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新网4月25日电(dian)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消(xiao)息,4月25日上午,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yu)水行政执法协(xie)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dian)型案例,展现检察机关与(yu)水利部门协(xie)同推进黄河大保护的成效。
本次发布的典(dian)型案例有10件,其中(zhong)刑事检察案例3件,公益诉讼检察案例7件,涉及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行洪(hong)安全(quan)保障、水土流失防治、非法采砂整治等领域。
本次发布的典(dian)型案例还体现出(chu)检察机关在坚持(chi)“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同时,更加注重黄河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xie)同性,推动流域问题的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例如,陕西省旬邑县某矿业企业未经许可长(chang)期在采煤过程中(zhong)疏干排水,导致周边地(di)下水水位下降,且未缴纳相关水资源税。陕西省关中(zhong)平原地(di)区检察院根据跨区划管辖有关规定依法立案,督促水利部门作出(chu)行政处罚决定,督促税务部门追缴水资源税和滞纳金(jin),并(bing)推动在全(quan)县范围内开展取用水专项执法检查行动。该院研发煤矿行业水资源税缴纳异常数据监督模(mo)型,通过办案督促税务部门征缴水资源税共计3504万(wan)元。
检察监督与(yu)水行政执法协(xie)同推进
黄河大保护典(dian)型案例
1. 山(shan)西省沁源县梁某玉等七(qi)人污染环境刑事公诉案
2.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违法占(zhan)用河道行政公益诉讼案
3. 山(shan)东省东平县李(li)某虎、李(li)某安非法采矿刑事公诉案
4. 河南省渑池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黄河浮桥承压舟占(zhan)用河道行政公益诉讼案
5. 四川省阿坝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黄河湿地(di)地(di)下水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
6. 陕西省关中(zhong)平原地(di)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煤矿企业违法疏干排水行政公益诉讼案
7.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水土保持(chi)违法行为行政公益诉讼案
8. 青海省大通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小水电(dian)站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
9.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葡萄(tao)酒庄企业非法排污行政公益诉讼案
10. 陕西省定边县王某某污染环境刑事公诉案
山(shan)西省沁源县梁某玉等七(qi)人
污染环境刑事公诉案
【关键词】
刑事公诉 黄河支流 污染环境 检察一体履职 生态修(xiu)复(fu)
【要旨】
办理重大、复(fu)杂的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犯罪(zui)案件,上级检察机关指(zhi)导下级检察机关迅速介(jie)入,上下一体发力,将打击环境犯罪(zui)与(yu)修(xiu)复(fu)生态环境同步推进。结合办案推动建立健全(quan)打防管控常态化机制,凝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合力。
【基本案情(qing)】
2023年8月26日,山(shan)西某能源有限企业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被告人梁某玉指(zhi)使(shi)被告人宋某趁当(dang)日暴雨,将企业内部污水处理厂调节池中(zhong)含有高浓度氨氮的脱(tuo)硫循环液(ye)的污水,偷排到乔龙沟及沁河(系黄河一级支流)河道内。当(dang)日15时至次日凌晨4时许,在宋某指(zhi)挥下,被告人白某鑫、席某荣、王某、张某斌和药某强等人相互配合,共偷排污水260余吨。经鉴定,本次环境事件生态环境损害(hai)赔偿(chang)数额共1738.76万(wan)元。
【检察履职情(qing)况】
2023年9月4日,公安机关对本案立案侦查。山(shan)西省沁源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沁源县检察院)获悉本案后主动介(jie)入侦查,并(bing)及时就引导侦查过程中(zhong)发现的问题向长(chang)治市人民检察院报(bao)告。同年10月9日,长(chang)治市人民检察院联合长(chang)治市公安局赴沁源县指(zhi)导该案,推动案件侦查工作取得突破。
2024年1月9日,公安机关以涉嫌污染环境罪(zui),提(ti)请批准逮捕梁某玉等7人。经审(shen)查,沁源县检察院对在犯罪(zui)中(zhong)起主要作用的犯罪(zui)嫌疑人梁某玉、宋某和白某鑫作出(chu)批捕决定,对其他(ta)四名情(qing)节轻(qing)微的犯罪(zui)嫌疑人作出(chu)不批捕决定。沁源县检察院同步建议生态环境部门追究案涉企业赔偿(chang)责任。因案件涉及长(chang)治、晋城、临汾三个地(di)市,山(shan)西省生态环境厅与(yu)案涉企业签订(ding)赔偿(chang)协(xie)议,由案涉企业承担应急处置、环境损害(hai)评估、生态环境损害(hai)等全(quan)部费用。
2024年9月27日,沁源县检察院对梁某玉等7人以涉嫌污染环境罪(zui)提(ti)起公诉。同年12月23日,沁源县人民法院以污染环境罪(zui)对梁某玉等七(qi)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有期徒刑十个月不等,并(bing)处罚金(jin)共22万(wan)元。一审(shen)宣判后,被告人均未上诉。
