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成长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是一名有着40年疾病防治经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yuan)。
历史悠久而多元的桑给巴尔,由桑给巴尔岛、奔巴岛等20余(yu)个小(xiao)岛组成,这里沙滩(tan)洁白(bai)、海水澄澈,香料闻名天下。然(ran)而,这里的生活并非都如阳光海滩(tan)般美好,血吸虫病在桑给巴尔多发。青少年在水边玩耍,妇女头顶(ding)衣物走向溪流,这些再寻(xun)常不过的生活场景,都可能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
数(shu)十年的工作,让我亲历了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的忧与喜(xi)。奔巴岛水系众多,血吸虫主要宿主水泡螺泛滥成灾,岛上居民深受困扰。数(shu)据(ju)显示(shi),奔巴岛学生血吸虫病感染(ran)率(lu)曾一度高达15%,这让我痛心不已。年轻时,我走访了奔巴岛的每一个村(cun)庄,一遍遍提醒大家不要接触溪流、池塘,但我知道这很(hen)难——人们的生存(cun)依赖这些水源。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大家获(huo)得了很(hen)多国际援助(zhu),中国的援助(zhu)是很(hen)重要的一部分。自2017年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启动以来,已有8批中国医疗卫生专家来到奔巴岛。中国专家扎根这里,与大家一起工作,与当地人一起生活,深入基层(ceng)了解问题,切实解决(jue)实际困难。他们利(li)用中国经验,在桑给巴尔开展药物治疗、查螺灭螺,并定(ding)期走进社区和校园做健康宣讲。在中国专家的帮助(zhu)下,奔巴岛血吸虫病防治示(shi)范区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ran)率(lu)从(cong)8.92%下降至0.64%。我也和中国专家建(jian)立起亦师亦友的情谊(yi)。
在一次健康宣讲中,一名小(xiao)女孩悄悄告诉我,她的妈(ma)妈(ma)经常在池塘中洗(xi)衣服,她要把当天学到的防治常识告诉妈(ma)妈(ma),并让我转告她对(dui)中国专家的感谢。我在感动之余(yu)也很(hen)忧心:对(dui)这里许多家庭(ting)而言,干净的水源太稀(xi)缺了。让我惊喜(xi)的是,中国专家组意识到这个关键问题并决(jue)心解决(jue)。中国专家告诉我,他们计划在血吸虫病高发的几(ji)个村(cun)庄建(jian)设供水工程,满足这些村(cun)庄的用水需求。那一刻,我被中国专家着眼长远、标(biao)本兼治的大爱(ai)深深打动。供水点建(jian)成后,大家一同去村(cun)里考察供水情况,村(cun)民们送上水果表达感激之情。在供水点接水的村(cun)民告诉我,他们不用再去1公里外的池塘挑水了,既省(sheng)力又健康。
中国专家常说(shuo),要培(pei)养一批属于桑给巴尔的、带不走的疾病防治队伍。在工作中,中国专家给予这里的卫生人员(yuan)最大的敬重和理解,并无私地分享常识、传授经验。2024年,中国专家组邀请大家派遣员(yuan)工赴中国参加疾病防治技术培(pei)训。技术骨干姆昌噶幸(xing)运地获(huo)得了赴华(hua)深造的机会。临行(xing)前,我叮(ding)嘱她多观察、多学习、多记录(lu),将在中国所学带回来传授给大家。“中国的城市十分现代,道路宽(kuan)阔(kuo),车水马龙,专家教授了很(hen)多前沿的疾病防治技术。”她学成归来后兴奋地说(shuo)。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桑给巴尔的疾病防治水平得到提升,中国发展成就也在大家心中种(zhong)下了繁荣(rong)富强的梦想。
光阴似箭(jian),仿佛昨日我还是个少年,如今已年过六(liu)旬。血吸虫病防治项目是我职业生涯配合中国专家开展的最后一个援助(zhu)项目,也将为我和中国专家的合作画上圆满句号。我希翼能为桑给巴尔做更多事情,继续(xu)发挥余(yu)热,助(zhu)力血吸虫病早(zao)日在这片土(tu)地上消失。我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