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ri),金融监管总局就《金融机构(gou)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征求(qiu)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qiu)意见。《办法》明确(que)金融机构(gou)应当清晰界定产品的属性特征、风(feng)险水平、权利义务关系和(he)适合的客户范围,并应当对本机构(gou)发行和(he)销售的投(tou)资型产品统一划分风(feng)险等级,对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分类分级等。
中国民(min)生(sheng)银行首席(xi)经济(ji)学家温彬认为,近(jin)年来,在监管部(bu)门与(yu)银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zheng)策举措陆续出台,便民(min)利民(min)的金融产品服务推陈出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zuo)取得明显成效,但(dan)部(bu)分金融机构(gou)在具体(ti)业务操作(zuo)中,仍然存在产品与(yu)客户需(xu)求(qiu)及风(feng)险承受能力不匹配、风(feng)险承受能力评估流于形式等问题。
“边界清晰、尺度明确(que)、标准细化、温暖有度”,温彬用了四个关键词来解读《办法》的主要内容。在他看(kan)来,针对金融机构(gou),该办法清晰界定了金融机构(gou)与(yu)客户的权利义务边界,要求(qiu)金融机构(gou)承担适当性管理主体(ti)责任,包括(kuo)产品风(feng)险评级、客户评估、匹配建议(yi)等方面。针对客户,客户在知情基础上自主承担风(feng)险,需(xu)如实提供(gong)信息,否则金融机构(gou)可拒绝销售,避(bi)免权责不清导致的纠纷。
《办法》要求(qiu)产品风(feng)险等级由低到高至少包括(kuo)一级至五级,并动态调整,避(bi)免"一刀切"。与(yu)此同时,该办法要求(qiu)区分专业投(tou)资者与(yu)普通投(tou)资者,前(qian)者可简(jian)化流程,后者强化保护。
在风(feng)险评级方面,《办法》明确(que)理财产品风(feng)险评级和(he)投(tou)资者风(feng)险承受能力评估要素(su)的细化要求(qiu)。在评估标准方面,《办法》要求(qiu)投(tou)资者在同一金融机构(gou)进行风(feng)险承受能力评估单日(ri)不得超过两次,年度累计不得超过八次,防止随意调整。在行为禁止清单方面,明确(que)禁止代替客户进行评估、虚假宣传、风(feng)险错配等事项。
《办法》对65岁以(yi)上投(tou)资者提出更细的操作(zuo)流程,要求(qiu)对老年人追加告知、延长(chang)考虑时间、线上流程需(xu)具备适老性等;在投(tou)诉处理机制方面,《办法》明确(que)协商、调解、仲裁等多途径化解,避(bi)免矛盾激(ji)化;在信息保护与(yu)披露平衡方面,《办法》既要求(qiu)客户提供(gong)必要信息,又严格保护数据安全,并以(yi)便于接受和(he)理解的方式向(xiang)普通投(tou)资者披露风(feng)险,提升服务获得感。
温彬表示,在落实举措上,商业银行通过“制度+系统+人员”三(san)位一体(ti)协同发力,将适当性管理融入(ru)经营管理全链条,最终(zhong)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平衡,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推动银行自身高质(zhi)量(liang)发展。