为预(yu)防和惩治涉水违法犯罪(zui)行为,沁源县检察院与(yu)沁源县水利局、沁源县公安局联合制定《沁源县水行政执法与(yu)刑事司法衔(xian)接(jie)实施意见》,细化“河长(chang)+检察长(chang)”线索移送协(xie)作流程,完善当(dang)地(di)水行政执法与(yu)刑事司法衔(xian)接(jie)工作机制。同时,沁源县检察院将办案中(zhong)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移送纪委监委处理。
【典(dian)型意义】
沁河是黄河重要的一级支流,是三晋大地(di)母亲(qin)河。为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长(chang)治市检察机关一体履职,依法打击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zui),推动行政机关与(yu)违法企业签订(ding)生态环境损害(hai)赔偿(chang)协(xie)议,达到对沁河流域污染问题整治和修(xiu)复(fu)的双重效果。同时,检察机关联合有关部门出(chu)台规范性文件,促进提(ti)升黄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海南区人民检察院
督促整治违法占(zhan)用河道
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黄河行洪(hong)安全(quan) 占(zhan)用河道 裁定终结诉讼
【要旨】
检察机关针对鱼(yu)塘侵占(zhan)河道问题向行政机关发出(chu)检察建议,逾期未整改的,依法提(ti)起行政公益诉讼。诉讼过程中(zhong)行政机关积极履职,经检察机关确认整改到位,公益保护目的全(quan)部实现的,可由人民法院裁定终结诉讼。
【基本案情(qing)】
都思兔河是黄河一级支流。2008年乌海市某养(yang)殖企业申请建设生态养(yang)殖园项目,2010年该企业在其承包(bao)土地(di)都思兔河道侧方开挖(wa)总面积87520平方米的鱼(yu)塘,2011年海南区农牧水务局批准该生态种植(zhi)养(yang)殖项目。2020年乌海市水务部门划定河道管理范围边界线,该鱼(yu)塘占(zhan)用河道面积64729.8平方米,占(zhan)用状态持(chi)续至2022年,海南区农牧水务局责令限期整改仍未拆除,影(ying)响河道行洪(hong)安全(quan)。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4年1月,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海南区检察院)收(shou)到海南区人大代表(biao)反映,都思兔河道内存在鱼(yu)塘占(zhan)用河道的情(qing)况,影(ying)响河道正(zheng)常行洪(hong)。海南区检察院经初查认为,依据《中(zhong)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zhong)华人民共和国防洪(hong)法》《中(zhong)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对本辖区的河道负有监督管理职责,遂于2024年1月15日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现场勘(kan)查、无人机航拍取证、调取书证、询问相关人员(yuan)等方式查明黄河河道被违法占(zhan)用的事实。
2024年1月26日,海南区检察院向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发出(chu)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查处鱼(yu)塘侵占(zhan)河道的行为。该局在整改期内未采取任何措施,亦(yi)未书面回复(fu)。检察机关实地(di)复(fu)勘(kan)发现,都思兔河道内的鱼(yu)塘仍未被拆除。
【诉讼过程】
2024年4月17日,海南区检察院向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提(ti)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海南区农牧水务局依法全(quan)面履行对违建鱼(yu)塘的监管职责。
案件审(shen)理过程中(zhong),海南区农牧水务局积极履职,拆除违法占(zhan)用河道的鱼(yu)塘,共清理堤坝1000米,累计土方3.5万(wan)立方米,消(xiao)除鱼(yu)塘占(zhan)用河道对行洪(hong)安全(quan)的影(ying)响。经海南区检察院实地(di)复(fu)勘(kan)确认整改成效后,海南区人民法院裁定终结诉讼。
以本案为契机,海南区检察院与(yu)海南区农牧水务局联合召开河道行政执法与(yu)检察公益诉讼协(xie)作推进会,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对辖区河道开展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健全(quan)完善河道维护长(chang)效机制。
【典(dian)型意义】
乌海是黄河入蒙第一站,肩负着守(shou)护黄河水安全(quan)的重要使(shi)命(ming)。针对违法占(zhan)用河道影(ying)响行洪(hong)安全(quan)问题,检察机关坚持(chi)问题导向,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ti)起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有效维护黄河河道行洪(hong)安全(quan)和河道生态环境。
山(shan)东省东平县李(li)某虎、李(li)某安
非法采矿刑事公诉案
【关键词】
刑事公诉 非法采砂 黄河省域交(jiao)界管辖权 追捕漏犯 源头治理
【要旨】
检察机关办理省域交(jiao)界地(di)区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犯罪(zui)案件时,要及时提(ti)前介(jie)入,充分发挥沿黄县级部门协(xie)作机制作用,确认管辖争(zheng)议地(di)行政区划归属,准确认定犯罪(zui)行为地(di),解(jie)决管辖权争(zheng)议。通过追捕共同犯罪(zui)人员(yuan),严厉打击涉黄河非法采矿行为。加强源头治理,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长(chang)效工作机制。
