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硅谷”在哪里?
他们为何把自己的工作称为“甜蜜的事业(ye)”?
太空育种的甘蔗有何新特点?
我国(guo)的食糖产(chan)业(ye)会被“卡(ka)脖子”吗(ma)?
带着这些问题,总台(tai)环球资讯广播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guo)热带农业(ye)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的科研人(ren)员(yuan)。
2025年中央“一(yi)号文(wen)件”指出(chu),深入实施种业(ye)振兴行(xing)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ye)科研平(ping)台(tai)作用,加快(kuai)攻克一(yi)批突破性品种。中国(guo)热带农业(ye)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主任阙友(you)雄先容(shao),由于(yu)南繁基地在农业(ye)科技(ji)创新和(he)育种方(fang)面(mian)的重要地位,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he)高(gao)新技(ji)术企(qi)业(ye),所以被称为“南繁硅谷”。
阙友(you)雄:“南繁”中的“南”指的是海南,这一(yi)地区温(wen)暖湿润,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和(he)繁殖;“繁”就是繁殖繁育,包(bao)括新品种的选育或现有的品种改良,提高(gao)产(chan)量、抗病性和(he)适应性。为推动我国(guo)农业(ye)现代化和(he)保障国(guo)家粮食安(an)全(quan),尤(you)其(qi)是种源(yuan)自主可控,“南繁硅谷”作出(chu)了突出(chu)的贡献。
阙友(you)雄是一(yi)名“80后”,在福建农林大学读本科时第一(yi)次接触到(dao)甘蔗,从此与甘蔗结下不解之缘。
阙友(you)雄:甘蔗是一(yi)种最为重要的糖料作物,是大家制糖的工业(ye)原料作物。大家吃的食糖,尤(you)其(qi)白(bai)糖90%以上都来自于(yu)甘蔗,所以老(lao)师跟大家讲,从事甘蔗事业(ye)又叫“甜蜜的事业(ye)”。这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后来持续地从事甘蔗科研的工作。
种业(ye)是现代农业(ye)发展的基础,种子就是农业(ye)的“芯片”,一(yi)颗小小的种子背后蕴含着巨(ju)大的科技(ji)含量。
阙友(you)雄:现在的南繁基地,基础设施、科研平(ping)台(tai)、政策支撑都很好,人(ren)才荟萃,还(hai)有常态化的国(guo)际合作,生态环境也非常好。崖州湾(wan)国(guo)家实验室是中国(guo)种业(ye)创新的总平(ping)台(tai),还(hai)有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quan)国(guo)重点实验室,它们是中国(guo)农业(ye)领域的科技(ji)力量。
中国(guo)热带农业(ye)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部分科研人(ren)员(yuan)合影
阙友(you)雄说(shuo),我国(guo)耕地资源(yuan)有限(xian),目前食用糖的自给率约60%,科研工编辑的任务仍然很艰巨(ju)。
阙友(you)雄:大家的使命就是在现有的耕地资源(yuan)条件下,把单产(chan)提高(gao),让甘蔗里面(mian)含的糖分更高(gao),从而提高(gao)食糖产(chan)量。大家放心,国(guo)家这么(me)重视,大家在科技(ji)上有储备,如(ru)果说(shuo)哪一(yi)天它成为“卡(ka)脖子”的问题,大家通过耕地资源(yuan)的调(diao)节,把人(ren)力资源(yuan)等投进去(qu),可以快(kuai)速把食糖的自给率提高(gao),这不是问题。
阙友(you)雄说(shuo),之前的甘蔗杂交制种基地主要靠人(ren)工,现在采用了智能化技(ji)术,大大提高(gao)了工作效率。
阙友(you)雄:这个基地里面(mian)甘蔗长得(de)怎么(me)样,都有信息化、智能化的温(wen)室控制,控制甘蔗的开花,它的光(guang)照、温(wen)度、湿度等等,原来更多(duo)是靠人(ren),现在是靠人(ren)的智慧。全(quan)基因组设计(ji)育种大量用到(dao)计(ji)算机,将大家国(guo)内甘蔗育种的数据收集起来,让计(ji)算机告诉大家以前选对了没有,用大数据分析哪些品种更好。
阙友(you)雄先容(shao),中国(guo)热带农业(ye)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承担着“为我国(guo)甘蔗糖业(ye)的健康发展提供技(ji)术支撑”的使命。在甘蔗育种方(fang)面(mian),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和(he)航天育种,双管齐下选育好的甘蔗品种。
阙友(you)雄: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chuan)第一(yi)次搭载(zai)甘蔗种子进入太空,培育了甘蔗的新品种“中辐1号”。这个品种现在被证明综合性状更好,产(chan)量更高(gao),糖分更好,对黑穗病、花叶病等的抗性也好,很适于(yu)机械化收获。
太空育种育成的“中辐1号”甘蔗
邹文(wen)会是中国(guo)热带农业(ye)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和(he)福建农林大学联(lian)合培养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ye)在读博士研究生。她(ta)的主要研究方(fang)向是甘蔗育种,尤(you)其(qi)是挖(wa)掘甘蔗抗病基因,从而改良品种,提升农业(ye)生产(chan)的稳定性。
邹文(wen)会:在田间试验的时候,大家经常要顶(ding)着烈日,在甘蔗地里来回穿梭,去(qu)统(tong)计(ji)它们的抗病性、株高(gao)、茎粗等这些关键指标,基本上太阳一(yi)晒,衣(yi)服很快(kuai)就湿透了。每次看到(dao)试验数据一(yi)点点积累,就觉得(de)所有的辛苦都是非常值得(de)的。我相(xiang)信,随着智能育种技(ji)术和(he)精准育种方(fang)法的不断(duan)进步,甘蔗育种的效率一(yi)定会越来越高(gao)。
邹文(wen)会未(wei)来计(ji)划(hua)继续深耕甘蔗生物信息学分析领域,特别是在抗病基因筛选方(fang)面(mian),争取为甘蔗抗病育种提供更可靠、更精准的分子依据。
邹文(wen)会:我希翼能参与更多(duo)合作研究,和(he)不同的研究团队一(yi)起探索甘蔗的抗病机制。科研不是一(yi)个人(ren)的战斗(dou),只有多(duo)交流、多(duo)合作,才能推动农业(ye)科技(ji)进步,为甘蔗育种和(he)农业(ye)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duo)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