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xin)阳3月29日(ri)消息(记者 王勇生)近年来,河南省信(xin)阳市固始县委、县政府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致(zhi)力于将固始县建设成为学问旅游强县。为深耕地(di)方(fang)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zao)特色学问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学问附加值,推动西九华山(shan)景区和大别山(shan)陶艺学问旅游产业(ye)园建设,依托(tuo)当地(di)几(ji)百年传承下(xia)来的制陶工艺和传统学问,因地(di)制宜还原“老缸窑”的历史学问遗(yi)产,让学问和旅游的聚合力转化成固始学问旅游产业(ye)发展新动能。
立足资源禀赋,塑造(zao)特色文旅融合品牌
据固始县志记载,方(fang)集镇烧土陶历史悠久(jiu),文字(zi)记载始于清康熙十九年,即公(gong)元1680年,这里就大规模生产缸、盆、罐、壶等粗制陶器,俗称:老窑缸。民国期间,曾建有爬山(shan)龙窑9条;90年代市场经(jing)济时期,易碎(sui)的陶器制品逐渐退出(chu)了百姓生活舞台,燃烧近千年的窑火慢慢地(di)熄(xi)灭了,几(ji)百名工人不得不重(zhong)新择(ze)业(ye)。几(ji)十年来,曾经(jing)的“老龙窑”荆棘丛生,红红火火的陶瓷厂墙(qiang)倒屋塌,整个厂区一片荒凉。
陶艺学问园航拍(pai)(央广网发 固始县委宣传部供图)
经(jing)过多年建设,大别山(shan)陶艺学问旅游产业(ye)园2023年被评定为“省级休闲(xian)观光园区”“信(xin)阳市中小学专项性(xing)社(she)会实践教育基地(di)”。
践行“项目为王”理(li)念,树立文旅行业(ye)典范(fan)
该项目位于固始县方(fang)集镇境内(东至段集镇庙山(shan)村,西至204省道,南至337省道,北(bei)至段集镇汪旱庄村),计划总投资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rong)有:古窑民俗博览园、青少年户外(wai)研学基地(di)、大别山(shan)乡粹园、陶艺创客小镇、中华民族(zu)民宿园、老缸窑古村落(luo)六大主题园区及科技智能艺术陶瓷生产基地(di)。
陶艺学问园夜景航拍(pai)(央广网发 固始县委宣传部供图)
园中百花奇争艳(yan),古法制陶展新姿。中国陶瓷八(ba)大窑精(jing)品馆,聘(pin)用相关陶瓷工匠大师来传道授业(ye)。同(tong)时挖掘民间艺人,恢复性(xing)建设剪(jian)纸、竹雕、根雕、柳编、书画、中医药保健(jian)等不同(tong)类型民俗研学体验场馆。多领域向社(she)会提供研学项目,多方(fang)位开(kai)拓研学者创造(zao)创新能力;立足陶艺未(wei)来,成就陶瓷魅力。
传承非物质学问遗(yi)产,打造(zao)陶艺学问旅游目的地(di)
近年来,大别山(shan)陶艺学问旅游产业(ye)园正(zheng)在恢复古法制陶工艺和挖掘保护(hu)曾经(jing)的“老窑”。现已(yi)经(jing)抢救性(xing)修复古龙窑一座(zuo),保护(hu)马蹄窑两座(zuo);部分保护(hu)修复的古窑被命名为县级非物质学问遗(yi)产。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在原固始县陶瓷厂旧址上改(gai)造(zao)修复性(xing)建设了:古法制陶馆、钧陶馆、堆(dui)花馆等生产场馆,全面恢复了古法陶瓷产品生产。同(tong)时着力打造(zao)了系列(lie)研学场馆,目前,园区内能容(rong)纳100人以上的室内教学实践场所有7处。
据了解,2024年以来,园区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改(gai)造(zao),完善了园区内部旅游基础设施,培育出(chu)“音乐+旅游”“演出(chu)+旅游”等新场景。2024年共(gong)计接待游客20万人,“音乐+旅游”“演出(chu)+旅游”等新场景吸引众(zhong)多游客,已(yi)成为固始县又一网红打卡地(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