【基本案情(qing)】
2024年2月,被告人李(li)某虎与(yu)李(li)某安商议在山(shan)东省东平县与(yu)河南省台前县交(jiao)界处的黄河河道内采砂牟利,由李(li)某安负责租用场地(di),李(li)某虎出(chu)资租用铲车、平整道路,挖(wa)掘沉砂池。二人在未取得开采河砂许可证情(qing)况下,在东平县银山(shan)镇银河浮桥南侧黄河河道内抽取河砂至黄河西岸租赁的沉砂池。经专业机构测量,沉淀(dian)成砂量为15087.8立方米,评估价值为31.47万(wan)元。
【检察履职情(qing)况】
2024年2月28日,东平黄河河务局执法人员(yuan)在日常巡查中(zhong)发现,在山(shan)东省与(yu)河南省交(jiao)界的黄河主河道内,疑似有人采砂作业。因案发地(di)点处于两省交(jiao)界处,东平黄河河务局根据山(shan)东省人民检察院、山(shan)东黄河河务局《关于加强协(xie)作配合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主动对接(jie)公安机关并(bing)商请东平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东平县检察院)提(ti)前介(jie)入。
经查,本案采砂地(di)点位于鲁豫两省交(jiao)叉(cha)河段,抽砂管线横跨两省,被告人流动抽砂,抽砂后的沉砂地(di)点虽地(di)属山(shan)东省,但因黄河改道、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导致管理上存在争(zheng)议。东平县检察院建议东平黄河河务局对接(jie)台前黄河河务局共同勘(kan)验现场。同时,引导侦查机关向民政部门调取官方区划地(di)图及沉砂地(di)行政归属证明,向沉砂地(di)沿岸居民取证以查清该沉砂地(di)历史沿革。民政部门出(chu)具了沉砂地(di)属于东平县行政区划内的证明,台前黄河河务局与(yu)东平黄河河务局达成由东平县查处本案的一致意见。东平县检察院认为,“沉砂”作为采砂犯罪(zui)必(bi)要过程,是犯罪(zui)行为的一部分,在抽砂地(di)变化不固(gu)定的情(qing)况下,“沉砂地(di)”可以认定为犯罪(zui)行为地(di),在确认行政区划的基础上,东平县司法机关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审(shen)查逮捕期间,李(li)某虎辩称无合伙人,东平县检察院结合李(li)某安联系租赁沉砂地(di)土地(di)的事实,认为李(li)某安可能系其同伙,在对李(li)某虎作出(chu)批准逮捕的同时,建议公安机关加大侦讯力度,调取土地(di)租赁方人员(yuan)以及现场施工人员(yuan)证言。后查明李(li)某安参与(yu)共同犯罪(zui)的事实,予以追捕。审(shen)查起诉期间,李(li)某虎、李(li)某安认罪(zui)认罚,配合相关部门将未处理的河砂资源处理完毕,主动完成生态修(xiu)复(fu)。2024年9月18日,东平县检察院以涉嫌非法采矿罪(zui)对二人提(ti)起公诉。同年10月22日,东平县人民法院以非法采矿罪(zui)分别判处李(li)某虎、李(li)某安有期徒刑十个月和有期徒刑八个月,并(bing)处罚金(jin)共1.8万(wan)元。宣判后,二人均未上诉。
判决生效后,东平县检察院召集东平县公安局、东平黄河河务局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完善“刑事打击+公益诉讼+警示(shi)教育(yu)+生态修(xiu)复(fu)”四位一体办案模(mo)式,推动两地(di)河务部门完善巡查检查和监督查处协(xie)作配合机制,厘清交(jiao)界地(di)区涉管辖权争(zheng)议地(di)点的管理归属,定期开展跨区域联合巡查,切实守(shou)护好黄河生态环境和河道管理秩(zhi)序。
【典(dian)型意义】
黄河流域范围广,跨省市县较(jiao)多,犯罪(zui)分子常将盗采地(di)点选择在行政区划交(jiao)界处逃避监管打击。对于跨省域的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犯罪(zui)案件,检察机关运用沿黄县级部门协(xie)作机制,提(ti)前介(jie)入,将管辖权争(zheng)议解(jie)决在案件初查阶段,形(xing)成打击合力。针对黄河河道内盗采案件涉案人员(yuan)多、证据调取难的问题,检察机关加强侦查监督,及时追捕漏犯,做到全(quan)链条打击。办理案件同时坚持(chi)源头治理,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做到预(yu)防与(yu)惩治并(bing)重。
河南省渑池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
黄河浮桥承压舟占(zhan)用河道
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磋(cuo)商 浮桥承压舟占(zhan)用河道 黄河行洪(hong)安全(quan) 跨区划协(xie)作
【要旨】
针对废(fei)弃浮桥承压舟长(chang)期占(zhan)用黄河主河道,严重影(ying)响行洪(hong)安全(quan)问题,检察机关依托“河长(chang)+检察长(chang)”机制与(yu)行政机关形(xing)成合力,开展跨省际协(xie)作,督促行政机关彻底清除妨碍(ai)河道行洪(hong)障碍(ai)物,保障黄河干流行洪(hong)安全(quan)。
【基本案情(qing)】
河南省渑池县陈村乡白浪黄河渡口是渑池境内河南和山(shan)西两省的第二大联接(jie)点。2013年6月,山(shan)西省平陆县某浮桥服务企业(以下简(jian)称浮桥企业)经黄河两岸县级政府和山(shan)西省地(di)方海事局等部门批准,建成山(shan)西省平陆县至河南省渑池县的浮桥。2021年7月,受洪(hong)水影(ying)响,该企业将13组浮桥承压舟拆除后锚(mao)定在渑池境内黄河右岸河道,每组浮桥承压舟长(chang)15米、宽12米,重量约50吨,占(zhan)用河道面积约3.5亩。2023年6月,浮桥审(shen)批年限期满后续期未获批准,不再(zai)具备运营条件。浮桥企业未及时将浮桥离岸清理,巨大的浮桥承压舟长(chang)期搁置在黄河主河道,严重影(ying)响行洪(hong)安全(quan)。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4年8月,渑池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渑池县检察院)接(jie)到县“河长(chang)制”成员(yuan)单位反映的问题线索,经初步调查后于8月8日分别对县黄河河务局、陈村乡人民政府、县交(jiao)通运输局立案。经现场勘(kan)验、走访调查、评估询价等方式查明上述事实。根据《中(zhong)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zhong)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jiao)通安全(quan)管理条例》《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县黄河河务局作为黄河事务管理部门、县交(jiao)通运输局作为浮桥安全(quan)管理部门、陈村乡政府作为属地(di)政府均负有监管职责。
