布局产业链,重点推(tui)动基础研究较好的AI方向和行业应用融合,带动大消(xiao)费和内外循环。同时,着眼(yan)先进制造业,打造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zhi)能产品;着眼(yan)出行旅行服务(wu),实(shi)现智(zhi)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zhi)能网联汽车“双智(zhi)”协同发展;着眼(yan)学问和科(ke)技有效融合,推(tui)广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
作为一名高校教授,多年来,吴迪还以实(shi)际行动积(ji)极助力校企合作和科(ke)研成果转化。他带领团队联合万(wan)兴科(ke)技提前布局、共同研发AI大模型,并在2024年1月率先发布了国内首(shou)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万(wan)兴“天幕”。该模型目前已成功(gong)落地(di)应用。
在吴迪看来,只有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di)位,充分发挥高校、科(ke)研院所常识创新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di)推(tui)动人工智(zhi)能成果的转化应用。对(dui)此,他建(jian)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tui)动省内有条件的高校面向AI大模型和AI驱动科(ke)学研究开展“人工智(zhi)能+”学科(ke)交叉改革试点;设立专项指标(biao)支撑有关高校面向全省开展校企联培博士生计划。
“人工智(zhi)能是未来产业,长沙正在建(jian)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两者有很高的契合度。”吴迪认为,在新一轮科(ke)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长沙可以抢先布局人工智(zhi)能产业。他还建(jian)议,结合长沙在国内的地(di)域比较优势,引育培用好AI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青年人才;打造“人工智(zhi)能+”全球中试基地(di),在技术研发初期就开展合作和形成“产、学、研、测(ce)、用”生态;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带动多种所有制资本共同促进人工智(zhi)能与“4×4”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实(shi)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同频共振、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