2024年8月至10月,渑池县检察院与(yu)县河务局、交(jiao)通局及陈村乡政府多次开展磋(cuo)商,达成优先引导企业自行清运、辅助行政手段强制清理的一致意见。渑池县相关行政机关多次发出(chu)督促清理通知,因浮桥企业股权纠纷,部分股东存在抵制情(qing)绪,且存在跨省级区划执法难题,承压舟清理工作长(chang)期处于停滞状态。
2024年10月,时值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结束,库区水位逐渐上升,行洪(hong)风险进一步加剧。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yuan)会实地(di)查看(kan),现场督办浮桥承压舟清运工作,并(bing)提(ti)出(chu)开展跨省际协(xie)作推动浮桥承压舟清运工作的意见。同日,渑池县检察院向县委作专题汇报(bao),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建水利、交(jiao)通、公安、属地(di)乡政府参与(yu)配合的清理专班,由黄河河务部门统一指(zhi)挥,并(bing)专门致函平陆县,请求协(xie)助处理浮桥承压舟搁置黄河河道问题。渑池县检察院、平陆县检察院开展跨区划协(xie)作,推动两地(di)水利、河务、交(jiao)通等部门共同协(xie)调解(jie)决强制清理、派员(yuan)监管、资金(jin)回收(shou)等问题。经多方努力,行政机关在黄河水位上涨淹没(mei)前,完成浮桥舟体强制清离河道任务。鉴于该案已全(quan)部整改到位,渑池县检察院于2024年11月1日终结案件。
【典(dian)型意义】
黄河安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ming)财产安全(quan)。检察机关上下联动、跨省协(xie)同,推进案情(qing)调查、沟通协(xie)调、跟进监督等工作,同时深化“河长(chang)+检察长(chang)”协(xie)作机制,强化与(yu)河长(chang)办及成员(yuan)单位协(xie)作配合,形(xing)成整治合力,在党委政府大力支撑(chi)下,共同推动妨碍(ai)河道行洪(hong)问题彻底解(jie)决。
四川省阿坝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
黄河湿地(di)地(di)下水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黄河湿地(di)保护 地(di)下水资源 协(xie)同治理
【要旨】
检察机关针对破坏黄河流域地(di)下水资源问题依法开展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同时,推动开展系统排查整治,有效保护湿地(di)水源涵养(yang)功(gong)能。
【基本案情(qing)】
四川省阿坝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yang)地(di)和水源补(bu)给区,有多美林卡等三个湿地(di)自然保护区。2021年至2024年期间,阿坝县某工业园区6家企业为满足工业用水需求,在多美林卡湿地(di)公园保护区旁未经许可擅(shan)自打井18口,违规开采地(di)下水用于商业运营,导致湿地(di)冬季核(he)心区地(di)下水位下降1.8米,湿地(di)萎缩面积达30余亩,黄河支流径流量减少(shao)并(bing)引发局部草场退化,直(zhi)接(jie)影(ying)响部分珍稀高原水生动植(zhi)物生长(chang)环境。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4年11月,“益心为公”志愿者及牧民先后向四川省阿坝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阿坝县检察院)举报(bao)上述问题。2025年1月8日,阿坝县检察院开展初步调查后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该院成立专案组,联合水务、生态环境、林草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开展实地(di)调查取证工作,通过卫星遥感、地(di)下水动态监测、地(di)质雷达探测等方式,查明阿坝县某工业园区6家企业偷采地(di)下水,威胁多美林卡湿地(di)水源涵养(yang)功(gong)能。
经调查后,阿坝县检察院向阿坝县科(ke)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以下简(jian)称县科(ke)农畜水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查处违法行为。县科(ke)农畜水局收(shou)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马上(ji)封(feng)填违规水井,依法向案涉6家企业作出(chu)罚款30万(wan)元,并(bing)会同相关部门核(he)算应补(bu)缴的水资源费,责令其制定湿地(di)生态补(bu)水与(yu)修(xiu)复(fu)专项方案,推动建设雨水收(shou)集系统替代地(di)下水开采,并(bing)要求种植(zhi)树苗30亩,4月上旬已开始种植(zhi)。
在该案基础上,阿坝县检察院与(yu)水务部门牵头,与(yu)生态环境、林草等四部门共同制定《关于阿坝县地(di)下水开采禁令+替代工程+生态补(bu)偿(chang)的实施方案》,建议通过“替代修(xiu)复(fu)+生态补(bu)偿(chang)”责任承担方式,要求开采使(shi)用地(di)下水的企业以“每抽取1吨地(di)下水,修(xiu)复(fu)10平方米湿地(di)”为标(biao)准履行生态环境服务功(gong)能的修(xiu)复(fu)义务,并(bing)利用雨水收(shou)集替代地(di)下水,实现经济发展与(yu)生态保护平衡。
阿坝县检察院联合水务等相关部门向县委汇报(bao),推动开展黄河上游湿地(di)保护拯救行动,封(feng)填全(quan)县范围内所有违规水井,回补(bu)地(di)下水80万(wan)立方米,重建湿地(di)生态缓(huan)冲带。
【典(dian)型意义】
检察机关立足当(dang)地(di)黄河上游水源涵养(yang)的重要生态区位特点,在办案中(zhong)强化与(yu)水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协(xie)作,通过调查取证协(xie)作、召开联席会议会商、共同制定湿地(di)地(di)下水禁采令方案等方式,推动开采使(shi)用地(di)下水的企业通过“替代修(xiu)复(fu)+生态补(bu)偿(chang)”责任承担方式,保护黄河上游水源涵养(yang)地(di),实现经济发展与(yu)生态保护双赢。
陕西省关中(zhong)平原地(di)区人民检察院
督促整治煤矿企业违法疏干排水
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黄河地(di)下水资源 煤矿开采疏干排水 水资源税
【要旨】
针对煤矿企业开采过程中(zhong)违法疏干排水问题,检察机关通过磋(cuo)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及时纠正(zheng)案涉企业违法取水行为,并(bing)依法追缴水资源税。同时搭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mo)型,对煤矿开采行业违法取用水问题进行类案监督。
【基本案情(qing)】
西川河是黄河的三级支流,流经咸阳市旬邑县和铜川市耀州区,下游系桃曲(qu)坡水库水源地(di)保护区。陕西某矿业企业(以下简(jian)称矿业企业)于2008年9月在咸阳市旬邑县开工建设,矿井依渭河支流西川河而建,项目设计生产能力120万(wan)吨/年。矿业企业未取得取水许可长(chang)期在采煤过程中(zhong)疏干排水(对含水介(jie)质进行疏干),仅2022年疏干排水量即(ji)达296万(wan)吨,导致煤矿周边地(di)下水水位下降,严重损害(hai)地(di)下水生态环境,且未缴纳违法疏干排水涉及的水资源税,造成国有财产损失。
【调查和督促履职】
陕西省关中(zhong)平原地(di)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关中(zhong)平原检察院)专门管辖黄河流域关中(zhong)平原地(di)区跨行政区划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该院在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中(zhong)发现本案线索,经初查于2023年5月29日立案。经走访黄河上中(zhong)游管理局、旬邑县水利局与(yu)矿业企业,调取该企业环评、取水、疏干排水量等相关证据,查明了矿业企业无取水许可实施疏干排水的事实。
依据《地(di)下水管理条例》《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规定,关中(zhong)平原检察院于6月28日向旬邑县水利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全(quan)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矿业企业非法取水行为依法处理。同时,关中(zhong)平原检察院从国家税务总局旬邑县税务局、旬邑县水利局、工信局调取了水计量设施验收(shou)、水资源税缴纳和年度煤炭开采量等数据,根据《陕西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对应纳税额进行初步测算,查明了矿业企业未依法缴纳水资源税的事实,并(bing)于10月26日与(yu)国家税务总局旬邑县税务局、旬邑县水利局进行磋(cuo)商座谈,建议两部门加强协(xie)作配合,建立水资源税协(xie)作征收(shou)机制,依法核(he)准并(bing)征缴矿业企业所涉水资源税。
收(shou)到检察建议后,旬邑县水利局责令矿业企业停止(zhi)违法行为,依法办理取水许可,对其处以10万(wan)元罚款,并(bing)向税务部门移送有关疏干排水量信息。国家税务总局旬邑县税务局经核(he)查核(he)算督促矿业企业缴纳了水资源税190.77万(wan)元,滞纳金(jin)62.05万(wan)元,共计252.82万(wan)元。2023年11月17日,矿业企业获得黄河水利委员(yuan)会核(he)发的取水许可证,恢(hui)复(fu)正(zheng)常生产活动。
为提(ti)升办案效果,关中(zhong)平原检察院推动旬邑县水利局在全(quan)县范围内开展取用水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114家用水企业的取水许可情(qing)况等进行检查,吊(diao)销未续期农村自备水井取水许可23家,行政处罚1家超许可用水煤矿企业。以本案为切入点,该院从煤炭、水利、税务等部门调取相关数据,研发了煤矿行业水资源税缴纳异常数据监督模(mo)型,得到全(quan)省多个基层(ceng)院应用,通过办案督促税务部门征缴水资源税累计3504万(wan)元。
【典(dian)型意义】
煤矿企业开采过程中(zhong)无证疏干排水不符合国家对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和有偿(chang)使(shi)用制度,更严重影(ying)响地(di)下水生态环境。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督促水行政主管部门、税务部门依法全(quan)面履行职责,有效保护黄河地(di)区地(di)下水资源和国家水资源税安全(quan)。结合个案办理,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mo)型,以类案监督模(mo)式推动煤矿开采行业涉水资源保护问题综合治理。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检察院
督促整治水土保持(chi)违法行为
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生产建设活动 矿山(shan)开采 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保持(chi)补(bu)偿(chang)费
【要旨】
针对辖区内部分企业水土保持(chi)措施落实不到位、欠缴水土保持(chi)补(bu)偿(chang)费等问题,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多措并(bing)举引导企业采取水土保持(chi)措施,及时缴纳水土保持(chi)补(bu)偿(chang)费,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基本案情(qing)】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地(di)处黄土梁峁沟壑区,是水土流失重点预(yu)防和治理区。辖区内部分生产建设项目存在水土保持(chi)违法行为,其中(zhong)未批先建、未验先投项目各1个;欠缴水土保持(chi)补(bu)偿(chang)费项目5个,欠缴费用共计232.25万(wan)元;4家石料开采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水土保持(chi)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水土保持(chi)监测滞后、项目区排水渠(qu)堵塞、挡土墙破损、开采区域裸露(lu)坡面未按规定设计苫盖等问题。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4年5月,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秦州区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zhong)发现本案线索,并(bing)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经调取水土保持(chi)方案、水土保持(chi)补(bu)偿(chang)费缴费凭证、卫星遥感图片、现场勘(kan)察等查明上述事实。
2024年5月21日,秦州区检察院向秦州区水务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收(shou)到检察建议后,秦州区水务局积极督促指(zhi)导建设单位及石料开采企业依法开展整改工作,完善水土保持(chi)措施,积极开展日常水土保持(chi)工作,为水土流失治理提(ti)供持(chi)续的人力和资金(jin)保障。2024年7月,案涉企业足额缴纳了水土保持(chi)补(bu)偿(chang)费232.25万(wan)元。相关生产建设单位组织专业人员(yuan)清理排水渠(qu)约8.3公里、清理杂物270余吨;修(xiu)复(fu)破损挡土墙和排水渠(qu)约1200平方米,对开采区台阶坡面按方案恢(hui)复(fu)植(zhi)被,栽植(zhi)树木3万(wan)余株,种草90余亩,整改工作全(quan)部按期完成。
为巩固(gu)办案成效,2024年8月,秦州区检察院与(yu)秦州区水务局联合召开“天水市秦州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chi)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培训会”,邀请81家生产建设单位的132个生产建设项目参会,开展水土保持(chi)法律法规培训。
【典(dian)型意义】
水土保持(chi)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quan)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推动生产建设单位认真落实水土流失预(yu)防和治理主体责任,按时缴纳水土保持(chi)补(bu)偿(chang)费。通过联合开展普法培训,进一步扩大监督效果,增强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chi)意识,推动辖区水土保持(chi)工作提(ti)质增效。
青海省大通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
小水电(dian)站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黄河流域小水电(dian)站 过鱼(yu)设施建设 环境监测 生态流量监测
【要旨】
针对小水电(dian)站未按环评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影(ying)响鱼(yu)类洄游等生态环境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加强协(xie)作配合,推动改善小水电(dian)站生态环境。
【基本案情(qing)】
宝库河位于青海省大通县,是青海湟水流域二级支流。建于宝库河上的俄博(bo)图、纳拉滩2座小水电(dian)站,未按湟水河干支流水电(dian)开发环境影(ying)响回顾性评价相关要求建设过鱼(yu)设施,实施增殖放流,开展水质、流量监测等工作,影(ying)响鱼(yu)类产卵繁殖洄游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损害(hai)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调查和督促履职】
俄博(bo)图、纳拉滩水电(dian)站属于中(zhong)央(yang)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所涉的整改类水电(dian)站,大通县水利局牵头整改工作,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共同推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小水电(dian)站生态环境问题线索逐级交(jiao)办。青海省大通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大通县检察院)核(he)查发现该问题涉及部门多,整改进度较(jiao)慢,遂于2024年2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调查过程中(zhong),大通县水利局向大通县检察院移交(jiao)相关证据材料,并(bing)提(ti)出(chu)因所涉及部门较(jiao)多,希翼依托“河(湖)长(chang)+检察长(chang)”等机制,加快推动整改进程。大通县检察院经现场勘(kan)查、调阅(yue)资料、询问相关人员(yuan)查明,俄博(bo)图、纳拉滩水电(dian)站存在未按照《湟水河干支流水电(dian)开发环境影(ying)响回顾性评价报(bao)告》要求建设过鱼(yu)设施,实施增殖放流,开展环境监测,安装生态流量监测设备,导致鱼(yu)类产卵繁殖洄游通道受阻(zu),尾水不符合水质要求,生态流量泄放、监测随意性大等问题,影(ying)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2024年4月,大通县检察院分别向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制发检察建议,并(bing)多次召开圆桌会议,督促依法履职。三部门收(shou)到检察建议后积极推进整改工作,农业农村局督促案涉水电(dian)站加快完成过鱼(yu)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局督促开展环境监测,水利局督促及时安装生态基流在线监测设备并(bing)接(jie)入监管平台。2024年6月,三部门书面回复(fu)完成整改,并(bing)邀请大通县检察院、人大代表(biao)、政协(xie)委员(yuan)、群众代表(biao)等共同在宝库河水域俄博(bo)图、纳拉滩段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放流花斑裸鲤8000余尾。大通县检察院跟进调查查明,过鱼(yu)设施已建成,增殖放流已实施;经第三方企业检测,水质符合标(biao)准规范要求;小水电(dian)站生态基流在线监测设备正(zheng)常运行,并(bing)规范设置生态基流泄放公示(shi)牌、完善生态流量台账,实现生态流量实时监控,相关问题全(quan)部整改完毕。
以本案为契机,大通县检察院加强与(yu)大通县水利局的协(xie)作,依托水行政执法监管数据构建“无证违规取水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mo)型”,并(bing)在最高检模(mo)型管理平台上架。2024年7月,大通县检察院与(yu)大通县水利局等部门,对整改情(qing)况进行“回头看(kan)”,并(bing)进一步完善“河(湖)长(chang)+检察长(chang)”的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机制。
【典(dian)型意义】
小水电(dian)站存在未按要求建设过鱼(yu)设施、实施增殖放流、开展环境监测、落实生态流量等问题,影(ying)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检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公益诉讼,督促多部门协(xie)作联动整改,维护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促进小水电(dian)站绿(lu)色健康发展,助推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西夏区人民检察院
督促整治葡萄(tao)酒庄企业非法排污
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 排污许可 府检联动
【要旨】
针对葡萄(tao)酒庄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等问题,检察机关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发现案件线索,研发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mo)型,精准发现违法行为主体,通过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促使(shi)企业严格落实排污主体责任。
【基本案情(qing)】
银川市西夏区贺兰(lan)山(shan)东麓地(di)处黄河流域平原地(di)带,东接(jie)黄河及引黄灌渠(qu),是最适合种植(zhi)酿酒葡萄(tao)的“黄金(jin)地(di)带”之一,有种植(zhi)基地(di)44家、葡萄(tao)酒庄28家。其中(zhong)12家葡萄(tao)酒庄未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违规生产经营。相关部门未及时将上述葡萄(tao)酒庄纳入排污许可监管范围,导致废(fei)水排放对黄河支流水质、贺兰(lan)山(shan)东麓砂质土壤结构及地(di)下水安全(quan)造成污染风险。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4年7月,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西夏区检察院)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水利厅《关于建立健全(quan)水行政执法与(yu)检察公益诉讼协(xie)作机制的实施细则》要求,与(yu)西夏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联合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监督行动,发现部分葡萄(tao)酒庄未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
鉴于案涉问题具有普遍性,西夏区检察院依托辖区内葡萄(tao)酒庄名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qing)况、废(fei)水监测情(qing)况、环评批复(fu)及验收(shou)资料等数据,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mo)型。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发现辖区内12家葡萄(tao)酒庄未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违规生产经营和排放污水。2024年8月7日,西夏区检察院决定对负有生产排污监管职责的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西夏分局立案。同年8月23日,西夏区检察院向该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全(quan)面履行生产排污监管职责,加强排污许可管理,及时查处案涉葡萄(tao)酒庄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废(fei)水的行为。
收(shou)到检察建议后,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西夏分局将已建和在建葡萄(tao)酒庄全(quan)部纳入监管范围,及时组织召开西夏区酿酒酒庄排污许可证审(shen)查暨督办会议,责令辖区内12家未办理排污许可证的葡萄(tao)酒庄限期办理排污许可手续。2024年9月至10月,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西夏区分局先后对7家取得排污许可的酒庄所排放废(fei)水进行抽样监测,确认所监测项目全(quan)部合格;要求其余5家酒庄进行生产排污设施改造,待所排废(fei)水监测合格后,再(zai)行恢(hui)复(fu)生产经营。
2024年11月2日,西夏区检察院联合西夏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西夏分局实地(di)查看(kan)案涉酒庄整改落实情(qing)况,确认案涉酒庄均已依法取得排污许可,实现合法持(chi)证达标(biao)排放。
【典(dian)型意义】
巍巍贺兰(lan)山(shan)与(yu)汤汤黄河水赋予了宁夏贺兰(lan)山(shan)东麓得天独厚(hou)的风土,造就了贺兰(lan)山(shan)东麓葡萄(tao)酒学问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案中(zhong),检察机关有效发挥“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xie)同作用,聚焦(jiao)葡萄(tao)酒庄生产排污乱(luan)象,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mo)型,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quan)面履职,为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智(zhi)慧。
陕西省定边县王某某污染环境
刑事公诉案
【关键词】
刑事公诉 黄河流域环境污染 跨省倾倒废(fei)水 多部门协(xie)作 综合履职
【要旨】
针对跨省倾倒工业废(fei)水损害(hai)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检察机关依托“两法衔(xian)接(jie)”机制,深化与(yu)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沟通协(xie)作,推动修(xiu)复(fu)受损生态环境,依法惩处污染环境犯罪(zui)行为。
【基本案情(qing)】
2024年3月,内蒙古某能源环保企业(以下简(jian)称能源环保企业)因设备检修(xiu),处理能力不足,委托被告人王某某处理污水(天然气井返排液(ye)处理过的中(zhong)水),并(bing)以市场均价支付每吨80元的处置费用。2024年3月12日至4月25日,被告人王某某驾驶重型仓栅式罐车先后从能源环保企业厂区拉出(chu)11车中(zhong)水,擅(shan)自将10车中(zhong)水(共计398.53吨)倾倒至定边县盐场堡(bao)镇水滩子村一养(yang)殖场后院挖(wa)好的土坑(keng)内。被告人王某某又准备倾倒时被定边县公安局查获,现场查获共计40.49吨污水。
经检测,提(ti)取的水体中(zhong)重金(jin)属铅(qian)、镉、银、锰四项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biao)准》中(zhong)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标(biao)准,且镉超过标(biao)准3倍。提(ti)取的现场土壤中(zhong)锌超出(chu)《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di)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biao)准(试行)》中(zhong)农用地(di)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检察履职情(qing)况】
2024年5月20日,定边县公安局以涉嫌污染环境罪(zui)对王某某立案侦查。定边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jian)称定边县检察院)同步介(jie)入,引导取证,就证据收(shou)集提(ti)出(chu)意见;同时充分利用“两法衔(xian)接(jie)”工作机制,商请定边县水利局、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定边分局等部门提(ti)供专业技术支撑(chi)。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专业人员(yuan)经评估认为,案涉地(di)点靠近定边盐湖等生态功(gong)能区及城市污水处理厂,且时间临近雨季,案涉地(di)块污水如未及时处理,将在更大范围内引发水质、土质恶化。据此(ci),定边县检察院建议马上(ji)对水体和土壤中(zhong)的有毒有害(hai)物质进行检测。检测显示(shi)现场水体和土壤中(zhong)重金(jin)属超标(biao),能源环保企业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抽取污水,挖(wa)掘被污染土壤并(bing)做无害(hai)化处置。经检测,恢(hui)复(fu)地(di)貌后的土壤质量满足植(zhi)被生长(chang)及生态恢(hui)复(fu)需求。
2024年6月14日,定边县检察院对王某某批准逮捕,并(bing)于9月13日以涉嫌污染环境罪(zui)向定边县人民法院提(ti)起公诉。同年12月6日,定边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chu)一审(shen)判决,认定被告人王某某犯污染环境罪(zui),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bing)处罚金(jin)2万(wan)元。一审(shen)宣判后,被告人王某某未提(ti)出(chu)上诉,判决已生效。
【典(dian)型意义】
对于跨省倾倒天然气井返排液(ye)污水,损害(hai)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犯罪(zui)行为,检察机关同步介(jie)入,引导公安机关取证,准确认定犯罪(zui)事实,依法惩处追究刑事责任。办案中(zhong)加强与(yu)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xie)作配合,共同打击环境违法犯罪(zui)行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